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的研究论文_付亚东

付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摘 要】目的:对影响磁共振检查流程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磁共振的应用效率。方法:选取我医院一台1.5T磁共振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优化,分别观察优化前后30个工作日的参考指标。结果:经优化后,磁共振检查数量和日平均更替时间较优化前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利用信息化的设备效能统计技术,对磁共振设备实施一系列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增加磁共振的检查数量,同时提供检查的总有效率。

【关键词】磁共振;流程优化;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13-01

目前,在临床检查上,磁共振已成为一项无法取代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但是相对其他影像学检查而言,磁共振单次扫描时间长且价格昂贵,使得不同级别医院配备的数量有限,很多时候都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检查预约时间延长,同时不同部位预约时间不平衡等因素使得部分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治疗费用,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1]。因此,采取何种方法使磁共振设备更有效的运行,已引起医院管理人员的广泛重视。本篇文章将针对如何优化磁共振检查程序进行分析介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医院1.5T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前与优化后的核心参考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核心参考指标主要选取每日均检查数量和每日平均更替时间;每日检查数量表示为扫描部位的数量,所反应的是总体工作量;日平均更替时间指每天相邻检查之间的平均待机时间,机器待机时间的长短表示了衔接效率。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前后各30日不同部位检查数量的比例和平均扫描时间,并将其作为研究依据,提出相关流程优化方法[2]。①准备工作。实施流程优化前30日各部位检查数量构成比例和平均扫描时间,其中以头颅、腹部、颈椎、腰椎、膝关节检查总量所占比例最高,其余构成为盆腔检查、眼部检查、乳房检查等,详细结果见表1。

而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则显示,按照磁共振平均每天运行时间计算,理论上每天最佳预约数量应为[3]:腹部4例,头颅38例,颈椎腰椎20例,膝关节4例。②流程优化方法。首先采取科学预约方法。合理分配检查施加,在磁共振进行检查过程中,每天尽最大可能按照计算得出的最佳数量分配名额。其次,集中安排相邻部位的检查,以便减少线圈更换的频率。对患者检查次序进行合理安排,以检查部位为依据,将相邻部位的检查集中安排在一段时间内,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设备待机时间。对于检查时需要空腹的项目应尽量集中安排在上午;对于腰椎、颈椎检查的项目应安排在下午;对于头颅检查的患者,通常情况下,一部分都是住院患者,因此可安排在晚上进行检查。第三、检查前准备工作要做好,以提高衔接率。患者预约时,应告知患者在检查前15分至半小时到达体检室等候,正在为患者体检时可告知下一位患者做好准备,由专业人士对其既往病史、是有其他金属植入物或起搏器等情况进行咨询,如有需摘除金属物品,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磁共振检查优化后,日平均检查数量为(57.3±5.84)部位/天;优化前日平均检查数量为(52.47±6.75)部位/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化前日平均更替时间为(286.74±46.21)秒,优化后日平均更替时间为(261.67±36.34)秒,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磁共振检查已成为一项常规的检查方法,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很难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检查需求,本文中所选设备为磁共振,其工作时间为每日早7:30-晚22:00,每周一至周五,六日早8:00-下午16:00.此时间段依然无法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因素有[4]:磁共振设备价格高,设备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较多,例如既往史、是否安装支架、起搏器或其他金属植入物等;如患者随身携带有金属物应在检查前摘除,不得带入检查室;每次检查时间较长,例如采用CT扫描头颅仅需2分钟足够,而磁共振则最少需要10分钟;患者体检过程中需要高度配合,因为患者的呼吸运动或轻微的体位改变都可能出现伪影而导致结果错误,从而导致重新扫描[5];在检查不同部位时线圈需要更换,如果预约顺序不恰当则会导致线圈更换频率增加,延长了设备等待时间。因此,在工作量日益饱和的条件下,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检查数量、减少预约时间,是临床工作者的重点研究问题。

磁共振的检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医院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必须以医院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据,而院方信息系统则处于核心地位。信息化技术主要利用设在在磁共振扫描仪上的传输系统将扫描的信息经过互联网发送至不同的服务器,从而实现数据汇总、统计,同时准确记录设备空闲时间、工作时间、序列、扫描部位等,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不但掌握特定时段内检查患者的数量,还能掌握每天运行时间、某项检查用时、两个患者之间的交替时间以及检查比例等等,充分掌握磁共振的运行状况及工作效率,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寻找优化流程的方法,使其发挥到最佳能效。

由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了流程优化后,平均更替时间较优化前有了显著改善,明显少于优化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平均检查数量也有了显著增加,差异显著性(P<0.05),充分表明,磁共振检查流程实施优化后,能够显著提高磁共振的检查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密,罗诚祖.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前后的效果比较与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

[2] 周密.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前后的效果比较与分析[A].第三届上海医院行政管理论坛暨上海市医院协会院办管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

[3] 王,张清芝.基于PACS的影像学检查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 (12)

[4] 张廉良,孙涛.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2): 113-11.

[5] 姚学会,胡牧,李选等.磁共振检查流程再造的方法与效果初探[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9):64-66.

论文作者:付亚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的研究论文_付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