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建议论文_赖军霖

赖军霖

钦州市鑫源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10kV电压等级网架逐步完善,110kV变电站建设规模急剧增加,按照新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优化设计、压缩并合理利用土地、技术经济方案的合理性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本文主要以某110kV变电站为例子进行论述。

关键词:变电站;平面布置;优化;节约

一、工程概况

主变压器:3×50 MVA;电压等级为110/35/10.5 kV;采用三相三卷有载调压自冷变压器。

110 kV进出线3回,扩大内桥接线方式,户外常规布置方案;

35kV终期出线9回,单母分段三段母线接线方式;10kV终期出线36回,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三段母线接线。主接线最终单母线四分段接线,本期为单母线三分段接线。35kV、10kV均采用户内中置式开关柜,单列布置,电缆出线。

35kV无功补偿:3×5010 kvar;10kV无功补偿:3×5010 kvar;

10kV接地变:3×800 kVA。

常规变电站占地面积:103m×85m=8755m2

二、变电站总平面功能区域划分

根据该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结合站址条件,周围环境,道路引接,线路走廊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其划分为4个功能区。

屋外设备区:主要由110kV配电装置及主变组成,110kV配电装置区域和主变区域均有道路环形道,设备运输及搬运方便。

110 kV配电装置区:由110 kV进出线间隔、主变进线间隔与桥间隔组成。

主变区:由主变压器及母线桥组成。

综合生产房功能区:配电综合楼按两层设计,10kV配电室布置于一层,主控制室、35kV配电室、通信机房布置于二层。35kV和10kV无功补偿装置选用户外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布置与综合配电楼楼顶。

辅助功能区:由警卫室、水泵房和消防水池组成,位于进站道路右边。

各功能区功能分明,模块化设计,结合紧密,布置清晰,联系方便。

三、变电站总平面的优化

1、主要优化原则:以用为先、简洁适用、创新优化、节约资源,以人为本、环境友好。(1)设计理念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标准化设计,推行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最优化设计;功能定位上,明确变电站作为工业性设施的定位,分析变电站的功能需求,追求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剥离无用、重复、多余功能;(2)性能指标上,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造价,追求性能价格比最优;(3)设计标准上,不突破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遵循变电站通用设计原则;(4)结合站址周围环境优化站区落点和总体规划布置;(5)站区总平面规划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站区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布置紧凑,进出线方便,进站道路连接短捷顺畅;(6)站区总体规划布置上按终期规模设计,在满足相关规程、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建筑物的面积、体积,做到布局紧凑合理,节约用地;(7)充分考虑整个征地范围内的综合用地考量,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2、变电站的具体优化方案

1)35kV、10kV电容器均布置于综合配电楼楼顶

电容器布置于楼顶,可以减少整个变电站的占地面积,目前全站的占地面积仅为:75.9m×75m=5692.5m2,比原来占地减少了3062.5 m2,如此设计节省了土地资源,不过需充分考虑楼面的承受力和楼面的防水设计。

图1 变电站总平布置

2)阶梯式布置设计

为充分改造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对场地的地面高程进行竖直方向的规划设计,使改造后的场地能适应和满足设备布置以及修建各项建、构筑物的需要,有利于地面雨水的迅速排除,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站内运输道路和站内管沟敷设的要求,并为建、构筑物基础和地下管沟的埋设深度创造有利条件。

阶梯式布置(图2)是把站区场地处理成几个标高相差较大的不同平面连接而成的场地。站区自然地形坡度在5%~8%以上时,站区竖向布置宜采用阶梯式布置。阶梯的划分应满足建、构筑物和设备布置,便于运行、检修、设备运输和管沟敷设,并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台阶长边宜平行自然地形等高线布置,对于110kV 变电站一般设置成两个阶梯,110kV 进出线、桥间隔设备等设备设在一个阶梯面上,主变压器、综合配电楼设备设在另一个阶梯面上。山区变电站,因自然地形坡度一般较大,为避免大填、大挖,多采用阶梯式布置。台阶的最大高差,一般不超过2~3m,台阶的最小高差,以不低于1.5m 为宜。阶梯式布置的优缺点是:土石方量少,容易就地平衡,站区排水条件好。但交通运输和管线敷设条件较差,站区内需设护坡或挡土墙等构筑物。

图2 阶梯式竖向布置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两项设计优化,即电容器楼顶布置和阶梯布置方案,使站内占地面积仅为5692.5m2,同时利用建筑物有限纵向、横向空间,结合设备选型,经过巧妙设计,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各部分联系紧密,配电装置布置合理、紧凑,运行维护方便。既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了投资,又增加了美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系统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3】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9-2011,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赖军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关于优化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建议论文_赖军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