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途径与策略论文_卢慧敏

探究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途径与策略论文_卢慧敏

卢慧敏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皇周小学 530500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从壮汉互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壮汉互读,以读代讲,促进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字;壮汉结合,营造学习汉语文的氛围;壮汉语法对译,掌握规律,提高学生汉语思维能力;巧用农村材料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五方面,谈谈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一些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途径与策略;壮汉互用;壮汉互读;营造学习氛围;语法对译;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62-01

我校是壮文实验学校,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虽然现在要求交流要用普通话,但平时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交流还会用壮语,有的学生跟老师交流也爱用壮语,因此学生对学习汉语文来说有一定困难。为了培养学生学汉语文的兴趣,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一些途径与策略:

一、壮汉互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激发学生求知欲。壮语贴近壮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爱说,会说,说心里想说的。我这样利用这个优势带动学生学习汉文,以壮促汉:上汉文课,可以让学生用壮文的声、韵、调给汉语注音,以解决读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用壮文给汉语的词语、句子注释意义,帮助汉语理解。这样,学生学习时无所顾虑,就促进学生愿学、乐学,课堂会增添许多乐趣。

二、壮汉互读,以读代讲,促进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壮汉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根据学生掌握壮文基础知识状况,我决定用“壮汉互读”的方式来突破双语课的难点,因为壮族学生只要会读壮课文就意味着理解了词语、句子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壮汉双语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用壮语读有关句子、段落,再用汉语读相应的句子、段落。我常用的读法有:指名读、同桌互相听读、小组与小组互读等。这样一壮一汉的朗读,不仅为朗读有听者,而且学生读的兴趣会更浓了,听者还可以帮助读者纠正字音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个人展示或小组朗读不是读完就了事,而是由别的同学做点评;在男生和女生比赛朗读后,先由对方评价,再由老师总评。在教学中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壮汉互读的形式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透了,耳闻目睹,学生自然而然,对汉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就更容易了。

三、壮汉结合,营造学习汉语文的氛围

无论学哪一门课程,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壮汉语序和思维形式略有不同,在教学中,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学习汉语文的氛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一开始上课就先用壮语向学生问好,再用汉语问好,也要求学生先用壮语向老师问好,再用汉语问好,还有作自我介绍:Gyoengq doengzhag ndei !gou singq Luz(同学们好!我姓卢)等也是用壮语说的。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没心思学习,我会用壮语说:Siengj gvai eix hag, siengj yak cix ninz ( 想乖就学,想拙就睡),通过这些有趣的壮语俗语,既调动课堂氛围,又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如学生读书好、回答老师问题较好的,我会经常说:Mwngz caen gvai !(你真聪明!)这句夸人的壮语,学生听起来很亲切,心理可高兴啦,心理一高兴,学习兴趣就来了。其次,为了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相互打招呼、上学问路、道别、课文中的一些对话等内容,让老师和学生来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宽松、生动、有趣的壮汉口语交际场所。在上汉语文课时,有的课文里面的个别词语不容易理解,我引导学生用壮语解释,学生领会很快。比如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中,对“鲫鱼”一词的教学,班里学生均不知什么鱼,有的说没有见过,有的说没有听说过;而当我用壮语说:“鲫鱼”壮语就是“byacaek。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一听恍然大悟了,都纷纷说:“我认识byacek,我认识byacek…...”这就是母语思维的优势,在汉语文课上,适当地用一些壮语俗语教育学生,用一些壮语讲解汉语意思,促进学生对汉语的理解、掌握,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学习效果更佳。

四、壮汉语法对译,掌握规律,提高学生汉语思维能力

在壮汉双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壮文的优势,在教学中浸透翻译知识内容、重视壮汉对译的训练和语序的对照。比如:壮语的“Gou bae ranz daxnax gwnhaeux”,汉语则是“我去阿姨家吃饭”。 壮语的“Lij Haij vunz Nanzningz”, 汉语则是“李海是南宁人”。壮汉语序和思维形式略有不同。如果我们能经常进行壮汉对译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了壮文和汉语文语序的对应规律。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以母语的思维形式去组织汉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汉语思维能力。

五、巧用农村自然教学资源,增强学生主动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凡是一切能让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我们农村学校普遍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往往是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教具、学具的选材入手,大胆运用我们身边的农村材料,学生熟悉这些材料,就敢于动手,急于动手。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趣之门,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引用当地的农村自然资源,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亲切。如:在教《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我就采来一些“爬山虎”,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叶子是怎么样子的?”以及“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后来,学生很快地记住了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的特征。接着,我让学生在壮文课中分别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的句子。没到一会儿功夫,学生就找到了答案,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句子:Doengh gij mbaw haenx loeg ndaej yienghhaenx singjsien, yawj hwnjdaeuj gig cwxcaih, lij itheij yiengq laj, bu youq gwnz ciengz baenzhaenx yinz, mbouj miz doxdaeb hwnjdaeuj, hix mbouj louz saek di gehhoengq . (那些叶绿得那样新鲜,看起来非常舒服,叶尖还一起向下,铺在墙上,那样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没有留一点儿缝隙。)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Gij din bazsanhhuj dwg maj youq gwnz ganj. Gwnz ganj giz maj gaenz mbaw haenx, fanjmienh iet ok roek caet diuz rag sei iq, moix diuz sei iq lumj mumhgaeu sae haexma. (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茎上长有叶柄,反面伸出六七条小根丝,每条小丝像蜗牛的触角。)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还翻译成汉语文加深理解。这样,在学汉语文时学生对爬山虎的理解更深刻。对学习汉语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汉文《鸟的天堂》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用壮文说说村子里常见的榕树生长特征和如何保护鸟类的情况,因为是用壮语说,学生畅所欲言,再用汉语言学习课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渗透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学习课文很感兴趣,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很快。

总之,探究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途径与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在壮汉双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是壮汉双语学校老师要长期探究的问题。所以,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寻找更好的途径与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汉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汉语文的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备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度壮汉双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7ZMJ006)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卢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探究壮汉双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途径与策略论文_卢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