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论文_林华

浅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论文_林华

林 华

(山东海天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分析,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农业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 ;规划设计;灌溉渠系

一、引言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农田修建一套高效、便利的水利工程设施,使它具有一定的抗旱、排涝能力,确保农田高产、稳产,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使“田成方,沟成网,树成行,路相连”。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应严格控制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农场、惠农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农田水利工程。通过高标准的规划和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开发灌区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设计原则

1、水资源利用开发原则:

(1)根据水量来确定生产,确定种植面积。

(2)优先使用地表水,然后使用浅层地下水,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

(3)利用山洪,泉水,降雨,河流修建大坝,池塘,水库来蓄水。

(4)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将现有水库、塘、渠、水库进行维修或改造,并合理使用。

(5)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水示范试验。

2、农田灌溉制度

灌溉定额是每单位面积灌溉的数量,作物灌溉制度是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溉定额是指用水定额之和。灌溉定额和灌水定额常用立方米/亩,或毫米表示。它是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灌水量图是指灌溉面积的单位面积(万亩计)所需的灌溉水量,也被称为灌溉模数,用直方图来表示设计典型年的灌水率。

3、水资源平衡分析

来水量(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比较,得出水资源丰缺量。对于有其他农作物和人畜饮水时,需水量中应计入这部分需水量,给出结果。

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水工程;(2)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3)基本农田的规划设计;(4)单体工程设计;(5)各级各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6)田间工程规划设计;(7)投资概预算及筹资方案;(8)效益分析或经济评价;(9)环境影响评价;

3.1 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规划设计前,首先,需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充分考虑高标准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进而确定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的规划设计规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分析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的灌溉面积和利用潜力,从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发展潜力方面论证,以县为单位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述,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灌溉用水总量和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水资源总量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区域水资源高标准农田规划供需平衡。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的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主要是对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和质量,根据耕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预测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的发展规模,通过高标准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新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和灌区发展规模。

3.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3.2.1 取水方式的设计。高标准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设计取水的方式,取水方式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一般分为两类,即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高标准农田规划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来设计。下面主要介绍自流取水灌溉,河流的水为来源的灌溉是自流取水灌溉,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此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因为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颇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灌溉农田中,为确保正常灌溉,采用在河道上修建节制闸或坝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此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农田离引水口位置较近,大大减少了引水渠长度,减少了土方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的冲蚀。

3.2.2 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高标准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灌溉渠规划,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土地、农田、林业、公路规划,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方面的水平衡、综合布局,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安全是所有工程的基本目标,对于建设农田灌溉和排水渠应尽可能避免高填土、深基坑开挖和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此外,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沿河布局,防止山洪冲刷,沿渠应有适当的泄洪排水设施,如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设计灌溉渠道时应将排水渠布置在低洼地区,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实现自流排水与灌溉,并构成单独的排灌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排成直线,顺畅,减少交叉物的存在。第三,符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应将灌溉渠道集中落差,并结合水力处理,开展各种业务的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同时,我们还应考虑使用河水和井水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灌溉系统。另外,在确定干、支渠的布置方案时,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在这一安排中,规划设计主要考虑了两种地形,第一种是中积平原灌区,设计中应注重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针对这一类地形,如果该工程位于排水条件好、地表水丰富的地区则采用灌排分开布置的形式,此时,排水沟应进行防渍、除涝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需要进行灌溉与冲洗压盐;二是平原灌区,作为农田水利工程位于流域中下游平原区,由于局部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四、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与国家农业发展密切相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建设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安全、高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 周富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2012(03).

论文作者:林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浅议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论文_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