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实力分析&上海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调查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企业道德实力分析&上海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调查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企业道德实力探析——上海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企业论文,上海论文,道德论文,实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研的目标和思路

1.目标

自20世纪60年代起,企业的伦理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受到普遍重视的新课题。西方企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对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能使企业获得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是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市场中已出现了严重的信用问题,主要表现为恶意欺诈和失信赖账行为的盛行,这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上海企业的伦理水平关系上海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上海“四大中心”的功能定位。企业伦理主要体现在可信任的经营德性和自觉的道德责任感,由信任和责任构成企业伦理在处理内外社会关系时核心的行为规范。对上海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对于培育企业道德实力这一企业生存发展之本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思路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调查研究部在该刊主办的2002年中国企业领袖会上向与会的400位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中国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态度和实行情况。日本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关于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表》来进行的。用填写社会效益调查表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估起源于美国,其评估内容是由美国经济优先权评论会(CFF)的代表阿巴思·迪巴·马林提出的。在马林等人的直接帮助下,日本学者在对100家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表》,该表共有11项标准。本次调研采用问卷的方式,问题的设置旨在了解上海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实行情况,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按填表者和填表企业的不同属性进行比较,较为具体地描绘上海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分布状态。其中对社会责任的实行情况描述借鉴了日本的一些标准,以便较全面、科学、定量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调查报告概要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这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是通过上海国资委董事培训班(第一期和第二期)、闵行区企业联合会和黄浦区财政局的渠道进行的,共发放500份,回收34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39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 填表者分类情况

职务 百分比(%) 担任领导年限 百分比(%) 年龄

百分比

学历

百分比(%)

董事长 9.20~5年40 35岁以下16.1大专 35.1

总经理 22.3

5~10年

34.4

35~45岁33 大学以上 49.6

副总经理16.3

10~15年 15.1

45~55岁43.5其他 15.3

党委(副)书记4.515年以上 10.5

55岁以上7.4 合计 100

其他47.8

合计 100合计100 性别 男 69.7

合计100

女 30.3

表2 填表企业分类情况

公司成立时间百分比(%)公司所有制情况 百分比(%)公司所处行业百分比(%)公司经营规模百分比(%)

0~2年8.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7.7

工业 36.8 0~500万元 26.7

2~5年19.6

外资企业 9 农业 0.6 500~1000万元

13.9

5~8年19.0

民营企业 34.9

施工 6.8 1000~5000万元 16.1

8~12年

20.8

集体企业 8.3交通 2.7 5000万元以上43.3

12年以上 32.3

其他 10.2

旅游 1.5 合计100

合计 100合计 100商品流通 19.6

金融 1.5

房地产

7.7

服务 14.5

其他 8.3

合计 100

2.对被调查对象的总体评价和分类比较

(1)总体评价。为了达到调研的目标,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意识态度方面,由1~10题组成,总共19个问项, 通过这些选项反映管理者怎么看待有关社会责任的问题,以及定性反映企业在伦理方面的所作所为。第二部分属于衡量企业在实际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具体指标,由11~25题组成,总共15个问项,采纳了日本学者的一些标准,具有可比较性,易量化。第三部分由26~28题组成,总共3个问项,这些选项为企业在诚信、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自我评价,反映管理者的自我感觉。

从表3来看,上海企业在诚信与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每个部分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得分(每题的最佳分为5分,最差分为1分,每题平均得分为3分)。

表3 上海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各部分答题平均得分

项目 1~10题 11~25题 26~28题

平均得分 3.269 3.102

3.984

可以看到,平均得分最高的是第三部分,即管理者自身对企业在诚信、社会责任和经营业绩方面的表现都比较满意,这令人感到企业愿意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第二部分相比(这部分得分相对最低),两者差距比较明显,前者近4分,而后者略高于3分,说明按实实在在的一条条标准去仔细衡量企业的表现时,企业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后需要认真落实、努力提高。从第一部分的得分情况看,企业在对待诚信与社会责任的态度方面是比较积极的,具有一定的认识与表现,这对上海构筑诚信体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心、构筑和谐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2)分类评价。参见表4和表5。

表4 不同管理者得分情况

分类 得分(平均分)

1~10题

11~25题

26~28题

董事长 3.608 3.057 4.299

职总经理 3.645 6.422 4.242

副总经理3.492 3.266 4.043

务党委(副)书记3.668 3.694 4.396

其他3.369 2.758 3.738

领0~5年 3.446 2.863 3.863

导5~10年 3.521 3.266 4.108

年10~15年3.498 3.327 4.189

限15年以上3.631 3.376 4.172

大专3.505 3.112 4.029

学大学以上3.549 3.288 4.140

历其他3.246 2.482 3.393

35岁以下3.365 2.827 3.881

年35~45岁3.496 3.155 4.114

龄45~55岁3.520 3.178 3.947

55岁以上3.453 2.934 3.800

性男 3.523 3.233 4.077

别女 3.391 2.789 3.778

表5 不同企业得分情况

分类得分(平均分)

1~10题

11~25题 26~28题

公0~2年 3.343 2.6183.536

司2~5年 3.549 3.1214.101

成5~8年 3.474 3.0573.876

立8~12年3.453 3.0204.005

年12年以上

3.509 3.2694.075

公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524 3.2544.054

司 外资企业 3.363 3.0014.080

所 民营企业 3.567 3.1244.107

有 集体企业 3.306 2.9093.500

制 其他 3.417 2.9903.838

工业 3.421 2.9963.858

公 农业 3.421 3.5332.833

司 施工 3.686 3.7364.439

所 交通 3.552 3.6114.593

处 旅游 3.611 2.6803.600

行 商品流通 3.499 2.9343.854

业 金融 3.874 3.9074.533

房地产

3.470 3.2084.293

服务 3.495 3.1513.979

其他 3.465 2.9704.062

公 0~500万元

3.329 2.6593.576

司 500~1000万元2.656 3.0244.038

经 1000~5000万元

3.509 3.0334.069

营 5000万元以上 3.565 3.4164.190

对表4和表5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后发现:

第一部分(1~10题)的回答与管理者状况、企业状况无关, 大家的认识比较趋于一致。第一部分的问项基本上属于个人的主观认识问题,相对来说,不同的企业状况对此产生的影响很小可以理解,但不同的管理者状况容易因个人的年龄、学历、职务等不同产生对问题的看法差异。现在大家认识趋同,反映有关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的认识已基本形成一种共识,从道义上来说大家认为应该接受,谁也没有字面上不同意的理由,至少大家都愿意有“道貌岸然”的表现。

第二部分(11~25题)属于比较客观的问题,状况不同的企业(成立时间不同、所处行业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差异。相对来说,公司成立年限越长,经营规模越大,尤其是金融行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而刚成立不久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表现得差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方面,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换句话说,不到一定的“火候”,企业难以在这方面有大的作为。不同的所有制之间并无明显差别。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为上都做得不错。若从得分的高低来看,民营企业比外资企业做得还稍好些,这可能会出乎人们的意料。所有制的不同,只不过是出资者的不同而已。现在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民营企业无论在技术、品牌、管理、规模等方面都已令人刮目相看,原先经营者文化程度低、目光短浅、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少民营企业发生拖欠工资、制假售假、不安全生产、偷排污水等现象,其实与它们的资金实力、经营规模密切相关。所谓“原罪论”,就是指许多非公企业为了赚到第一桶金,根本无暇顾及诚信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第三部分虽说是主观评价的问题,但也有客观的约束性。不同的企业,在诚信、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如刚成立不久的、集体所有制的、工业领域的以及经营规模小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会有较大的落差。

带有客观性的问题(11~28题),不同企业的状况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容易理解。但从表4可看到因管理者的职务不同或学历不同,他们的回答结果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同。党委(副)书记答分最高,非高层管理者答分最低;学历最高者答分最高,学历最低者答分最低。说明虽然问题具有客观性,但在填写问卷时职务与学历会带来一种主观倾向性影响。这是否能反映较低层的管理者不太认同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判断,也折射出问卷含有一定的误差,提醒我们不能对统计数据盲目乐观,要保持冷静思考(填写问卷时,对一些问题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或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完成,这里难免会出现填表者“毛估估”、“拍脑袋”的情况,以致出现不同结果)。

此外,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其三部分答题得分均低于男性。而几乎所有的性别比较研究都提出,女性比男性在企业经营的理念和行为上,更多符合道德伦理。女性通常比较注重家庭生活、诚实守法、讲求团结合作与和谐。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认为女性的答题“水分”相对少些,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三、上海企业认知社会责任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1.上海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在第一个问题中,对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是在现行游戏规则内提高其利润”的观点,除部分企业不置可否外(意味着保持中立),65.5%的企业明确表示同意,而不同意者仅为22.3%。而第二个问题关于企业公民的提法,表示同意者达到84%,不同意者只有5.4%。若从社会责任观的发展演绎的轨迹看,第一个问题中持同意观点者代表了经济责任观,而第二个问题中持同意观点者代表了社会责任观。经济责任观认为,企业只对股东及员工负责,企业不是社会道德的承诺者,企业创造利润是其存在的唯一目的。而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应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最大限度地为改善社会福利而预先采取实实在在的行为。从学术观点上看,经济责任观与社会责任观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是相斥的,为什么会出现许多企业两者都认同的矛盾现象呢?这表明对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它们循规蹈矩地获取利润是自己的任务和职责,社会不该强求它们其他什么,自然对米尔顿·费里德曼的观点十分赞同。同时,它们认为把企业看作公民、对社会奉献也是件好事,不该反对,企业能够如此又何乐不为呢?但实际上往往又很难两全其美。例如建设部虽有文件要求房产开发商使用节能材料,不过这会使开发商的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增加100元,但以后可以节省业主能耗开支50%,这明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真正能这么做的开发商却不足10%。更多的房产开发商在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天平面前,还是把砝码放在了利润这一边。社会责任金字塔所揭示的现象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真正能实施社会责任观、努力成为优秀公民的,只是一小部分具有较强烈的意愿、而且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在问卷第11题有关企业近三年的捐款率((近三年平均捐款率)/(近三年平均利润额)),在0~0.5%之间的为58.6%,在0.5%~1%之间的为28.2%,而1%以上的仅为13.2%。据日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评估标准,捐款率不足0.5%为差,0.5%~1%之间为中,超过1%的为好。显然,绝大部分的企业处在中下水平。此外,从问卷第8、第9两题关于企业使命的情况,虽有65.3%的企业有上下员工都明确的公司使命,但其中真正比较充分地体现社会责任意识的使命仅占36.2%。另据“信息化人才概念界定与上海信息化人才现状”课题研究报告的调查显示:在关于不同工作性质信息化人才的价值取向的选择率上,各个层次的被调查者(包括战略决策层)都不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目前企业公民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案例一般都是具有相当实力的跨国公司。其实社会责任观的发展轨迹与企业实力、获利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社会获取了相当的财富之后,有一部分企业知恩图报,考虑对社会的回报,这也符合物质决定精神的原理。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提出“好公司”的观点,这“好公司”是由强大(经济方面)、友善(社会和环境方面)和有趣(人文方面)三者构成,这好公司的观点,也是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2.大部分上海企业赞同伦理道德要求,有较好的社会意识

对“经营者不用进行独立的伦理道德思考,市场游戏规则能够确保符合伦理要求”的提法,67.4%的企业表示不同意,仅有14.6%的企业表示赞同(另有18%的企业持中立态度)。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在履行法律责任的同时,还愿意从道义层面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这可以从表6进一步得到印证。

表6 企业对伦理道德的态度

序号 问题 完全赞同赞同 不置可否 不赞同 完全不赞同

A只注重目标任务的完成,可以全然不问其道

0.6% 1.8%4.7% 63.9% 29%

德后果

B为了节省成本,只要不犯法,可以忽视工作场 0 2.1%5%

52.2% 40.7%

所或产品的安全

C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有时可以不必忌讳不

0 7.1%8.3% 56.8% 27.8%

正当的做法

D不是毫不思索地服从所有指令,敢于同组织中 11.3% 59.8%

17.3%6.8% 4.8%

的不道德要求抗争

对很多经营者具有道德良知使人感到欣慰,但从所有正面回答的比例变化中,我们又似乎看到一些难言之隐。对A题,持不赞同意见者高达92.9%,对B题,持不赞同意见也高达92.9%,但对C题,持不赞同意见者为84.6%,对D题持赞同意见者为71.1%。可见,在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不正当做法的企业还是有一定比例的,而要敢于同组织中的不道德要求抗争难度更大。这又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要测评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具有伦理责任和较高的道德境界,可以对企业是否注重道德规范建设、是否对公司员工进行伦理道德培训进行深入观察,这也是重要的考察项目。

美国马丁马莱塔公司一直致力于限制公司经营中的不道德行为,努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设立了企业伦理培训委员会,主席由公司总裁担任,其他五个伦理主管职务也都由副总裁级别的领导兼任。公司非常注重伦理手册的制定和培训实效,将有关伦理准则与行为标准的副本转发到公司6万名员工手中, 强化关于公司伦理准则与行为标准的伦理培训目的。从实践看,不少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较好的公司都制定了明确的员工伦理手册,一些公司的员工伦理手册还制定得非常详细和规范。马丁马莱塔公司是美国企业中非常注重伦理建设的大公司,它长期不懈地对公司员工进行伦理道德培训的做法,使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而能够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最近被波音公司董事会解聘的CEO,不是经营业绩不佳,而是因为其婚外恋违反了公司的伦理规范,而其前任也是因贿赂他人获取订单而被解除职务的。

面对问卷中“企业的成功与伦理道德之间会有冲突,这应该通过完善企业市场环境来协调,而不该要求企业在伦理道德上做出努力”这一问题,不赞同者为41.8%,赞同者为36.5%,中立者为21.7%,与前述问题的回答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变化。这反映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当伦理道德与成功发生冲突、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时,相当一部分企业视伦理道德的要求为一种束缚,并不愿意为顾及伦理道德而影响其经营目标的实现。犹如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所提到的“嘴上马列主义,行动自由主义”的现象一样,在企业面临社会公民的问题时,也总难免出现此类情况。虽说义和利可以相互兼顾,但有时义和利常常无法共存。家电市场有时会出现多个排行榜,这些排名由于是第三方评价常常沦为空调厂商竞争的手段。实际上,这些排名背后都有各大厂家的暗中支持,利用缺乏公正和公信的排名进行不符合商业道德的竞争,这种虚假的排名成为各大企业的营销策略之一。而这些企业中有的被公众认为是社会责任表现杰出的企业。

3.社会信任度不足,崇尚社会责任的环境有待改善。

表7 社会信任度问题情况

问题:当员工之间或企业之间彼此不很熟悉时,你对陌生同事或陌生企业的信任度会如何?

非常信任比较信任 犹豫不太信任 根本不信任

1.5% 26.2%

42.8%28.6% 0.9%

问题:这个年头已经不流行赤胆忠心,而同事之间亦出现了亦友亦敌关系。你认为如何?

正确不置可否

不正确

33.1%

32.7% 34.2%

从上述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社会中的2/3左右的人群对外界保持着警惕的眼光,以怕受伤害的心情与他人相处,这实际上意味着社会处于一种缺乏互信的环境,正如有人所描述的“买东西的人怕买了假货,卖东西的人怕收进假币”,这是一种十分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顾客能够发生购买行为,其中一个利益点就是因企业具有诚信而信任。顾客在发生购买行为时,具有支付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的诚信会增加购买者的信任从而降低其心中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所以有学者认为,诚信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有诚信才有品牌,才有竞争力。企业诚信必须由道德来支持,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对人际的协调与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又讲“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提倡这种高尚道德的。当前不少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制假造假、做假账、逃废债务、撕毁合同、侵犯知识产权、蒙骗欺诈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危机与倒退。美国著名企业信用学者罗拉拉曼指出:诚信是企业健商的基本要素,要重视企业信用。诚信是战略,而且是最根本的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若考察企业伦理行为不规范的发生频率,从第10题对上海企业在实现利润中的表现可窥一斑:

表8 企业伦理行为表现情况

项目行为 比例(%)项目 行为比例(%)

合约 经常不发行合约 2.9他者 常伤害他者0

偶尔不旅行合约 5.9 偶尔伤害他者 6.8

公平 干点地下活动3.3员工权利 不尊重员工的权利 4.2

偶尔干点地下活动5.3 偶尔侵犯员工的权利5.7

诚实 使用欺诈手段0.3

偶尔使用欺诈手段1.8社会 置社会利益不顾0.6

守法 视法律条文于不顾0.6

偶尔会顾及法律规定 2.7 偶尔会损害社会利益1.5

若按项目发生比例的高低排序,上海企业伦理行为中的问题:首先是对员工权利不尊重,其次是履行合同中违约,再次是经营活动中暗中交易。

四、上海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内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WBCSD)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应该涉及人权、员工权益、环保、社区参与、供应商关系、消费者关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等方面。大家比较普遍认同这个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权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等等。

根据问卷设置的一些指标,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具体分析评价上海企业的社会责任实施情况(详见表9):

表9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得分情况统计

社会责任类型 社区、环境员工 供应商消费者

公=22.16852.55533.53443.1282

司2~5年2.61132.90243.91354.0283

成5~8年2.75253.16383.60733.4135

立8~12年

2.83353.06783.27543.3116

时12年以上 3.05473.34153.58693.5633

公国有 3.00503.43203.52983.4616

司外资 2.71143.21183.37933.4483

所民营 2.71402.92113.80903.7678

有集体 2.78132.77783.42313.1481

制其他 2.46882.98093.58053.7247

工业 2.74433.07853.39523.2928

农业 3.25004.20004.00002.5000

公施工 3.71443.39683.95654.3814

司交通 3.25003.84444.01393.5833

所旅游 2.40002.68003.20003.0000

处商品流通 2.39622.88323.48293.4413

行金融 3.40004.04004.75004.2500

业房地产3.25323.10773.57693.6667

服务 2.72083.25633.83783.7107

其他 2.51832.80533.63393.7340

公0~500万元2.29822.52543.47773.2085

司500~1000万元 2.65572.93833.66423.6912

经1000~5000万元2.73043.05983.46333.4352

营5000万元以上 3.13413.51303.67963.7213

表9的统计分析显示:

1.从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内容来看,其对社区、环境和员工的实施情况落后于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所尽的责任,后者的得分几乎都在3 分以上(除了农业银行的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是企业供应链上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它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获利。现在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合作竞争”与“双赢”策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尤为注意改善与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关系,愿意在这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企业对社区、环境和员工承担社会责任,与其获利能力无直接关系,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与力度显得不足。企业是否真正地履行了社会责任、成为优秀企业,主要应看其对社区、环境的贡献(现在这方面的得分最低)。

2.随着公司成立时间越长、公司经营规模越大,企业在对社区、环境和员工方面会负起更多的责任,表现更为出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缺乏一定实力以及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的感悟经历,很难在这方面让企业有“超前”的发展。

3.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主体,在关怀社区孤老、援助弱势群体、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它们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社区中的商业网点和污染环境较少的商品流通领域的企业反而不关心这方面应尽的义务。总的来说,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性是值得关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4.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好,这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实力有关。农业与金融行业的企业做得更为出色。应该说,这些行业的企业可能更具现代性、规模性,员工素质相对较高,福利待遇相对更好。

5.在处理与供应商、消费者的关系方面,成立时间2~5年的公司做得最好。从企业生命周期来说,2~5年的企业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企业各方面比较顺畅,还未成熟、老化,所以对供应商、消费者承担更多责任抱有热情;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民营企业似乎做得更胜一筹,绝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今天的上海民营企业。

在本问卷的设计中,有两个问题涉及SA8000。在“你知道SA8000认证制度吗”这一问题中,有33.8%的企业“从未听说”,51.9%的企业“听说,但不太清楚”,“仅14.3%的企业“比较清楚”。在“贵企业会考虑通过SA8000的认证,促进企业更道德地管理企业吗”这一问题中,仅21.4%的企业提出“会考虑”。其实知不知道SA8000标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对社会责任是否重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包括SA8000的内容),超越了我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范畴,甚至很多标准都低于劳动法的要求。可惜,国内许多企业连这基本的都未能达标,各地许多煤矿、施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职业性中毒、职业病、拖欠工资等问题十分普遍。

改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迫在眉睫,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放在全球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来把握,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水平,已经而且将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标签:;  ;  ;  ;  ;  ;  ;  ;  ;  ;  

企业道德实力分析&上海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调查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