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论文

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论文

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

□孙寅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坚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同实施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起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用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支撑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 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人才强国,需要解决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各地人才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人才争夺战”的背景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需要“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 比如:东中西部人才资源配置的协同性问题,以高校为例,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但现实却是这些地区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 为此,教育部长陈宝生呼吁:“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这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 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 的系统思想对人才工作进行协同的问题。 为了回应实践的要求,需要“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系统联动、部门协作的政府人才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东、中、西部各地区人才的协同发展,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 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的实施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七大战略”中,人才强国战略是战略支撑和推进力量, 与其他各个战略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因此,人才强国战略与其他战略必须协同推进。 在全国出现“人才争夺战”,有可喜的一面,也有可忧的一面。可喜的一面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人才意识明显增强,可忧的一面是在“人才争夺战中”人才的流向部分偏离了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部署。 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的部署,对促进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七大战略”的协同推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带教教师是床边教学的主力军,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查房质量、教学病例讨论质量直接关系着实习质量,因此给带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将有助于发挥其积极性,有利于实习质量的提高[7]。

二、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协同性的重点内容分析

1.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其他工作的协调发展。 在推进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中把握动态平衡性, 就要根据人才资源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 使人才资源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使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使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相匹配,使人才的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和精准对接, 用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支撑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与其他发展战略的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协调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协调。 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与其他发展战略的实施, 就是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协同实施。 以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例,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通过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构建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靠人才的创新驱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2.促进东、中、西部各地区人才的协同发展。 我国区域人才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全国人才发展统计数据,东部地区仍是人才主要集聚区域,西部和东北部区域人才占比下降, 近年更是出现人才流失加剧现象。如何缩小区域人才差距?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人才配置“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思想,探讨东部地区如何通过人才共享、人才支援和优化配置来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期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4.促进人才事业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着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法治中国, 卓有成效地治理腐败,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营造公正、友善、文明、和谐、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清正廉洁、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和政策,营造优美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也是从宏观上优化人才干成事业的大环境, 并促进人才事业与各项工作的协同与良性互动。

主要是指非鱼粉自然物质所产生的味道以外的其他味道,例如有羽毛粉味、猪肉粉味、血粉味及部分化学物质味等。

1.坚持和优化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充分发挥“管协调”职能,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开发。 协同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协同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统筹协调, 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加快人才强国建设。

三、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协同性的路径与措施

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农机部门应该开展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将水稻病虫害防治、田间水肥管理纳入到机械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水稻田间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和作业质量,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的规模化经营,降低机械化插秧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技术推广工作增添后劲。

2.加强政府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加强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快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系统联动、部门协作的政府人才工作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及结构。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进一步完善国家人才工程计划体系,梳理、明确各人才工程及各地各系统人才工程项目的功能与定位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加强各个“人才工程”之间的对应衔接与协调,形成规范有序的国家人才工程支持体系, 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协同合力, 带动各行业各部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 统筹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协同“千人计划”与“万人计划”的实施,使两项人才计划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建设世界人才强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3.协同好政府与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关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要“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保障,加快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才流动配置新格局”。要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着眼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眼于构建支持创新和创业的机制,着眼于社会公正和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活力与动力,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优势,增强协同性,促进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的科学化、 人才治理的现代化。

4.构建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协同机制。 根据协同学的协同效应、 伺服原理、 自组织原理等相关理论, 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关注和把握一系列相关问题。 协同需要增强人才工作“全国一盘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自觉意识,把握枢纽,协同好政府与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关系,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补足人才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把握住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 以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例,人才培养要适应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中国是一个大国,理当相比一般国家,更为充分地利用自身规模经济和配套性强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从实践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部分区域(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出现与深化,确实对“中国奇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5.加强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支撑。 人才管理基础设施是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开展的人才管理活动诸如人才评价、人才吸引、人才流动和配置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包括情报基础设施、组织基础设施、交付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诸如人才数据库等,加强人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人才资源大数据平台,可以为协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提供预测、信息和情报等方面的支撑,可以为推动人才与技术、资金、研发等的深度融合,促进全要素生产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HQ002;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 周 俊

标签:;  ;  ;  ;  ;  ;  ;  ;  ;  

增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协同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