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陈光浩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地基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部分,起着承重作用。现代房屋建筑的楼层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人中有必要针对地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研究与分析,从根本上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房屋建筑的牢固性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要点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是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不过在实际施工中,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施工企业重视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认识到地基基础工程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性。

1地基概述

地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首先是人工地基,一旦地质条件较差,土层的承载力不够,就一定要采用人工加固处理方法,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即人工地基;另外一种类型是天然地基,此种地基的地质条件较好,承载力较强,不需要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地基施工过程中,倘若土质为淤泥,并且土层表面非常薄,就应该采用合理的措施,以防扰动淤泥;倘若地基是由建筑垃圾组成的,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密实度与均匀性,就可以将其作为持力层;此外,要是含有较多侵蚀性的工业垃圾与有机物的生活垃圾等杂填土,就应该采用相应地处理措施,从而能够将其作为持力层。

2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地基勘察技术

(1)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勘察方案,对现场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地质情况,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影响施工进度;(2)在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施工人员的钻探、抽样等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进而提高地质勘探数据的准确性;(3)施工人员在勘察后,要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对于不良地质进行改良,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确保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

2.2基坑支护技术

(1)逆作法技术。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施工顺序,使其不受固定程序的限制。逆作法技术主要用于施工场地相对狭小的地基工程,如果场地较大会给施工人员带来较大难度,施工人员不容易操作。(2)排桩支护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利用钢桩和锚杆等材料。在地基施工中应用排桩支护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排桩支护技术的作用。

2.3支护设计和土方的开挖技术

首先,对挖方区内的各种障碍物进行清理,并且对搬迁区内的电缆和排水管道进行清理时,应该绘制场地平面图,明确开挖路线、边坡的坡度、集水井的位置以及排水渠道等。另外,还应该设置有关的测量控制网,同时明确控制的轴线、基线和水准点,认真审核,将其作为施工控制的参考依据。其次,采用反铲挖掘机来挖掘硬土,利用岩石的粉碎机来处理岩石。挖掘较深的区域时,应该将运土汽车放置好,尽量减少回转挖掘机角度的次数。除此之外,反铲机在移动的过程中应该呈O型,以此来确保挖掘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机进行施工操作时,对部分基坑边角位置的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应该采取机器同人工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挖掘工作。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基坑的土质问题;倘若土方开挖形成了基坑,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措施来保护基坑,既需要在基坑的附近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渠道,同时还应该确保场地的坡度与标准相符合。

3实践应用

3.1工程概况

以某地S高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该建筑的主建筑层数为19层、裙房4层,建筑总高度78m、总建筑面积22763.45m2,地下一层为人防和车库,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框架结构。

3.2具体应用

3.2.1基坑支护

图1为S高层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平面图,其中1轴交A3轴至C轴区域采用土钉支护,其余采用自然放坡(坡面插筋)。

图1S高层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平面图

基坑支护的具体施工如下所示:

①土方开挖。采用挖土机械配合人工开挖的基坑开挖形式,反铲挖土机负责将土方装入自卸汽车,共配备小挖机2台、大挖机2台、渣土车20台,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求将开挖的每层深度控制在2m内、必要时控制在1.5m内(易塌方地段)或1m内(软土地段),挖土施工前需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图与基底标高对比,并关注挖土顺序与堆放、运输路线的设置,最后的30cm土方采用人工挖土方式以避免土体扰动,为降低基坑暴露时间、有效控制围护体变形,需在开挖完成后24h内完成素混凝土垫层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如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坡体产生较大位移,施工单位需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隐患排除,只有确定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②土钉墙支护。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土钉墙支护施工,用于施工的土钉需严格检查以保证不存在油污、锈蚀情况,具体施工采用螺旋式钻孔机钻、JQ30灰浆泵注浆,土钉墙支护施工需重点关注钻孔、场地排水、成孔、土钉设置、注浆、锁定钢筋设置,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的质

量控制则需要关注网片制作、网片铺设、机具设置等环节,终凝2h后的混凝土面层养护(7d)也需要得到关注。

3.2.2PHC桩施工

①测放桩位。沉桩施工的开展需在桩位测量监理无误后进行,为保证PHC桩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每天施工前均开展了施打桩位与邻桩间尺寸准确性的检查,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水准点用于控制送桩高度。②桩机就位。该环节需进行桩机检查,以保证施工前桩机设备正常,完成检查后需依次进行设备的就位、对中、调直处理。③插桩。采用吊车取桩,且起吊支点在桩端0.3L处,为保证该环节施工质量,起吊前需要在桩身上进行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在将桩吊起后,需在对位准确后将其缓缓送入桩帽,并使用轴线互相垂直的两台经纬仪双向调整桩的垂直度,配合桩机导架旋转,施工单位保证了插桩环节的施工质量。④锤击沉桩。由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层较为松软,因此采用了低锤轻打的初打的施工方式,且起锤高度随着沉桩的加深而增长,为保证该环节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尽可能保证了桩身、桩帽、桩锤处于同一轴线,并按照桩身方向进行了桩架导杆、桩锤的调整,同时保证了每根桩连续一次打完。⑥接桩施工。采用端板式焊接接头进行施工,接桩在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0.6~0.8m时进行,采用对称点焊4~6点进行PHC桩的固定,由2名电焊工进行对称焊接,焊接层数至少为2层。具体施工采用了直径为准4.0mm、准3.2mm的焊条,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了焊接施工,锤击沉桩施工则需要在焊接头自然冷却8min后进行。

结语

现如今,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快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房屋建设质量。其中,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的第一个环节,更是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保障与重要前提,与工程竣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牢固性与耐久性密切相关。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把控好地基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项技术要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为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培.当代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J].智能城市,2016(9):24.

[2]赵艳艳.关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5(2):136~137.

[3]林兴敏.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5(1):214~215.

论文作者:陈光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陈光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