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模式论文,图书馆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必须超越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那种仅限于对劳力、资本和自然资源进行配置的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知识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努力构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转化与共享的机制、途径,进而使智力资产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随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更强调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体现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无疑,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那么,在知识管理的条件下,图书馆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变革,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图书馆目标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拥有传统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是创造、传播和利用知识的主体,知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掌握知识的人才。因而,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以此不断提高馆员的科技知识水平、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挖掘和发挥馆员的智慧潜能,把开发馆员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和定位人的价值就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推动知识创新

首先,创新需要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图书馆帮助科研工作者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科研信息,是推动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其二,图书馆直接参与科研过程,他们的工作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其三,图书馆要关注知识的扩散和转移,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图书馆内部、馆际之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加快知识流动,实现知识共享。

3、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

首先,Internet、Intranet数据仓库等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增加了信息的广度,同时使各种信息更加有序,这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信息保障。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交流形式更为生动、直观,通过这些技术能获取大量零次情报,及时实现信息反馈,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同行、用户探讨有关问题,激发知识的创新。

4、图书馆知识管理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

虽然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以规模求效益、以质量求效益的管理发展模式,但这种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个性化和多样性,以及对市场的迅速反应。因此,图书馆必须实现效益模式由规模、质量型向速度型的转变。这种速度型效益模式要求我们一切行为以“快”为基本准则,做到信息获取快、信息加工快、信息传播快、信息反馈快,从而做到知识创新快。

二、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战略

1、不同部门选择的知识管理战略不同

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根据不同企业的性质和知识的特点,知识管理自然采用不同策略。主要有显性知识管理策略和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显性知识管理策略,其采用的是“人到文档”方式,对企业所有信息进行索引和分类,建立搜索引擎,使人们可以搜索到所需内容,其本质是将知识与知识的开发者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团队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仔细地提取进而汇编成法典并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使用。

图书馆采编部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其所使用的专业性知识,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何将部门知识有效地为全馆人员重复使用,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显性知识管理策略。将每年购书原则、标准及目录分类整理,按学科和时间建立索引数据库。同时,采编部门分类和编目的方法体系形成书面文档,并将这些文档放入电子文档库中。这样,通过将采编部门的显性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使得部门知识形成多种形式文档,便于图书馆其它部门的员工通过自学或其他方式进行再教育,而且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多次重复使用,真正实现知识共享。

图书馆流通部和期刊部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它们与用户直接交流的机会多,可以及时反馈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服务策略。因而,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处理可以采用显性知识策略。定期将整理的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向全馆员工提供用户的反馈意见,采用电子论坛形式,让员工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图书馆的创新意识就是由此萌发。

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由于隐性知识不易形成独立于知识创造者的形式,其传播主要通过“面授机宜”的方式进行,强调的是个人间的对话。知识共享是通过“人到人”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与拥有相应知识的人进行直接接触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采用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的组织,要求组织人员应该是拥有一定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和创造能力以及与人的交流能力,对于员工的教育主要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图书馆情报部门主要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代查代检课题、以及调研和用户教育。用户需要的服务都是个性化的。部门人员素质及其拥有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于这个部门采用隐性知识管理策略较为合适。隐性策略关键是使知识拥有者与知识需要者能迅速建立联系,进行直接交流。因而,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局域网上开发联系个人之间的通讯网络,内容有咨询人员的资质、知识结构及已承担和咨询课题介绍。同时,通过邮件列表系统,向现实用户及潜在用户发电子邮件,使用户及时了解与他们咨询内容相关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2、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管理的大部分职能是由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的,如知识的收集加工、存储、使用和创造等。这时的知识管理是分散的、隔离的,组织很难对其知识进行整合。因而需要制定统一的政策来约束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使组织内知识有序地流动。这些工作就是由知识主管来组织的。

知识主管的工作主要是支持性的工作。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为决策者提出决策建议,并确定员工必要的知识基础。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有:了解组织的环境和组织本身;理解组织内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使之与公司的发展一致: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促进知识集成、知识生产和知识共享的过程。

图书馆作为知识搜集、加工、传递的中心,同样应该创建知识主管机制。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从图书馆内部入手。这就要求我们在图书馆管理层中组建知识团队,即一个图书馆的馆级领导班子应该具有知识型、专业型、互补型、相融型的性质,形成知识的合力。同时,在图书馆中建立知识主管机构。有的图书馆设立的“发展研究处”、“图书馆学研究处”就具有知识主管的性质。若不增设部门,图书馆情报部可以承担这一角色。

其次从图书馆的外部入手。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散地,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应该利用这种特点,与国内专家学者及本地专业人士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图书馆的“外脑库”或“智囊团”。从图书馆的战略发展到图书馆功能开发,从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到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都可以充分发挥“外脑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聘请他们担任本馆课题项目指导人,不定期邀请他们来馆举办讲座。

3、建立内部知识库

建立知识共享机制是组织知识管理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工作中建立的关系、积累的资料和获得的经验视为部门或个人财富的一部分,拒绝与他人共享。通过建立内部知识库可以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图书馆内部知识库内容包括:

①馆内的人力资源状况。②馆内各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③将员工的建议存入知识库中。④馆内各部门的内部资料及工作计划、工作进展。⑤馆内员工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⑥相关网站。链接各主要大学图书馆站点,与图书馆各个部门相关的站点等。

4、构建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是对组织所拥有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如何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都要在信息系统上展开,首先将获得的知识以文件的形式存入信息系统中,然后通过信息加工工具将知识分类、组合,以产生新的知识,最后通过网络系统将新知识分配组织成员,使知识真正产生效益。

知识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设施有开放的交互操作式的计算机平台,通讯网络包括互联网、企业内联网和企业外部网的通讯网络、进程管理工具等。在具备以上系统主要部件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将各组件结合起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群件工具和互联网络是知识管理系统最基本的组件。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第一要服从知识管理目标,要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作出最好的决策。第二取决于一个组织所要涉及的知识类型。

①整理已有资源。知识管理需要对图书馆内的数据和信息以某种方式进行分类,并根据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把他们按照更高层次的需要,全新地组织和存储起来,以便于访问和重复利用。另外,知识管理需要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分析,提取可直接支持管理者决策的结构化、结论性的信息及未知的、潜在有用的知识。因而,图书馆要清楚其内部有哪此数据、信息可供哪些员工再利用。

②知识门户系统的建立。知识门户系统是在用户面前呈现的一个通道,提供单一登录、单一界面和相同风格访问组织的内容资源,其实质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组织知识资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关系的综合体。

知识门户系统将组织各种资源的入口集成起来,以统一的方式将组织知识资源介绍给用户。它是对知识库中的知识信息,通过人工或自动方式提取其主题词或关键词,每个词及其代表的文献作为一个节点,然后运用超文本技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这些节点间建立相应的超文本链接,使用户在命中某一文献后能根据链接提供的线索,进一步防问可能的相关文献,智能化的引导用户找到目标信息。

Lotus知识门户解决方案k-station为组织开发在线协作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场所。它不仅可以像传统门户技术一样,允许用户通过单一的门户界面访问不同的系统,还可以将协作过程中组织成员的判断力、理解力及隐藏于各种数据中的关系规律显性化,整理成文并存储,从而将传统意义上保存在人的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换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

因而,组合运用E-mail、文件传输和公告牌技术(BBS),可以创建一个相当基本的知识管理系统。更为复杂的设计则从一个网络浏览器类型的用户界面开始,该界面是基于网络系统或Lotus体系的; 再接着是所谓的概念分类层,就是区分和确认各种知识的系统,如k-station。

简而言之,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要求各系统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根据图书馆的知识类型进行高度集成。

5、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一种制度安排,而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意志等精神物质密切相关的。其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即创新。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如何将其与现代制度相结合,使之成为图书馆的一项常规性的、战略性的根本管理制度。

①充分重视馆员需求的多样化与变化性。多样性表现在馆员具体需求的内容多种多样,程度强弱不同。变化性表现在馆员的需求呈阶梯状,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就会日益渴望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需求。

②运用权变管理方式来加强对不同馆员的管理,即对一部分人采用严格的硬性管理方式,依据工作流程进行较严格的监督、控制,明确他们的工作数量与质量,如采编部门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而对另一部分人采用较宽松的软性管理方法,让他们参与决策、协商,承担更多工作,以便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得以实现。

⑧专业人员的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时时更新,馆员必须终身学习,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图书馆员应当是知识导航员,这种角色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提供者。从用户而言,希望图书馆不仅仅提供传统的信息资源,也要有充分的数字信息资源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图书馆员就要作为用户的代理来访问网络上的数字化资源。

——知识中介。从用户而言,希望通过图书馆来访问网络,图书馆员应当为用户提供通过图书馆进入网络的物理方式。

——知识教员。从用户而言,希望通过图书馆来学习网络上的信息,图书馆员应指导用户如何访问、评价与利用网络上的信息。

——知识组织者。从用户而言,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经过组织的网络知识导航,图书馆员应对网络进行选择和组织加工,为用户提供快速的访问通道。

——知识创建与出版者。从用户而言,希望提供由图书馆自己创建的适合用户需求的网络信息,图书馆员就应创建网络信息索引和目录,并将这些信息送上网络供用户访问。

因而,图书馆员角色内涵的变化,要求他们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上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从而推动图书馆员的全面发展。

6、图书馆的文化理念

知识是否能够在组织内得到有效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员工必须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这就需要形成其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业准则,创造知识共享的工作环境。

在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对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的划分与设置主要是以文献性质为基础的,这种以“物”为中心,以“藏”为主的管理思想面对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及社会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图书馆要适应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藏”为主,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变为以“用”为主,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服务及自身管理过程中,要经常思考如何做才能让读者满意,同时将这种观念融入自身的文化氛围中,努力使之成为全体图书馆员共同遵从的理念。图书馆文化理念的核心对外在于正确的读者观,以读者满意度为指针,站在读者立场上考虑和解决问题,把读者需求和满意放在首位,尽可能全面维护读者利益。对内则是给予馆员足够的支持,加强培训,改善工作环境,赋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工作的挑战,来实现自我价值,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标签:;  ;  ;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