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探析论文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探析论文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探析

班兰美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 文章从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结构、特征和作用出发,阐述了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立体网络。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仅仅关注消极的心理问题而是开始转向关注和研究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和积极的组织关系。国内以孟万金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积极心理学等理论观点,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张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健康心灵[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如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正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成长中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较为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2]。孟万金、官群等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土化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品质由智慧与知识、勇气、人性、公正、节制、超越6大维度构成,包括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与观察力、真诚、勇敢坚持、热情、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宽容、谦虚、审慎、自制、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等20个品质[3]

1.理念创新——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网上引导能力提升的先导。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先进的传播理念则是提升传播效果的观念因素和先导条件。适应中国转型深化期的特殊国情和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普及的实际,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必须进一步增强传播中的政治观念、群众观念和时代观念,树立以受众为中心,主动引导、开放包容的网络传播新理念。

二、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

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差异性。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使得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呈现出差异性。每个个体身上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数量和总类各不相同。然而一旦其中的某几项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得以展示或者发展对于个体都会有积极影响。其次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一种特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出较好稳定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积极心理品质还具有可塑性,即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可以塑造自己独特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三是建设性或者适应性。积极心理品质的可塑性也促进了其适应性的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个体激发潜能,自我成长,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人际等方面的压力,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设性地形成,获得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第四是潜隐性。积极心理品质属于个体内在、独立、稳定的心理特质。它受个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外界的刺激和个体的努力使无意识意识化,才能外显出来[4]

三、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因此,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首先,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可以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调控自我,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态度更为乐观,遇到问题能够用合理信念去解释,减少消极情绪体验,从而减少危机的发生。其次,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使个体的认知水平、情绪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激发其心理潜能。第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发展爱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第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精神振奋,积极乐观,团结友善,工作努力,生活幸福,社会适应良好。

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基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可塑性、建设性和适应性,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各自发挥积极功能。

2.学校多措并举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①发挥积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影响和熏陶学生。比如笔者所在的院校开展“学习宣传十九大·我的中国梦”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社团文化节、打造静湖之星十佳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扶贫专题道德讲堂等活动,传递正能量,触动学生心灵。借助第二课堂为广大学生搭建发现自我,展现自己,完善自我的平台,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②大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课堂教学: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视角,围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主题,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活动体系。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采用专题式教学。结合岗位需求,通过案例分析、情境表演、小组讨论、活动体验和心理测验等方式实施教学,开启学生的智慧与知识之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教师要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特点,设计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其中,发现独特的自我让学生更为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努力去调控自我。生涯辅导中的生命线环节,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善待自己。心理素质拓展: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要求的全新理念,通常在设定的陌生情境和特定的环境下,以身体为活动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进而成为全面塑造学生个体和提高团队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让学习者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收获,在分享中进步,在感悟中成长。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组织开展系统化模块化的拓展训练营,可以激发学生心理潜能,塑造积极心理品质,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团队意识。朋辈心理训练营:学生心理骨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基层力量,发挥着朋辈心理互助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朋辈心理互助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学生心理骨干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

1.家庭打牢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基础。家庭尤其是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关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自身要挖掘和保持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乐观,幽默风趣,充满希望,保持正念。积极主动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将有助于孩子体验到积极情感,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套完整、规范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可以为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保驾护航,因此建立并不断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女人从病历上看到这个女患者是白天送进来的,肾结石嘌呤代谢失常,已出现肾盂粘膜。女人禁不住火气上窜,问身后的那个实习护士病人怎么就无端的离开病房了呢?实习的女护士年纪很小,大概也就是个卫校毕业生,早已脸红心跳的低下头不说话。

3.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积极舆论环境。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新媒体、自媒体、大数据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宣传阵营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就要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网络监管,用积极的内容做积极的宣传,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关注主流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4.加强个人修养,激发个人潜能。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个人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要好好珍惜宝贵的在校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加强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学会管理情绪,表达感受,提出希望,通过恰当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确立目标,挖掘优势,培养能力,激发潜能,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侯冉,余欣欣,温小珍.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129-131.

[3]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16(18):71-77.

[4]涂魏,林静.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回顾与展望[J].校园心理,2015,13(6):391-393.

Probe into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BAN Lan-mei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Nanning,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structure,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23-0068-02

收稿日期: 2019-02-14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感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019KY131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HOPE育心工程的研究与实践”(2018yb29)

作者简介: 班兰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  ;  ;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