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初步评定及报道论文_毛健

毛健

(湖北省孝感市梦县城关医院 湖北孝感 432500)

【摘要】目的:探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Pilon骨折患者(2014年5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混合固定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实施混合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混合固定;Pilon骨折;疗效;初步评定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31-02

Pilon骨折主要是指胫骨下端发生骨折,其一般伴有内、外骨折,主要特点为粉碎性骨折、关节受到一定的破坏等[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病情严重的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研究中主要对100例Pilon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探究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Pilon骨折患者(2014年5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例数分别为38例、12例,年龄在16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1±10.5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例数分别为39例、11例,年龄在17岁~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4±10.25)岁。

将100例Pilon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等)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以及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即根据患者的不同骨折类型,对其进行开放复位,给予三分之一的克氏针进行固定,之后再恢复腓骨长度。

观察组:采用混合固定进行治疗,即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混合固定治疗。面对开放性骨折类型患者,应该对其实施清创处理,切口小腿右侧行开放性复位,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面对闭合性骨折类型患者,需要对其行腓骨开放性复位,之后恢复腓骨长度,使得其能够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从而有效保证复位的效果。之后再将患者的骨折端充分的暴露出来,后面步骤与开放性骨折类型患者治疗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其中,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种,优:表示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表示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受到限制,差:表示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在行走时疼痛感较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

2.结果

2.1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经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数据详见表。

表 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现象,3例患者出现固定失败,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Pilon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造成骨折的原因一般为高能量暴力,因此,Pilon骨折的粉碎情况比较严重[2],时常都伴随着腓骨骨折,其具有明显的关节面塌陷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100例Pilon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混合固定进行治疗,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混合固定治疗主要是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混合固定治疗,其通过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手术后的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相关资料还表明[3],采用混合固定进行治疗,其简单便捷,有效降低了创面感染发生的几率,有助于患者骨的愈合,还可以有效使得患者的关节面实现固定以及复位,从而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长度,提高胫骨骨折端的稳定性[4]。

魏世隽、蔡贤华、刘曦明等学者还曾经表明[5],患者的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较少,其血供较差,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会造成患者的骨折软组织损伤较大,再加上手术前后不同程度的污染,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从而影响患者的软组织以及骨的重修,增加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生率[6],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其效果不佳,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7],从而无法让患者接受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Pilon骨折患者采用混合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居文,邵新中,王泳等.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6):458-460.

[2]韩建平.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05-1406.

[3]倪前朝,王守国.混合外固定治疗C2、C3型Pilon骨折[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5):28-30.

[4]张俊锋,李烁.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44-45.

[5]魏世隽,蔡贤华,刘曦明等.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49-52.

[6]熊庆广,王永清,张庆杰等.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7):720-726.

[7]毛兴敏.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11):1683-1684.

论文作者:毛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初步评定及报道论文_毛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