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型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俄罗斯经济转型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俄罗斯经济转轨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京当选总统标志俄罗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此时,对其经济转轨进行总结和评价,特别是对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从理论上作出深刻的分析,无疑具有重要和特殊意义。这不仅是过渡经济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可为转轨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评价

俄罗斯从1992年初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至今已经8年。 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确立。主要表现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造基本完成,市场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价格全面放开,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财政体制由国家财政向社会公共财政转化,形成了新的预算体制和税收制度,建立了分税制的分级财政体制;两级银行体制基本形成,央行独立并转变职能,商业银行走向规范管理,利率已经放开,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外贸基本自由化,货币已实现国内可兑换;社会分配制度发生变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进展,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国家的经济作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已经转换,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不断调整。

但是,新的经济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还不是现代文明的成熟的市场经济,而是一种“资本原始积累”式的野蛮的市场经济。总的来说,俄罗斯经济转轨是不成功的。理由如下:

第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没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评价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标准。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经济一直处于危机之中,1992~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40%,工业生产下降50%。下降幅度超过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危机的综合性,即经济危机、财政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交织并发。直至1999年由于政策的调整和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经济才停止下降并出现增长。

第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导致综合国力大大下降。这里,我们把俄、美、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个对比。1990年GDP的总额,按汇率计算, 俄罗斯为10 390亿美元,美国为55 222亿美元,中国为3 697.5 亿美元;俄罗斯为美国的18.8%,为中国的2.8倍。1997年GDP总额,俄罗斯为4 400 亿美元,美国为80 000亿美元,中国为9 000亿美元; 俄罗斯为美国的5.5%,为中国的近50%。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罗斯的GDP按汇率计算的总额大大下降,1999年已只有1 800亿美元,为美国的2.2%,为中国的1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的GDP为美国的1/10,为中国的1/5。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日益贫困化。长期的经济衰退和高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货币收入和职工的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经济转轨以来,居民实际货币收入总计下降了60%,工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50%降到30%,而且经常拖欠工资和退休金,形成庞大的工资债,不少人饱受拖欠工资和退休金之苦。失业人数不断增加,1999年3 月失业率已上升到12.5%。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70%~75%,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25%~30%。

俄罗斯经济转轨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政策失误和环境影响;而体制本身,存在着不少缺陷和问题,逐一地列出和分析这些问题,不仅为时间所不容许,而且必然显得零乱。因此,我们着重从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上、从转轨模式上来进行分析。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采取的是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经济转轨的目标模式是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休克疗法的内容,萨克斯概括为“三化”: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自由化指价格自由化、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贸自由化(包括放开市场、放开汇率和放开资本项目);私有化指国有企业私有化,而且是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稳定化指采取紧缩政策,实现财政和货币的稳定。

虽然盖达尔政府之后的几届政府不断调整改革政策,但一则基本限于缓解休克疗法造成的后遗症,一则由于条件所限政策调整的力度不够和效果不明显。因此,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基本是按照休克疗法和在休克疗法的阴影内进行的。所以可以说,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失败是休克疗法的失败。

二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为什么失败

(一)脱离国情

为什么在玻利维亚取得成效的休克疗法移用到俄罗斯就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呢?为什么玻利维亚奇迹变成了俄罗斯失败?原因首先在于脱离国情。

休克疗法采取的是一整套自由化的和货币主义的措施,它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恢复市场均衡,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实行经济自由化创造自由竞争的条件,促使企业增加生产,实现经济稳定。因此,休克疗法需要企业对政府的货币政策和市场的供求作出灵敏反应,而这种反应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按市场机制运营才能作出。正是在这一基础条件上俄罗斯与玻利维亚存在着根本差异。

玻利维亚属于市场经济国家,而俄罗斯属于转轨经济国家,或者说在实行休克疗法的过程中俄罗斯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虽然玻利维亚的休克疗法也包括实行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内容,但是它的国家管制成分只是局部的问题,它的公共经济只占不大的比重,因此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范围内对局部国家管制部分的自由化和对部分公共企业的私有化。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自由化和私有化则是另一回事,它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把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改造为私有和非国有经济。

改革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改革的不同任务,玻利维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现反危机的目标,俄罗斯是要完成经济转轨和反危机的双重任务。不同的经济体制基础和不同的任务决定了休克疗法的不同命运,玻利维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行休克疗法解决反危机的任务,取得了成效;俄罗斯在不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实行休克疗法解决经济转轨和反危机的双重任务,没有成功。

(二)照抄西方经济模式

俄罗斯经济改革伊始就存在着自由市场经济与社会市场经济两种模式之争,盖达尔政府推行的是以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自由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居民社会保障市场化。俄原来国有经济比重大、计划程度高、社会福利多,自由市场经济不符合俄罗斯的这些特点,因而使改革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经济受到巨大破坏。

1.自由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与俄罗斯原来国有经济比重大的特点不相适应。俄罗斯原来所有制结构的特点,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大,约占85%;二是它们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部门;三是它们多为大中型企业。这种特点决定所有制结构改造应该保持比一般高些的国有经济比重,不能片面追求国有变私有;还决定所有制改造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只能逐步地进行。但是盖达尔政府为了政治目的需要私有制和快速私有化,便采取了强制推行和无偿分配的方式。这种非规范的做法没有资本投入,不能带来技术进步,因而不可能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同时,大中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的绝大部分是封闭型股份公司,由内部人控制,缺乏专业化管理和社会评价,没有企业制度创新,没有经营机制转换。切尔诺梅尔金时期虽然改为实行现金私有化,但是由于缺乏原始资本而进展缓慢,政府为了推进私有化采取国有股份抵押贷款办法,结果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获得的收入又主要用于财政日常支出,很少用于投资。至于农业私有化,政府的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政策因议会反对而难以执行,农庄农场的改造多数走形式,变成翻牌公司,农户经济生命力不强。这一切使俄罗斯的大规模私有化,不仅没有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而且使企业处于转轨动荡、甚至生产潜力遭受破坏的状态。私有化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少数人掠夺国家、聚敛财富。私有化对国家的掠夺性排斥对社会的效益性。

2.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与俄罗斯原来经济的高度计划性不相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领域,既没有完全的自由放任也没有纯粹的自由经济,多少总要保持一定的国家干预。俄罗斯经济原来计划程度高,应该保持更多些的国家干预。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需要国家为建立市场经济创造各种条件,继续管理尚未实现私有化的国有经济,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因此国家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应更大些。同时,俄还要实现反危机的任务,需要制订和实施统一的反危机计划,更要加强国家干预。但是,盖达尔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极力反对国家干预。在自由化造成恶性通胀和汇率狂跌之后,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在取消指令性计划之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调控体系,形成原有的体制已停转、新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的体制真空、机制瘫痪、经济无序状态。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政府既没有制订和实施专门的反危机计划,也没有制订和实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这怎能不使经济危机程度有增无减?

3.自由市场经济不重视居民社会保障,使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具有反人民性质。俄罗斯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居民储蓄不多,更无家庭资产,国家对居民实行包下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这种基础,向市场经济过渡应采取重视居民社会保障的模式。但是,盖达尔政府采取的是与此相悖的模式,随着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人民日益贫困化。恶性通胀使职工实际工资和退休金大幅度下降,而且工资和退休金经常拖欠,这使其价值更加贬值。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人口的1/3跌到贫困线以下。如果说社会市场经济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经济重视效率忽视公平的话,那么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的俄罗斯是既无效率又无公平。经济转轨的这种反人民性质决定休克疗法不得人心,难以产生积极的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不管盖达尔如何为休克疗法辩解,在经济危机不断发展和人民的反对下,1996年大选时叶利钦总统不得不承认,“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三)违反经济转轨规律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不仅因为它脱离国情,照抄西方经济模式,而且还因为它违反经济转轨规律。

1.休克疗法的出发点在经济学上犯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主要政策措施与当时的经济条件完全是对立的,它是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在生产下降的条件下实行财政货币紧缩政策,在缺乏原始资本的条件下推行大规模私有化,在外汇枯竭的条件下把汇率放开。这是任何一个经济决策者都绝对忌讳的,因而必然会给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2.休克疗法违反市场经济主体形成的非短期性。俄罗斯实行公有制的时间长,三代人在公有制及其所决定的分配制度下劳动和生活,既没有私有制观念,也缺乏实行私有化的经济条件。俄罗斯国有经济规模大,居民财力小,资本市场不发达,外国资本因投资环境不好而裹足不前;同时,实行私有化还面临大量技术性的难题,以及失业的压力、传统势力的阻挠、官僚腐败等因素的作用。因此,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形成基础的私有化是个长期过程。而且产权改革仅仅是提供了体制前提,市场经济主体的真正形成还需要转换经营机制,这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3.休克疗法违反市场经济机制形成的非短期性。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需要通过私有化形成市场主体,而且需要一整套市场运行机制来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的活动。这套运行机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第一,价格机制。既要放开价格,又要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俄虽然放开了价格,但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在高通胀下,不可能形成配置资源和引导企业的正常信息。第二,竞争机制。俄罗斯存在双重垄断,即所有制形式和生产集中程度均高度垄断。超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对立物,严重妨碍市场机制的运转。消除垄断需要从私有化和结构调整两方面进行,这显然是个长期过程。第三,实现本币可兑换并保持汇率稳定。这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和低通胀率,在转轨的最初几年俄不具备这些条件。第四,市场基础设施。俄的第三产业极为落后,市场设施、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和金融系统等都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设施的具备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投资的长期建设过程。

综上所述,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个长期的过程,休克疗法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过渡显然违反经济转轨规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施激进的转轨政策不仅不能实现经济稳定,反而成为使经济遭受强烈震动和严重破坏的祸源,必然使改革遭受挫折,使社会付出沉重代价。

(四)政策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分析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计划,可以发现许多矛盾和问题。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危机的条件下进行的,面对的问题极其复杂,许多带有综合症的性质。这使改革措施出台进退维谷,主要措施之间存在内在矛盾,它们相互牵制,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经济危机与财政货币危机并存,稳定经济与稳定财政货币的措施矛盾,紧缩政策使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条件被破坏。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在经济危机与财政危机交织并发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使稳定经济与稳定财政的措施相互矛盾。稳定经济,遏制生产下降,必须增加投资;而解决财政危机,压缩预算赤字,则要求削减支出,减少国家投资。二者的不相容性使稳定经济和稳定财政这两个目标不可能兼得。这样,盖达尔政府就面临优先稳定生产还是优先稳定财政货币的选择,休克疗法采取的是优先稳定财政货币的紧缩政策。这种政策对西方相对过剩经济和某些国家出现的过热经济比较合适,而对俄罗斯的短缺经济、衰退经济则不合适。在短缺和衰退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政策,势必越搞越短缺,越搞危机越严重。

紧缩财政政策造成企业收负担过重,税额竟占企业利润的70%,而政府追求无赤字预算又竭力压缩国家集中生产性投资,结果整个经济缺乏投资主体和投资热情,1992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45%,致使生产萎缩。与此同时,紧缩信贷又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出现支付危机,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和周转条件被破坏。

2.在存在垄断的条件下放开价格难以达到增加生产的目的,放开价格与居民社会保护措施对平衡供求的作用相互抵触,实行价格与工资同时放开的政策导致二者轮番上涨。俄罗斯放开价格没有达到增加生产的目的,一是因为存在垄断;二是因为资金在流通领域投机;三是因为市场被外国商品占领。在商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放开价格,导致通货膨胀恶性发展。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盖达尔政府决定放开物质生产领域的工资,并使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工资比照前者的增长情况而增长。这种价格与工资同时放开的政策显然是一对矛盾,其结果不仅不能平衡供求,使价格趋于平稳,相反势必形成价格与工资轮番上涨,使经济陷入“高成本——高通胀”的恶性循环中。

3.私有化进程与休克疗法其他措施不同步,必然使休克期拖长,变成长期动荡和痛苦的慢性过程。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进行激进经济改革,是想通过放开价格、取消计划和行政干预、进行私有化等手段,迅速过渡到市场经济。但在实践中,前两者容易做到,后者则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而没有所有制的根本变革,就不可能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因此,私有化与休克疗法其他措施不同步,必然造成计划经济被废止,市场经济却一下子建立不起来,旧的机制已停转,新的机制尚未确立,形成过渡期的体制真空和机制瘫痪,整个经济处于无序状态。休克疗法的短痛被拉长,变成长期动荡和痛苦的慢性过程,政府稳定经济的目标难以实现。

4.外贸自由化忽视对民族工业的必要保护,卢布可兑换与外汇枯竭的对立使汇率持续下跌,这又反作用于通货膨胀使其难以遏制。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畸形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外贸自由化对它们是个严重的冲击,消费市场被外国商品占领,面向国内市场的生产部门严重萎缩。出口主要是能源和基本材料,由于其产量下降、赢利性低和反工业化方向而难以增长。国民经济沦为“出口能源和基本材料、换回食品和消费品”的低级循环。

外汇枯竭使卢布持续贬值,形成汇率下跌与通货膨胀交互作用的局面。俄罗斯价格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价格逐步接近世界价格水平。由于过去一直实行能源和原材料“廉价”政策,这种“接近”无疑要求大幅度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经过成本推动必然导致整个价格水平上涨。而在卢布汇率持续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这种“接近”是没有尽头的,其结果必然是国内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即使抛开这种主观“接近”不说,那么在自由贸易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汇率下跌客观上也必然促使国内商品价格以与卢布贬值幅度相同的比例上涨。反之,通货膨胀表明卢布的实际币值在下降,客观上也要求卢布贬值,汇率下跌。

5.资本项目的盲目放开没有解决财政危机,也没有达到增加生产投资的目的,反而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为了治理恶性通胀,俄从1995年起停止对预算赤字透支,改为靠发行国债和外国贷款弥补。这很快取得了反通胀的成效,但却造成国债规模滚雪球式增大。到1997年底,内债余额384.9万亿卢布(合630亿美元),外债总额1300亿美元,偿还国债的支出占预算支出总额的30%。俄对外资进入国债市场的政策不断放宽,1998年1月1日取消了对外资从事短期国债业务的一切限制。外资掌握的国家债券数额不断增多,相当于短期国债余额的30%,超过了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总额。金融自由化、资本项目的盲目开放和卢布自由兑换,是外资能够大量购买和抛售证券、兑换成美元将资金抽走、引起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和爆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

6.经济结构改造政策过激,加重休克疗法的社会代价。俄罗斯80%的工业与军工生产有关,1992年军工企业的国家订货减少67%,这使与军工有关企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准军事经济瘫痪,整个经济也随之半瘫痪。休克疗法本身意味着社会经济的巨大震动,为减少社会代价本应尽量缩小休克范围。然而盖达尔政府把休克范围扩大到结构改造领域,实行“雪崩式”的军转民政策,使与军工有关的整个经济处于几乎瘫痪的状态,导致社会生产结构性下降,并波及经济总体。

7.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被破坏,“统一经济空间”的设想遭到抵制和拆台,独联体内部经济矛盾重重,使俄罗斯稳定经济更加困难。由于原苏联范围内进行地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各共和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5%,高于欧共体内部的交换比例(16%)。俄罗斯对外贸易的57%是在前苏共和国之间实现的。苏联解体以后,原有的经济联系遭受严重破坏,相互间的贸易战、价格战、货币战陆续展开。原材料供应的减少和中断、传统市场的缩小和丧失,加重了俄经济的困难,生产下降的相当大比重是由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的破坏带来的。

8.经济转轨的政治化排斥转轨的效益性,政治局势的动荡制约经济转轨的成功。盖达尔政府推行休克疗法的改革正处于社会政治大变革时期。多党制下各派政治力量围绕最重大的政治原则和根本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三权分立政体尚未确定实行总统制治理还是议会制治理,总统和议会之间围绕权力划分展开殊死的争夺。民族主义和地方扩权分立倾向严重。这种政局对休克疗法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使休克疗法奉行“一切为了改革不可逆”,而把改革的效果放在次要地位;另一方面使改革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对改革政策的实施和反危机政策的奏效十分不利。因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休克疗法的失败。

(五)休克疗法的理论误区

1.迷信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

休克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笃信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盖达尔政府全盘接受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迷信市场万能,认为只要转向市场经济就什么都可以解决,短缺、衰退将成为历史。因此,不管客观条件如何,硬性、全面、一步到位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结果,市场要素有了,价格放开了,企业私有化了,外贸自由了,卢布可兑换了,但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却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经济的发展不是均衡了,而是危机更加深重了。

所谓“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指理想市场条件下的理想结果,而俄罗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例如,俄罗斯消费品短缺,政府认为放开价格就可以解决,因为通过价格涨落可以实现供求暂时平衡,而价格上涨刺激生产增长又可以实现供求的长期平衡。但是实践结果却并非如此,放开价格后物价不断上涨表明供需没有平衡;价格放开也没有促使企业增加生产,垄断的存在、高通货膨胀、宏观政策紧缩,都制约着生产增长。在这里,盖达尔把俄罗斯的情况同理想的市场条件混为一谈,迷信市场万能是他遭致失败的原因。那么在俄罗斯能否创造使经济均衡发展的市场条件呢,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可能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条件的创造要有个过程,而休克疗法恰恰排斥这个过程。

实际上,即使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均衡也是有条件的,而市场不均衡则是常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两个具体矛盾,一是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企业外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的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交互作用,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这些矛盾是市场经济失衡的最主要表现,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对市场万能论的最有力驳斥。正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迫使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放弃了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程度不同地辅之以国家调节。而在有些国家,国家调节的作用是相当强的。

其实,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自由派和国家干预派的此消彼长,恰恰说明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两者各有利弊,应该结合并用,不可片面强调一个而抛弃另一个。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自由主义占据主流地位;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从30年代大危机起,国家干预主义即凯恩斯主义占据了主流地位;但至70~8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普遍出现滞胀性经济危机,退居非主流地位的自由主义对陷入困境的凯恩斯主义又发起挑战,自由主义重新占据主流地位。总之,西方经济学说史和西方国家政府政策都表明,迷信市场万能是错误的。当然对于转轨国家来说,改革的方向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不应脱离本国国情照抄西方经济模式,不应不顾条件、不惜代价地搞什么迅即进入市场经济,更不能天真烂漫地幻想只要有了市场经济就什么都可以解决,西方的经济文明立即就可以在俄罗斯出现。

2.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

如果说休克疗法在经济转轨上的主要理论错误是迷信市场万能,不顾条件、不惜代价地搞迅即进入市场经济的话,那么在反危机上,休克疗法的主要理论错误则是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

与新自由主义相并列,休克疗法的另一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用货币供应量来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化,主张通过控制货币总量来调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休克疗法奉行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在反通胀上,主张紧缩财政货币,而不是增加商品供给;在反危机上,主张优先稳定财政货币,而不是优先稳定生产。由此可以看出,休克疗法实行的是以抑制需求为主的反危机政策,力图通过抑制需求恢复供求平衡,稳定宏观经济。

经济失衡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生产相对过剩性的,一种是商品短缺性的;一种是经济过热性的,一种是经济过冷性的。采取抑制需求的办法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对过热经济和过剩经济比较合适,而对过冷经济和短缺经济则不合适。俄罗斯的经济是短缺经济和过冷性衰退经济,采取抑制需求的办法实现经济平衡显然不合适。在短缺和衰退的情况下,采取抑制需求的紧缩政策,势必越搞越短缺,越搞越衰退,越搞危机越严重。

抑制需求违背“生产是社会再生产决定性环节”的原理。社会再生产有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一般地说,生产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之,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俄罗斯存在多种危机,既有生产下降的经济危机,也有分配领域的财政危机,还有流通(交换)领域的货币危机(通货膨胀、三角债)。经济危机是各种危机的基础,生产下降使税收的基础缩小,导致财政危机;商品短缺造成供求不平衡,使放开价格导致通货膨胀。因此,经济危机是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主要矛盾,使生产不断增长,其他危机才可以迎刃而解。休克疗法反其道而行之,是本末倒置。

抑制需求从政策的性质看,不是积极的政策,而是消极的政策。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解决的办法,一是增加供给,一是抑制需求。两者相比,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休克疗法采取的是后者。这固然有利于平衡供求,但是在抑制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抑制了投资需求,结果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同样,在解决经济危机和财政货币危机的相互关系上也是如此,优先稳定生产是积极的,优先稳定财政货币是消极的,休克疗法采取的是后者。结果造成生产长期下降,到头来财政货币危机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来个总爆发。

3.把转轨的成败建立在依赖大量外援的基础上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具有破釜沉舟的性质,违背国情,违反转轨规律,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甚至在完全对立的条件下,采取急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措施,这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生产下降、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三角债庞大、汇率狂跌、失业增加、生活贫困等等,所有危机现象一下子全部涌出。休克疗法的推行者把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少是渡过转轨期各种危机交织的难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寄托于西方的援助。

然而西方在对俄罗斯的援助上口惠实不至。原因不外两方面,第一,苏联解体是西方冷战的胜利,两霸争夺变成一霸天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决不愿意看到俄罗斯重新强大起来,恢复昔日苏联的威风。因此,美国决不会像俄罗斯激进派和自由派想象的那样再搞一个扶助俄罗斯的“马歇尔计划”。同时,美国已今非昔比,再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可以每年援助200亿~300亿美元,日本有钱但受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所阻碍,加之西方对俄偿还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在转轨以来的7 年半时间里援助总额只有316亿美元,远远低于同期从俄罗斯外流到西方的资金。 第二,俄罗斯的激进派和自由派不争气,转轨政策和反危机政策的实施总是不能令西方满意,因此即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应的贷款,也往往因为俄罗斯没有履行贷款附加条件或政局动荡而未能兑现。例如,199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应向俄提供60亿美元稳定卢布汇率的基金被推迟,许诺提供的240亿美元一揽子贷款远远没有兑现。即使兑现的贷款, 俄也是使用效率极低,甚至被吃光分净。同时,政治动荡,政策多变,投资环境恶化,又使引进的外商投资很少。这样,靠外援支撑激进转轨,特别是靠外援解决休克疗法造成的各种尖锐问题的幻想被无情的事实所破灭,休克疗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必然陷入失败的境地。

标签:;  ;  ;  ;  ;  ;  ;  ;  ;  ;  

俄罗斯经济转型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