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生育结局分析论文_宋亚勇

石门县中医医院 湖南石门 4153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生育结局分析。方法 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持续跟踪观察2年,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 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平均时间为(96.85±24.70)分钟,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3.50±18.60)ml,手术后无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率为29.00%,术后成功妊娠率为72.73%(32/44),其中单发肌瘤病症患者的剖宫产率(60.00%)更高,而多发肌瘤病症患者的自然分娩率(75.00%)更高,新生儿Apgar评分(9.05±0.65)分、新生儿体重(3168.00±296.00)g。讨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明显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育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预后;生育结局;

子宫肌瘤为临床妇科常见病证类型之一,属于良型肿瘤病症。相关临床学者对子宫肌瘤疾病案例开展相关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子宫肌瘤发生率约为20.00%-55.00%,而且近几年来呈持续性上升发展趋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育均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持续发展进步,腹腔镜微创技术具有众多优势而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且治疗效果较满意[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生育结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所有子宫肌瘤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女性,100例;年龄:24岁至45岁,平均年龄为(32.55±3.50)岁;子宫肌瘤类型:单发肌瘤病症有48例,多发肌瘤病症有52例;有无生育要求:有44例有生育要求,有56例无生育要求。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周期异常症状,以及盆腔疼痛症状。纳入标准:所有子宫肌瘤患者转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本子宫肌瘤疾病诊断标准;均符合手术指征;均在接受本次手术之前无其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均已排除不自愿或者不配合本次研究工作患者;均已排伴有宫颈内部恶性病变患者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均已排除合并各种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1.2方法

均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持续跟踪观察2年,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生育结局。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具体操作如下:待本次研究对象的月经干净后3日至5日,并选择适合手术时间,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嘱咐患者选取头低脚高位置;常规麻醉;操作者作一切口于患者腹部肚脐位置之上约3厘米处;成功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仪器;在腹腔镜置入之后,操作者于腹腔镜辅助下,使用单极电刀作一纵向切口于子宫内肌瘤外援包膜;接着精细处理假包膜后,将其打开,直至患者子宫肌瘤核体;接着放入肌瘤钻于患者子宫肌瘤体中,接着操作者于肌瘤假薄膜内对肌瘤部分离,使用双极或超声电刀凝血管切断,分层,缝合瘤体,肌瘤使用组织性粉碎仪器粉碎子宫肌瘤体,取出[2]。

1.3观察指标

持续跟踪随访2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生育结局,研究结束后做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时间为76分钟-125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96.85±24.70)分钟;手术中出血量为65ml至204ml,平均手术中出血量为(123.50±18.60)ml;手术后所有患者均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无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感染、术后出血以及肠道损伤等),仅有2例患者术后24小时内发热,给予常规物理降温处理后均匀恢复;有29例患者术后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感,均给予对症镇痛处理,术后疼痛率为29.00%(29/100);有99例患者手术后2日内可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肌瘤复发,需接受二次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

2.2 32例成功妊娠及成功分娩的子宫肌瘤患者的生育结局分析

本次研究中,有生育要求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通过跟踪随访可知,有32例患者成功妊娠及成功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9.05±0.65)分、新生儿体重(3168.00±296.00)g。32例成功妊娠及成功分娩患者包括15例单发肌瘤病症患者及16例多发肌瘤病症患者,妊娠率达72.73%(32/44);孕周为37周至41周平均孕周为(39.55±0.75)周;单发肌瘤病症患者的剖宫产率高于多发肌瘤病症患者,而自然分娩率低于多发肌瘤病症患者,P<0.05;两组的阴道助产率无差异性,P>0.0。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以及生育要求均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子宫肌瘤疾病持续发展,其子宫肌瘤假包膜容易发生子宫纤维组织引导向生长,以使神经血管发展受抑制,进而加大手术操作难度,更容易造成术后肌瘤底部与子宫肌瘤假包膜血管黏连现象[3]。

本次研究中,均给予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从手术结果可知,运用该手术方法的手术中出血量少,操作者可以更清晰观察手术区域,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通过跟踪随访具有生育要求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可知,成功妊娠及成功分娩共有32例,占72.73%(32/44)。提示,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子宫肌层,避免发生三维结构受创,进而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同时,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有效降低神经血管损伤程度以及病灶组织性机理损伤,因此术后伤口愈合更快,术后妊娠分娩成功率更高[4][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子宫肌瘤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实施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且术后生育结局良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福杰,焦伊胜,马敬丽等.保持宫腔完整的黏膜下大肌瘤腹腔镜剔除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47-1249.

[2]康红,夏良兵.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60-1561.

[3]薛涛.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41-3042.

[4]潘伟康,顾光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缝合方法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7,36(26):68-70.

[5]李晶华,黄文燕,张瑞等.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前超声评估MFM的临床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4):523-528.

论文作者:宋亚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生育结局分析论文_宋亚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