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美学区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吴敏

(太原市恒伦口腔医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起—2018年12月毕,对到我院选取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以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选取的患者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20例,1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实施治疗,2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3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结果:相较于3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1、2组显著较差,且1差于2组(P<0.05);相较于3组,PES 变化百分率1、2组显著较差(P<0.05)。结论: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效果显著,有效增加了牙槽嵴宽度,同时提升了软组织美学效果。

【关键词】骨劈开;骨挤压;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美学区口腔种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91-02

龋齿、牙周炎以及创伤等因素的影响,牙齿缺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美貌美观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治疗牙齿缺失最为主要的办法为义齿种植修复。通过研究发现,义齿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口腔种植区域是否具备充足的骨量。换言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区域的骨量主要指的牙槽嵴骨密度和可用骨的宽度和高度,直接影响着Ⅰ期手术植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近、远期种植体周附着龈的高度和宽度。目前,实施治疗的措施主要可分为三种,即骨劈开、骨挤压、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本文中从我院选取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各个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起—2018年12月毕,对到我院选取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以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选取的患者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20例。1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9,患者年龄处于20岁~36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28.66±7.35)岁;2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患者年龄处于21岁~36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28.56±7.25)岁;3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比例为3:2,患者年龄处于21岁~3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27.56±7.25)岁。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在三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手术前,全部患者均展开常规检查,对种植体位置进行确定,并实施清洁、消毒以及局部浸润麻醉。

1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实施治疗,2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3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其中骨劈开术的的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微型电锯在距离邻牙2毫米牙根且沿着牙槽嵴顶中间做切口,采用薄型劈骨凿子从切口凿入,分离唇侧骨板与腭侧骨板,其深入与种植体深度相吻合,继而形成带骨磨骨皮质瓣;骨挤压术的具体方法如下:嵌入微创挤压器,逐渐扩大形成所需的直径和深度,此后将种植体嵌入其中并复位唇侧的骨皮质瓣;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具体方法如下:骨间隙处或唇腭侧骨缺损情况采用牙周探针实施测量,对骨质缺损量进行估算,此后以生理盐水拌和人工骨粉的方式将其植入种植体暴露区域,保证覆盖厚度在2毫米以上,待压实后将胶原膜修剪成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将其覆盖在缺损部位上,完成盖膜后分离及松解周围软组织的潜行,充分减小张力后关闭创口[1]。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和美学效果

美学效果采用红色美学标准(PES)评分实施评价,其中评价指标主要可分为7个,评分等级可分为2、1、0分,最高分为14分。PES变化百分率的计算公式为术后24个月红色美学指数与修复完成1小时后红色美学指数之差除以修复完成1小时后红色美学指数×100%[2]。

1.4 统计学分析

总结分析本论文中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予以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

相较于3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1、2组显著较差,且1差于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mm,x-±s)

2.2 对照比较三组患者的美学效果

相较于3组,PES变化百分率1、2组显著较差,其中1组PES变化百分率为5.00%,2组PES变化百分率为10.00%,3组PES变化百分率为40.00%,3组与1组和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χ2=7.025、4.800,P<0.05);1组和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

3.讨论

当牙齿发生确实后,牙髓骨会发生生理性吸收,同时牙周疾病以及骨质疏松俊德可能导致牙齿缺损区域的估量较低。由于实施种植术的成败往往由种植区骨质和骨量所决定,所以提升种植区域的骨量可有效提升种植成功率[2]。

目前,提升牙齿缺损种植区域骨增量的技术主要可分为骨劈开、骨挤压、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各个骨增量技术的优缺点均较为显著,而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种植体的稳定性以及美学效果。具体而言,骨劈开术是一种的适用于牙槽嵴较窄的骨增量技术,可形成完整的颊与舌侧皮质骨板,并且可有效保留牙槽嵴的高度,继而为种植体置入创造了良好条件;骨挤压则有效利用了松质骨的柔软特性,将骨质向侧方排挤压缩松质骨,提升了而种植体内壁和牙槽骨密度,同时还有效增加了骨与种植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了骨损失量。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则有效诱导了骨损伤区骨再生和骨愈合,有效解决了种植区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其优点较为显著,比如成骨预期性好、长期效果稳定等[3]。从本文研究结果亦可看出,相较于3组,PES变化百分率1、2组显著较差,其中1组PES变化百分率为5.00%,2组PES变化百分率为10.00%,3组PES变化百分率为40.00%(P<0.05)。范静[4]通过研究得到了和本文类似的结果,A组、B组、C组PES变化百分率分别为22.47%、23.19%、41.38%。

综上所述,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效果显著,有效增加了牙槽嵴宽度,同时提升了软组织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宏,葛云,赵向东,等.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美学区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5):4949-4952.

[2]李悦,张燕婷,何晶,等.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并同期种植手术方案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09):532-537.

[3]林立群,高萍,洪航.联合骨劈开、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的同期前牙种植28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01):25-27.

[4]范静.骨劈开、骨挤压术及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33-37.

论文作者: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美学区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