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文化村”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转变_农民论文

开展“新文化村”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转变_农民论文

开展“文化新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建活动论文,新村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吉林省舒兰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新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起点定位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随着舒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说,还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基于以下几点考虑,舒兰市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确立了“文化新村”创建活动的新载体。

第一,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的需要。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小康新居工程、抵制人情风活动、民情恳谈活动等,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载体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载体来传承、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第二,引导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始得到挖掘和利用,尤其像水上漂流、特色饮食、民族歌舞、佛教旅游等文化元素,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还需要从经营秩序、经营规模等方面给予有效的组织与引导,促其生成出农村的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第三,贯彻落实省委、吉林市委关于对加强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需要。组织开展的“文化新村”创建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组织开展符合农民群众意愿、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使干部群众自觉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促进广大农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满足农民文化内生需求,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新农村建设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有技术、创新业的新型农民,是开展“文化新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它是以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为基础,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提高农民群众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

第五,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文化新村”创建活动,究其实质就是发展一种大文化,它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对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的实践和发展。因此,舒兰市在创建活动中,坚持新农村建设到哪里,文化新村创建就跟进到哪里。

二、突出重点,活化载体,高标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舒兰市开展的“文化新村”创建活动,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实施“三大工程”:

(一)实施文化育民工程,培育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是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为目标,打造“新观念实验区”。从2005年开始,每年选择1-2个乡镇,作为农民新观念培树的实验区。如在小城镇设立了一个劳务输出新观念实验区,针对当地农民普遍存在的“老婆孩子热炕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等保守观念,强化农民的致富奔小康意识,树立富而思进、奋发有为的发展观念。

二是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组织开展“六进家”活动。即:文化知识进农家、先进思想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科普知识进农家、就业知识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愿望和要求。

三是以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乡镇有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示范户。目前,全市有文化中心17个,文化大院210个。

(二)实施文化强村工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一是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以建设“魅力舒兰”为统领,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民间文化活动,提高民间文化活动档次。先后推出了法特镇杨林的唢呐、小城镇的根雕、金马镇的柳编等等。逐步推进文化主题一村一品。溪河镇的松风村依托凤凰山旅游景点,积极打造旅游文化;亮甲山乡的致富村发挥传统物流优势,推出物流文化;小城镇四合村盘活返乡创业人员的资金,开发山庄旅游项目,营造山水庄园文化;开发推广绿色有机粮食种植,把各类粮食种植加工组织进行有机地整合,全力打造“贡米之乡”品牌等。

二是挖掘了一批文化资源。剪纸、布偶、书画、皮影等民间艺术发展迅速,舒兰诗歌几乎覆盖了全国的各大报刊。最能显现活力的应属舒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小城镇完颜希尹古墓群是目前我国金代重要遗存之一,也是十分难得的旅游资源。法特镇的黄鱼圈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是清代皇宫圈养鲟鳇鱼的地方,现已被列为吉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舒兰市西部地区的嘎呀河古城墙遗址、柳条边、哈嗒门都是清代历史古迹。如今,舒兰正在开发建设韩情美食一条街、俄罗斯风情园等项目,届时,将大大拉动舒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是壮大了一批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发展文化事业,一手抓壮大文化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出了漂流、农家游等旅游项目,深受游客的青睐。依靠凤凰山、海慧寺、九顶莲花山等佛教圣地,推出了系列宗教游。舒兰市努力让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使其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实施文化惠农工程,让农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一是开展“文明新风进村入户”活动,养成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活动,使农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莲花乡积极开展了新式居民建设工程,浴室和厕所入室,农家民居发生了质的变化。上营镇建造了新式厕所500余座,极大改善了农民卫生环境,亮甲山乡文化大院红红火火,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代替了落后的娱乐形式,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质。通过开展“送理论下乡”、评选农村道德典型、致富典型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培树了一大批文明新风典型。

二是开展“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活动,全面提高了农民的创业致富能力。通过实施“新型农民启智工程”各类培训班,先后创办了“平安镇水稻种植示范园区”、“小城镇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七里乡养殖示范园区”、“溪河镇肉鸡养殖示范区”、“水曲柳镇蛋鸡养殖示范园区”等各类示范园区,培训农民11.8万人次,吸纳3.5万农民就业,人均增收4500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三是开展“先进文化进村入户”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电影下乡和送戏下村活动,市文工团送戏下乡120场,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1500场。同时,大力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大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环城街道重礼村村民自发成立了小剧团,在当地颇有影响。各乡镇还举办农民艺术节、特色文化节等,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让农民共享文化成果。

三、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高水平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是一个有起点、没终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并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坚持拓宽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在提高能力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提高水平。

一是坚持主体作用,服务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着力提升吸引群众参与能力,坚持把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而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坚持正面引导,大造声势。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辟创建活动专栏,在村屯街道、车站、集贸市场、学校等繁华地带树立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

三是坚持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进一步健全督办检查机制,使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创建工作稳健的良性循环。同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中考核,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坚持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定期召开文明委创建联席会议,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合作,组织发动文化、科技、卫生、司法、农业、计生、广电等部门不断提高统筹协调水平。

五是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坚持开放式搞创建,及时发现、培育各类典型,做到以点带面,目前全市确立了25个文化新村,指导各地总结成功经验,让典型经验在全社会开花结果,从而进一步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  ;  ;  ;  ;  ;  

开展“新文化村”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转变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