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5G关键技术及应用趋势探讨论文_李晓辉

摘要:由于5G重要标准还未冻结,5G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仍在试验网阶段摸索前进,包括AAU安装问题、高功耗等问题都困扰着网络建设者和设备厂商,这些试验网的问题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设备研发和网络建设的走向,本文摘取了三个5G关键技术:Massive MIMO,NSA与SA,CU与DU分合,结合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并对其发展应用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字: 5G,SA,,NSA,eMBB,URLLC,mMTC,Massive MIMO,D2D

5G:5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eMBB:增强移动宽带,

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

mMTC:海量物联网

Massive MIMO:大规模阵列天线多输入多输出

D2D: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

一、概述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是最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的高度融合,由标志性能力指标和一组关键技术来定义,特点是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满足车联网,智能交通,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超高的性能,5G应用了很多新的关键技术以及对网络结构进行了大的调整,如:CU与DU分离,Massive MIMO,D2D,同时同频全双工,新型的多址技术,LDPC/Polar编码等,随着各项标准的逐渐冻结,各项技术都将逐渐投入使用,限于篇幅,本文摘取了其中三点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CU、DU之分与合

4G 时代,基站主要分天线、射频处理单元RRU和部署在机房内的基带处理单元BBU三个部分。5G时代,为了降低CPRI接口的传输带宽和5G控制面集中,使得RAN能够业务切分,DU更靠近用户,满足uRLLC业务需求,将天线和RRU将合二为一,成为全新的单元 AAU(有源天线单元) ,同时无线接入网架构倾向于采用 AAU+CU+DU 的全新模式。CU(用以实现 PDCP 层及以上的无线协议功能)是中央单元,既可以和多个 DU(用以实现 PDCP以下的无线协议功能)分离相连,实现对 DU的统一和集中化管理,降低总成本,也可以和 DU整合实现协议栈全部功能,用以降低时延,满足特殊场景需求。

图1 4G与5G基站架构对比

5G NR基站重构为CU和DU两个逻辑网元,根据场景和需求可以合一部署、也可以分开部署,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至CU,BBU部分功能上移至RRU/AAU,CU与DU功能的切分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

CU:(Centralized Unit):主要包括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同时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部署。

DU:(Distributed Unit):主要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层2功能。考虑节省RRU与DU之间的传输资源,部分物理层功能也可上移至RRU实现。

AAU:原BBU基带功能部分上移,以降低DU-RRU之间的传输带宽。

CU-DU分离架构优势显著,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单个机房的功率容量有限;网络规划及管理更复杂,CU至DU间的时延增加问题,CU集中后的可用性要求提高问题(类似于节点机房),而在技术成熟度上,对于设备厂商来说,目前两种架构都已可以实现,且现阶段 CU-DU 合设方案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也比较短。基于显著的优劣势对比,本文认为在5G建设初期会以 CU-DU 合设的部署方案为主,未来将视业务的需要选择是否向分离架构演进,特别是uRLLC场景的业务应用。

三、Massive MIMO通道数

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是5G中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它最早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提出,研究发现,当小区的基站天线数目趋于无穷大时,加性高斯白噪声和瑞利衰落等负面影响全都可以忽略不计,数据传输速率能得到极大提高。

在LTE网络中天线基本是2天线、4天线或8天线,而Massive MIMO指的是通道数达到64/128/256个。传统的MIMO我们称之为2D-MIMO,以8天线为例,实际信号在做覆盖时,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垂直方向是不动的,信号类似一个平面发射出去,而Massive MIMO,是信号水平维度空间基础上引入垂直维度的空域进行利用,信号的辐射状是个电磁波束。所以Massive MIMO也称为3D-MIMO。

图2 普通MIMO与Massive MIMO对比

Massive MIMO/3D-MIMO的优势:

(1)能大幅度提高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大规模MIMO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与现有MIMO系统相比显著提高,它能深度挖掘空间维度资源,使得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利用大规模MIMO提供的空间自由度与基站同时进行通信,提升频谱资源在多个用户之间的复用能力,从而在不需要增加基站密度和带宽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频谱效率。

(2)高能量效率:大规模MIMO系统可形成更窄的波束,集中辐射于更小的空间区域内,从而使基站与UE之间的射频传输链路上的能量效率更高,减少基站发射功率损耗。

(3)高空间分辨率:大规模MIMO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由于天线数目远大于UE数目,系统具有很高的空间自由度,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当基站天线数目趋于无穷时,加性高斯白噪声和瑞利衰落等负面影响全都可以忽略不计,各个用户的信道将趋于正交

小区内同频干扰及加性噪声趋于消失,系统性能仅受限于邻区导频的复用。

但Massive MIMO技术需要的天线通道数目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理论上天线阵子的间距必须要大于半个波长,以中低频段(2.6GHz、3.5GHz 和 4.9GHz)覆盖为主的国内 5G 网络天线产品上很难做到特别的小型化。基于此,综合产品性能、成本和建设难度考虑,本文预计中低频段的商用 5G 基站将以64T/64R通道的Massive MIMO 天线为主,而非广域覆盖的高频段的毫米波基站则可以考虑128/256通道天线,以提高性能。

四、NSA与SA的选择

5G的网络架构包含有独立的SA和与4G网络相结合的NSA两种:

独立组网模式(SA:Stand Alone):指的是新建5G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以及核心网。SA引入了全新网元与接口的同时,还将大规模采用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并与5GNR结合,同时其协议开发、网络规划部署及互通互操作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将超越3G和4G系统,独立组网 (SA)架构于2018年 6月冻结。

图3 NSA与SA对比

非独立组网模式(NSA:Not Stand Alone): 非独立组网指的是使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基于NSA架构的5G 载波仅承载用户数据,其控制信令仍通过4G网络传输,非独立组网 (NSA)架构于2017年 12月冻结。

采用 NSA 组网,对于网络运营商有利有弊,其优点在于:

1)NSA 标准下无需新建核心网;NSA 架构更早冻结,产品也相对更成熟,有利于快速建网投入应用;

2) 由于手机终端发射功率有限,所以5G网络的覆盖范围主要受限于上行(即手机发送信号到基站),那么通过与4G联合组网的方式(NSA)可以实现5G 单站覆盖范围的扩大;

而缺点也是明显的:

1)当前NSA架构无法满足 5G 网络低时延高可靠的要求,即uRLLC场景业务;

2)NSA架构下 5G 基站设备必须与4G同厂家以满足网络互操作要求,这可能使得NSA的单站采购成本比SA要高,总成本支出增加约18%~24%。

3)而且手机在NSA网络下需要同时连接4G和5G网络,耗电也比SA网络高至少20%。

基于以上分析,不管从成本角度还是技术优势来说,SA 部署都能更好实现 5G 场景要求和成本节约原则。但由于建设速度的问题,且目前只有eMBB应用(由于支持增强URLLC 的5G 3GPP R16版本2019年12月才冻结),NSA却为运营商打开了另一扇窗,为快速建网提供了现实选择(产品更成熟、无需改动核心网等优势),因此建网初期NSA会是多数运营商的选择,在R16版本冻结后将逐步向SA演进,以便实现5G网络对诸如自动驾驶、工业互联、远程医疗等低延时高可靠的新应用的商用支持,因为这些才是5G相较4G的杀手级应用。

政策方面,在上海举办的MWC展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不允许NSA手机入网,将全力过渡到SA 5G组网,留给国内运营商NSA的过渡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五、总结

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多项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突破,试验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由于设备的不成熟、技术标准未冻结等因素,目前的建设和验证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单站成本较高,AAU重量和体积大施工困难,能耗过高等问题函待解决,在迅速铺网、建设成本,后向兼容几个方面取得平衡,是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商当前面临的巨大考验,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不算创新,才能使我国的5G事业走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S] General aspects for UE RF for NR (Release 15):3GPP TR 38.817 .[2018-12-25].

ftp://3gpp.org/specs.

2、[S]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3GPP TS 38.801.[2018-07-25]

.ftp.3gpp.org/Specs/.

3、[J] 基站架构及面向5G的演进研究,吕婷, 曹亘, 李轶群,无线通信,2017.08.01

4、[J] 5G网络部署模式选择及演进策略,杨旭,肖子玉,邵永平,电信科学,2018年06期

5、[D] 大规模天线阵列波束赋形关键技术研究,张昕然(博士),2019-05-27

6、[J] 大规模MIMO天线的工程部署探索,聂锋,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30期

作者简介:李晓辉,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高级工程师,硕士,现就职于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从事网规网优及软件研发工作。

论文作者:李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三个5G关键技术及应用趋势探讨论文_李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