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术中配合与护理研究论文_吴云珍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三科(内镜室);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效果。方法 将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内镜下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内镜下手术配合护理,48例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率达到97.92%。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治疗并应用规范化管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较高的护理管理使用价值。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 消化道息肉 术中配合与护理

消化道息肉通常指在消化道上由粘膜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或形成腺瘤及错构瘤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大肠(结肠和直肠)[1]。引发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可分为:增生性息肉、假性息肉、儿童型息肉、乳头状腺瘤、家族性腺瘤、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症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等,无典型性特征[2]。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息肉及腺瘤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目前,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在消化道息肉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3],为此我们进行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术中配合与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资料为: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3.2岁。患者经多项检查(临床体征、.X线检查、.内镜检查)均得以确证且均自愿选择采用内镜微创方法进行手术,并均排除治疗禁忌特征且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按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2014版)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内镜治疗管理内容进行完善改进,从人员、设备、设施以及开展项目等多方面排查改进,以全面符合管理要求。

1.2.2术前护理:在术前向患者及其监护人详细告知内镜治疗的目的、治疗风险、治疗后注意事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办法等,并对患者及其监护人提出的问题及疑虑等一一详尽解释,在患者及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准备内镜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等,制定合理规范的治疗管理方案;并对内镜治疗所涉及的设备等仔细检查,保证符合治疗需要。

1.2.3 手术管理:(1)按事先准备的手术方案仔细检查手术涉及设备的准备情况,包括使用设备及器具和药物的完整性、正常性及消毒情况等,并做好手术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应急预案。(2)检查患者术前的准备情况,是否符合手术条件、手术体征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停止治疗。(3)手术中明确医生和护士的各自职责,相互协助配合,并相互监督。

1.2.4术后护理:(1)手术结束后由手术负责人或科主任负责对当此手术进行总结评估,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准备相应处理措施,对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寻求改进方法等;术后对使用的非一次性器械进行回收管理,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维护、维修等处理,并根据要求填写使用档案内容。(2)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腹痛情况;观察有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对患者的其它方面进行必要的管理干预,防止术后出现感染等。

1.3 评价指标 将患者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为评价指标内容。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治疗过程出现问题而引起患者不满的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对收集的评价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 P<0. 05 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8例患者的评价指标内容见表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率为97.92%。

3 讨 论

消化道息肉在消化内科治疗中并不少见,但由于该病症的临床特征较少,所以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而对经临床检查已经确诊的患者目前大部分医学界人士认为采用手术治疗较为有效,不但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息肉癌变的发生率[4]。随着近年来微创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在消化内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深受患者欢迎。

通过本文内容研究,我们得到对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治疗并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其评价指标内容得到全面提升,其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整体效果较为理想,这充分表明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规范化管理的要点是结合各类手术特征,制定详细的管理路径并一一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进一步完善,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认可,取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5]。这也要求我们的医务人员在消化内镜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并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对消化道息肉患者在采用内镜治疗中采用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并同时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忠贞.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J].医学信息,2016,29(10):324-324.

[2] 刘杰,朱燕.内镜下肠息肉切除的护理配合体会[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3):109-110.

[3] 李雪.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 14(11):36-38.

[4]薛阳.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60例的护理[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6(1):124-125.

[5] 李淑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分析[J].当代医学,2016, 22(3):94-95.

论文作者:吴云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48例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术中配合与护理研究论文_吴云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