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与综合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个新的提法引起了各个方面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同志的高度重视。在学习中,对这个重要提法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为什么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呢?有的同志从文化产业上找根据。比如出版界有一种意见认为,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部分的出版,之所以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就是因为出版是国民经济的一项产业。对这个解释我有点疑问。
在此,我说说我的理解。我认为,综合国力不仅仅包括经济力量(当然它是基础),还包括国防力量、文化力量等,否则就不必称之为“综合”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就用过“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的概念。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毛泽东在同一论文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由此我理解,文化之所以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根据在于文化力量,而文化力量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和作用”是“伟大”的。也就是说,文化之所以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不会仅仅因为它是一项产业。
这个文化力量的内容是什么呢?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具体的根据是什么呢?按照十五大报告的有关论述,能不能这样理解:
首先是“精神动力”。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就是精神动力。它包括科学的理论,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民主法制观念,艰苦创业精神,等等。精神动力是文化力量。精神动力是无形的,它的影响和作用却是伟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动力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精神动力”的影响和作用,使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是“智力支持”。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是文化建设的又一项重大任务。这里主要有两条。一是人才培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智力支持”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智力支持”是文化力量。“智力支持”的影响和作用,也使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文化力量的主要体现,是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主要根据。
此外,文化事业(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也属于文化力量。与经济部门不同的是,文化部门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准则;文化部门所属的企业也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所以,应当肯定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也是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一个根据。不过这是指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内的整个文化事业。
我理解,这几条是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根据所在。也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在文化事业等几个方面显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当然,这几个方面不是互相隔离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它们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之中。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十五大的这个重要命题所具有的关系全局的重大意义,才能体现“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理解,不是仅仅着眼于文化产业,而是首先着眼于文化。如果仅仅着眼于文化产业也就是仅仅着眼于经济,恐怕不只不能使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可能导致在实践中降低对文化建设的要求,甚至可能导致偏离正确方向。
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邓小平同志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这次十五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从新的角度也就是从增强综合国力的角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无疑是从总体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的有力推动。
发展出版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从“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来考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应当提出什么要求呢?我想,首先要高度重视自己所肩负的文化建设的重任,也就是要通过高质量的出版物实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完成出版部门所肩负的文化建设的重任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不言而喻,这里包括深化改革以推动出版产业的更大发展。不过出版产业的发展只能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而不能像经济领域的产业那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也就是说,发展出版产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着眼点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经济。归根到底,只有通过出版物实现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又同时壮大了出版事业自身,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版对增强综合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也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版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十五大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命题,对我们出版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