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比较研究_冷链物流论文

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现状论文,国内外论文,物流论文,冷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冷链和冷链物流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冷链(cold chain)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冷链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食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2]。典型的冷链供应链流程如图:

图1 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内外都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food cold chain)。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为目的的一个系统工程[1]。它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因此,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即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由于易腐食品自身的特性对外界条件和时间的要求严格,冷链物流就需要统计到所运输的物品自身的耐藏性,并要利用特殊的运输工具,严格控制运送过程、运输时间、运输形态等。就总体而言冷链物流主要有以下特征:

我们对不同产品的货物和相同品种、品质不同的货物,都必须要有对应的产品温度控制和贮藏时间的经济技术指标,低温食品的物流应实现标准化,因此技术服务水平对食品的质量乃至销售起到决定性影响。

组织协调性强:易腐食品要求及时稳定的周转,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物流成本高:为确保易腐食品在流通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必须安装温控设施、采购冷藏车或低温仓库,为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需要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这些额外投资导致低温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

2 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2.1 冷链物流的执行标准比较

为了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政府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制定严格的温度标准。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另一方面,实施严格专业的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加拿大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 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

而在国内,类似法规政策则相对少得多,同时在同类法律法规下,政策也相对过于宽松,例如对禽类物品的加工温度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大部分流入市场的禽类制品都是在常温下生产加工的。国内近年来在食品方面有量的突破但是没有质的飞跃,从而导致大量的质次价廉的易腐物品涌入市场。这也是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冷链技术比较

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冷链技术决定了食品的价值的保持,它的发展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在物流企业内,运用冷链技术改造易腐物品的收购、储存、加工、运输是物流企业在21世纪生存发展的关键。

国外冷链技术的发展相当成熟,在冷藏品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了自动温度检测设备以及自动温控设备,能实时的监督冷藏箱内的温度变化从而保证运输的物品不会发生质变。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至于在冷链技术的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国外。这也是每年我国食品物流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的原因[4]。

2.3 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比较

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实质上就是第三方参与冷链物流的程度,在我国,大部分生鲜冷产品都是通过生产商自己运输或者销售商直接运输,较少有三方物流的参与。据第五次中国物流供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而在冷链物流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更少了[5]。

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如美国几乎所有的易腐物品行业都将冷链物流这一行业外包给一些有实力的冷链物流公司,这样使得市场更加专业化,同时也节省了冷链物品流通的成本,有利于促进易腐物品的流通保值与安全。

2.4 冷链物流的冷藏设备比较

易腐物品冷链物流的流通非常关键,目前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约为10%,而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达到80%~90%,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冷藏设备不完善。

目前国内保温车与国外的比较以及国内外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如下:

图2 冷链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

图3 国内外保温车的数量比较

从上图看我国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数量,差距非常明显。

由于设备陈旧导致易腐食品损耗严重,我国整个物流费成本相当的高,占产品成本的70%,远远高于50%的国际标准[6]。同时,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巨大隐患。

2.5 冷链物流的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研发比较

服务网络与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将会大大影响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我国虽然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汤姆逊集团)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pto)驱动、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我国在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3]。

3 我国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3.1 宏观上

1)冷链产业物流政策不够规范,主要反映在相关冷链物流法律少且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不明确。

2)冷链技术跟不上发达国家,这是造成每年浪费大量的食品的最主要原因。

3)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这是冷链技术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原因。

3.2 微观上

1)冷藏运输设备不足,从图三中可以看出我国冷藏车辆数量只占日本的25%,占美国的14.3%。这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市场专业化程度不高,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从而导致很多生产商或者销售商在自己经营冷链物流时候浪费过多的资源,并且还不能保证食品的价值和安全。

3)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不完善,智能化、自动化仓库较少。由此造成仓储运输系统的效能比较低,信息流通不畅,不能保证实时的了解物流服务过程。另外一些高科技(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我国冷链物流方面的应用尚待加强。

4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 宏观上

1)规范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

2)完善冷链物流的技术指标,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推荐范围,明确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此外,在管理上也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提高装卸速度、规范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规定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

3)鼓励食品生产商提升产品的质量,减少损耗,适当的时候对相关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些补助或资金支持,毕竟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

4)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的人才,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4.2 微观上

1)冷藏运输方面:①配备并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发展冷藏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②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代理。③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要利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代理、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冷链市场协调方面:①在物流企业内,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部门,统筹管理全系统冷链物流业务,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如采取和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甚至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其现有冷藏车、冷库等资源,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在业务逐渐成熟时,可成立独立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②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使得进入第三方冷链物流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③在消费集中地区,开展冷藏食品区域内配送。鉴于冷链物流市场区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可以考虑在一些较发达城市,面向连锁超市、大卖场等企业,以已经运作的普通物流项目为基础,实施专业冷链物流区域内配送业务。

5 结束语

我国冷藏食品物流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冷链行业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中国的农产品能大批打入国际市场。

标签:;  ;  ;  ;  

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比较研究_冷链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