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论文_李慧娟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论文_李慧娟

李慧娟

哈尔滨市南岗区新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佳方法及技巧。方法:将2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残脐血肿及脐带扎断的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利于残脐干燥和脐窝愈合,避免修剪残脐出血及残脐血肿,只要注意操作技巧,方法简单,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结扎;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一刻,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d,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感染表现为: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进一步发展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感染还可沿脐静脉进入血流,导致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亦可向邻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拒乳,严重者导致新生儿黄疸直至败血症的发生[1]。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护理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更好的脐部结扎方法,现将脐部结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由同1名护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2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有新生儿健康无异常,胎龄30+2~40+3周,平均孕38周,新生儿体质量2000~4000g,平均体质量3120g;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胎儿娩出后先用2把止血钳在距脐根15~20cm处夹住脐带,并从2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宽约3mm)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mm处以不夹住脐根周围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以防夹断脐带,用剪刀在止血钳外上0.8~1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将纱布包绕在脐根周围保护皮肤,用10%浓碘充分消毒残脐断面,左手固定止血钳,右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残端,松开止血钳并退出,气门芯刚好落在止血钳夹过的位置,剪断气门芯过长的尾线,暴露残脐,结扎完毕。剪断止血钳外的脐带时注意剪刀与止血钳要基本平行且残脐不能过短,若残脐<0.5cm,松开止血钳后气门芯容易滑脱,导致结扎不成功[2]。

2.结果

由两组新生儿各观察指标的比较可见:两组新生儿分娩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的例数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3.1棉线结扎法

此法为最传统的结扎方法,为经典式。先用75%乙醇擦洗脐根周围,然后在距脐根0.5cm处用棉线结扎第1道,再在距脐根部1cm处结扎第2道,在第2次结扎外0.5cm处剪断脐带。用2.5%碘酒及75%乙醇消毒脐带断端,用脐带卷包扎。鄢红琴选用此法对100例新生儿行脐带结扎时发生了7例残端出血,脐带脱落时间为15d左右,感染7例。陆照娣报道,对160例新生儿采用棉线结扎法和气门芯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用高压灭菌棉线结扎法时,在剪脐前、剪脐时、剪脐后分别有8例、19例、15例新生儿脐部出血且脐部潮湿,脐部分泌物增加,脐轮红肿,提示传统棉线结扎法用力不易控制,并且当脐带水肿、脐带过粗时,在脐带组织干燥缩小的过程中,棉线结扎变松,甚至脱落,失去了结扎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已很少用到,仅在临床研究中作为对照进行使用。

3.2脐带夹结扎法 

新生儿出生断脐后,在距新生儿脐轮2cm处使用脐带夹,然后在距脐带夹外约0.5cm处修正脐带,挤尽脐带断端残留血液,将残端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次日沐浴时取下敷料暴露残端。鄢红琴选用脐带夹断脐法为100例新生儿断脐时出现35例脐带夹松脱,6例残端出血,在更换脐带夹时增加了出血及感染的机会,其中6例在使用后脐带夹弹落,致断端血管再度开放。而另一研究者李勇进的试验当中,对128例新生儿采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后发现,脐带夹结扎脱脐时间明显短于气门芯组,有脐炎发生率低、无再次出血等优点。

3.3气门芯结扎法 

用75%乙醇擦脐根部周围,在距脐根1.0cm处夹上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气门芯套扎脐带,在距气门芯1cm处剪断脐带后用2.5%碘酒及75%乙醇消毒脐带断端,松开血管钳,用脐带卷包扎。鄢红琴选用气门芯法将10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无残端出血及感染现象。吴景梅选择新生儿214例,将气门芯下缘套在紧贴脐轮皮肤处,借助气门芯弹力回缩结扎,28~33h大多数新生儿脐带干燥后剪断剩余部分。有一些研究者对气门芯联合其他方法结扎进行研究,崔茜选择200例新生儿采用2次结扎快速断脐法处理脐带,即在新生儿出生时,在距脐根1cm处用气门芯结扎1次,在距结扎圈2cm处断脐,12h后在紧贴脐轮处用消毒棉线再结扎1次,第2次结扎后12h沿脐根部剪断脐带残段。孙梅红对800例新生儿在采用常规气门芯套脐基础上再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早期剪除脐带残端,这种结合效果不一。单纯使用气门芯套扎压力固定,脐部不易干燥、结痂,早期人工脱落脐带容易出血。对于脐部较粗大的脐带容易结扎,脱落时间一般为3~7d。何卫权认为以气门芯套扎,对残端用高锰酸钾烧灼后不包扎,脱脐时间短,无出血,脐炎发生率少。王晓芳等认为气门芯套扎配合直血管钳钳夹、碘伏及20%高锰酸钾消毒处理脐带残端比单用气门芯套扎、碘伏消毒安全。

4 结语 

以往对新生儿脐部结扎的研究经历的棉线、脐带夹、气门芯的方法,已经逐渐淘汰棉线结扎。脐带夹和气门芯两种结扎方法是目前临床较为广泛的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由于两种方法各有其长处和适用人群,加之两者在感染率和出血方面尚有欠缺,且无统一的规范的护理常规和步骤。因此如何找到一种较好的结扎方法,完善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严格的护理常规,改善新生儿脐部护理,将不良反应降到最小,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陆照娣.新生儿脐带残端结扎修剪方法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4(15):879-880.

[2]张其方.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青岛医药卫生,2006,38(6):443.

[3]鄢红琴.新生儿断脐方法比较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2(12):2075.

论文作者:李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论文_李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