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企业创新论文

民营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企业创新论文

民营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综合评价论文,民营企业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2.91

CLC: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81(2001)04-0033-(05)

对企业家的评价是经济学上的一大难点,更由于这是一个涉及到企业家对企业的剩余索取大小的依据、涉及到企业家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对其不容回避。本文选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建立一个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一级指标

对企业家的评价指标的设定取决于对企业家的定义和企业家作用的认识。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是业主型企业家,这和古典经济理论中的企业家角色比较接近,本文就采用古典理论中的观点。在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看来,企业家是均衡的破坏者,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创新,市场将处于均衡状态,不会产生利润,正是企业家通过创新,打破旧的均衡,才实现了创新利润,因此,企业家的作用是创新和创造利润;柯斯纳和卡森认为,企业家是均衡的恢复者,他们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人的有限理性而处于不均衡状态的市场带回均衡状态,因此其作用是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进而获取租金。由此可见,对企业家的评价必须包含企业家的能力指标和业绩指标,本文将其作为对我国民营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两个一级指标。

由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企业家担当许多额外的职能,如资本所有者职能、资本投资者职能、经营者职能、生产管理者职能等,尽管其中的一些职能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分别由新的分工角色所承担,但现阶段,这些仍然是民营企业家承担的基本职能。这里我们将企业家应承担上述职能所需具备的条件内化为拥有资本存量指标和素质指标这两个一级指标,部分归入前述能力指标中。

二、指标的分解

(一)能力指标的分解

对企业家能力的评价我们设计两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决策能力指标。

1.创新能力指标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目前理论界也一致认为企业家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可见,企业家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具体来说,企业家应该具有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1)观念创新能力的评价

一个企业千头万绪,计划、组织、协调、决策、监督缺一不可,而这一切职能的具体实现都依赖于企业家及员工们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企业家,必须用新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人才观念代替旧观念,才能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得以生存与发展。观念创新能力比较难以测度,这里拟将企业家在管理日常事务中用于观念发展的时间比例的大小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关系中心的调查,大中型企业的经理人在其计划、调查、协调、评估、监督、交涉、专业知识发展及观念发展等八项管理事务中,往往将20%的时间用于其观念发展,管理层次越高,花在观念更新方面的时间越多);以其对市场、竞争、效益和人才等方面观念的先进性的评价作为另一个指标,在对这一指标的衡量中要注意对上述观念与经营环境变化(如加入WTO)的协调一致性评价。

(2)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在他应该能够设计出良性的机制,以激发知识型人才的创造力。这里强调的是,这种创新必须是一种持续的创新而非一次性的创新,应该是集团创新而非仅仅个人创新。对企业家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更多的体现在其制度供给的能力上,外化为企业鼓励技术创新的制度供给能力和适用技术的持续供给能力指标上。

(3)管理创新能力的评价

目前,民营企业的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民营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的缺乏,体现为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和组织的不健全。因此,对民营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企业家能否提出新的经营思路,并对其有效性作评价,但这种经营思路并非是针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新的,而应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新的;二是能否创设一个与其经营思路相对应的、新的、科学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三是能否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模式,它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使企业的总体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配置。

(4)制度创新能力的评价

根据制度创新理论,制度创新是指可以使创新者或创新集团通过制度的调整与变革取得潜在利益的一种活动。

家族制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是民营企业的原始制度,也是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制度形式,其优势是管理的高效率和监督的低成本,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这种单干思维较浓的、狭隘的、企业间缺少配合的制度安排已越来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他们拒绝资本结构重组,使企业陷入了缓慢积累、蹒跚发展的不良境地,增加了企业生存的风险。任人唯亲是民营企业的另一“硬伤”,这种落后的用人机制使员工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使优秀人才无用武之地,也使其他人才望而却步。另外,分配体制不顺也会极大地挫伤员工甚至是企业家本人的积极性。我国的民营企业急需新的制度供给,这也是民营企业家的重要职责。因此,对民营企业家的制度创新能力的评价应该是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针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内涵,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指标对民营企业家的制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用人机制的创新能力指标、分配体制的创新能力指标和企业股权形式的创新能力指标。

2.科学决策能力指标

企业家一个重要的职能是经营,而经营的关键是决策。企业家必须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决策不是瞬息之间的行为,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的过程。企业家的科学决策能力体现为信息的利用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当然受制于企业家本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等个人素质,这将在后文论述)。

(1)信息利用能力的评价

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充分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的,企业家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体现在其决策的随意程度指标(这是一个负指标),以及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备程度、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信息的加工深度、决策中对信息的利用率等指标中。

(2)判断能力的评价

由于决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家对环境的变化及其新的信息的出现应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感性,要对方案的科学性加以判断,并适时地加以改进。对企业家判断能力的评价就是要考察其对各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判断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度、预见重大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能力,以及企业家对方案进进行适时改进的能力等指标。

(3)应变能力的评价

快速反应、灵敏决定是企业或者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对风险型决策更要求企业家有灵敏的嗅觉,对纷繁复杂、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有迅速适应变化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要求企业家具有积极地、灵活地适应时代与社会变化的能力,具备解决多种冲突和协商对话的技巧,具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对民营企业家应变能力的评价就是要对上述能力及其决策效率综合地进行考察。

(二)业绩指标的分解

企业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组织者,他们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此,我们对业绩指标的评价设计了利润、企业的要素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四个二级指标。

1.利润指标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不变的法则,企业的利润自然也是对企业家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只能将作为企业家才能报酬的那部分利润作为企业家的业绩评价指标。因为在经济学上,企业家才能的报酬被定义为企业的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在实际生活中,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常被低估或高估,可能因为没有扣除使用自有资金等的隐成本而导致企业家才能被高估,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扰而被低估。为了较为准确地进行评价,应还其本来面目,企业家创造的价值应该等于在总收益中扣除劳动和资本的收入及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交易成本等项开支后的余额。可以通过建立变型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测算。

2.企业的要素生产率指标

企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函数得到了改善,即同样生产要素的投入将产生更大的产出,或者同样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企业家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对企业家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这里我们选用总资产报酬率和人均销售收入两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总资产报酬率=EBIT/总资产,用以反应资本的产出能力;人均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企业在职职工人数,用以反应劳动的产出能力。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这两个指标的提高就意味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生产规模指标

企业家应该保证企业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当然,这不单单是个量的扩张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企业质的提高。因此,这里所指的规模是指规模经济中的适度的规模。在其他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来测量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否最佳。因为一般而言,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企业最佳的生产规模应该处于曲线的最低点。生产规模指标要测量的就是要评价企业家将企业的生产保持在最佳规模附近的能力。

4.市场占有率指标

市场占有率指标反应出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反映企业家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拥有资本存量指标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站在生产要素之外,对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从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创立新企业的人。然而,在企业家市场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今天,职业型企业家乃凤毛麟角(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往往不被认为是企业家)。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较多财富和较高市场决策能力、较低风险回避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要成为民营企业家更是如此,因为其融资能力相当有限。因此,民营企业家其自有资本的拥有量或资本存量的多寡直接决定其创建企业或其现有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决定其通过资本经营而扩大企业规模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就是要对民营企业家的上述能力作出评价。

(四)素质指标的分解

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素质具有内在性、稳定性、潜在性、发展性和综合性。企业家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即企业家能力(大部分已在第一个一级指标中得到体现)、企业家心理素质和企业家精神。我们将其分散归入两个二级指标中:个人特征和组织因素。

1.个人特征

(1)基本素质。包括对企业家的主动果断、敢于承担责任、不存侥幸心理、敬业、有进取心、有事业心、工作效率高、乐观的心态、有自制力、感召力、客观而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对人对事都公平处理等方面的评价。

(2)冒险精神。按照经济学家F·奈特(F·Knight)的观点,企业家是承担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人。熊彼特也认为,“首创精神”和甘冒风险的大无畏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企业家面临的风险大致有两类,即“资产固定化风险”和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该指标就是要利用历史资料对企业家承担这两种风险、并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尺度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3)可训练的特征。包括对企业家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改变管理风格以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的评价。

(4)知识结构。企业家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大多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并接受专门的教育才能获得。要经营好一个企业并使其发展壮大,企业家需要具备一些经营管理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才能。该指标是要对企业家的经济、管理、财务及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评价。

(5)信用水平。从现实情况看,民营企业仍然无法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这与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水平较低有较大的关系。影响信用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选用企业家的历史信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信用等级对其进行评价。

(6)自我约束和自我判断能力。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短寿”的一个大根源是民营企业家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判断能力较差。很多民营企业就倒在企业家的纸醉金迷、生活糜烂中。还有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葬送于企业家缺乏自我判断力和贪大求全、企业规模的过度扩张中。企业家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判断能力指标一方面要对民营企业家对待生活的严肃性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评价其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判断力。

2.组织因素

 主要是企业家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经验结构的评价。

(1)合作精神

现代产权经济学已经证明,交易双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易)寻求合作解的过程,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自身素质条件要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契合程度要高,配合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合作精神很强的企业氛围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其服务,这样就可以解决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2)组织协调能力

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认为,随着现代企业多层次、多单位管理体制的发展,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建立和管理巨大而复杂的人类组织的能力,此种能力成了企业家天赋中最为重要,而且往往是效率最大的天平。企业家组织协调能力指标就是要对其合理协调组织内的各个成员,并通过统一的企业文化减少冲突和摩擦的能力进行评价。

(3)经验结构

企业家能力除了来源于学习外,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该指标就是要对企业家在多个职能部门工作的广泛经验进行评价。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我们将上述对民营企业家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综述如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能力指标

创新能力指标

 观念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能力

科学决策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

判断能力

应变能力

业绩指标

利润指标 超额利润

要素生产率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

 人均销售收入

生产规模指标

 实现规模经济能力

市场占有率指标

拥有资本存量指标

素质指标

 个人特征基本素质

 冒险精神

 可训练的特征

 知识结构

 信用水平

 自我约束和自我判断能力

 组织因素合作精神

 组织协调能力

 经验结构

收稿日期:2001-05-25

标签:;  ;  ;  

民营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企业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