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论文_吴珊

吴珊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32)

【摘要】 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4年05月01日至2015年11月01日就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将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经由循证护理的干预方法和常规护理的干预方式。同时,观察患者的主要发病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段主要为9~16点。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一般在9~16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现象,但是经由循证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发生时间;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96-02

一般情况情况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经由常规的护理方式,但是其护理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更好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了解其高发时间段,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所以,我院为了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的临床疗效对比,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05月01日至2015年11月01日就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经由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其中5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患者,其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42~69,平均年龄为(52.43±4.76)岁;将其中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其中男性为29例,女性为21例,年龄为43~69,平均年龄为(52.67±5.05)岁。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人数和年龄均没有较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均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1.2.1对照组 对于此组经由常规护理的干预方式,由护理人员为家属以及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

1.2.2干预组 对于干预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的干预方式,首先在患者住院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简单的介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其次,有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最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工作,讲述相关健康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发病时间段分析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发病的高峰期主要是在9~12点、13~16点,其次是5~8点、17~20点、21~24点,在1~4点的发病率较低。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5例为显效,34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9%;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5例为显效,23为有效,1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8%。由此可见,干预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此种疾病属于危重症疾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若不能够及时治疗,极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1]。患者发病的高峰期是在9~12点、13~16点,而在1~4点时的发病率较低,患者发病昼夜时间差加大,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分泌变化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9~12点、13~16点是需要多家注意,若是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2]。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发病率。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后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此疾病的了解,对于一些健康饮食等方面可以有更多的了解[3]。从上述实验研究内容结果中可知,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9%,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8%。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主要发病时间在9~12点、13~16点。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3):148-149.

[2] 陈玲玲.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04):2184-2185.

[3] 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4,24(03):1441-1442.

论文作者:吴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论文_吴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