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刘先一

(湖南省衡阳市华程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 观察在急诊中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5例,按照PAR(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成正常组和抵抗组,统计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以及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结果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发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与年龄、性别等无关。结论 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单一影响因素,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着重降糖。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目前,氯吡格雷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药物,但是应用发现部分患者会对氯吡格雷产生抵抗[1]。本次研究重点讨论在急诊中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年龄在28~73岁,平均年龄为54.33±7.3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前24小时内口服适量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300mg左右,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术后所有患者加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维持稳定,一般氯吡格雷每天75mg、阿司匹林每天10mg。排除标准:(1)排除曾经因病服用过氯吡格雷的患者;(2)排除对药物过敏者;(3)排除检测前服用受体拮抗剂的患者;(4)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

1.2分组与检测

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7h~24h后,以5μmol/L的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采用光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小板凝集率,当血小板聚集率在50%以上时即为氯吡格雷抵抗,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的大小将患者分成抵抗组和正常组[3]。

1.3收集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型,长期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尿酸等物质的含量;手术资料包括心肌梗死的程度、部位,支架的使用数量等[4]。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分组情况

依据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成正常组和抵抗组,其中105例患者中有34.29%(36/105)的患者发生抵抗现象,剩余69例患者并未发生抵抗为正常组,其中抵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为(63.11±10.21)%,而正常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38.63±10.51)%,两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分析意义。

2.2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 两组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而造成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此病在美国较为常见,但是,近几年中国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急性心肌梗死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氯吡格雷是一种近几年刚刚发现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分类上属于噻吩吡啶类,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氯吡格雷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和以二磷酸腺苷为媒介的复合物的活化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5]。临床应用发现,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可降低患者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机率,氯吡格雷对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效果较好,同时并发症较少,对于患者的创伤小,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服药后效果一般,甚至没有效果,对此现象专家展开研究,发现对于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合并糖尿病,本次研究就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6]。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生活习惯、各种病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含量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率的大小将患者分成抵抗组和正常组,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是否发生抵抗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以及女性患者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多因素分析、回归曲线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单一高危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血糖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与糖尿病的检测有很大意义,其水平反映了糖尿病的水平[7]。本研究的结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单一高危因素,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的特征指标,因此,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要重点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徐峰,李璐斐,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07):632-635.

[2]赵春勇,魏广林,高筱红,等级.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4):382-384.

[3]王梅,王春梅,王成刚,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3):250-252.

[4]杨玉辉,罗助荣,黄明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心脏杂志,2013,25(6):661-664.

[5]徐谭.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673-1676.

[6]胡婷婷,,李倩君,马树人,等.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广东医学,2015,36(18):673-676.

[7]谢文超,李浪,李平.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2):940-943.

论文作者:刘先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刘先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