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工业建筑或是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对于民用建筑来说,新交工房屋发生渗漏的几率相当高。正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降低了其原有质量,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当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时,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目前,要使得渗漏问题得到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做好设计和技术操作,力求杜绝渗漏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渗漏;施工技术
1建筑物易渗漏部位分析
1.1外墙渗漏
近年来,外墙渗雨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一大通病和顽疾。外墙施工活动中,连接在一起的墙体需同时做好拉结筋埋设工作;如砌筑技术不够先进,或砌筑操作不符合规程,则极有可能对砌筑质量造成影响,使外墙部位发生渗漏;混凝土构件与砖墙线膨胀系数不同会引起墙体开裂;按照目前我国现行的节能规范,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必须达到规定的节能标准方可开工建设和通过竣工验收环节。而民用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方面最常采取的就是贴粘外保温板,外罩钢丝网片或玻纤网片涂抹保护层。保温板间一旦开裂,在雨天雨水沿着裂隙后沿砖砌墙体表面游走,渗漏就难以避免。除上述外,如何对砌体建筑材料进行选择,这同样也是外墙渗漏应当考虑的因素。外墙施工若选用了不恰当的材料,砌筑砂浆不饱满,那么墙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形。此时,墙体及其部位均会形成裂缝,就会给外墙渗漏埋下隐患。
另外,建筑物外墙上的窗户上口及窗台部位、幕墙与外墙体相交处和转角处若封堵不实,脚手架孔未堵塞到位,也是易渗漏部位。
1.2屋面渗漏
屋面渗漏,多是由于施工未能符合行业标准,防水材料选用不当,或施工质量低劣引起。另外,屋面找平层或是细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操作错误,或缺乏可靠的方法来对雨水口或是屋面天窗、采光井、烟道、通风井、出屋面管道根等细部进行处理,都容易造成屋面局部漏水渗水。
1.3厨卫渗漏
家庭中用水最多的部位就是厨卫,所以也是最容易漏水的。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如果厨房和卫生间承重钢筋位置错位,构造负筋下沉,造成现浇板裂缝等问题,就会导致渗漏问题。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选择不合格、不合适的建筑材料、防水细节做得不到位,或后续工序破坏了防水层,也会造成厨卫部位渗漏。
1.4 地下室渗漏
地下室渗漏部位都处于与回填土接触面或变形缝、基础底板的位置,多与构造设计不合理或施工方法错误以及不按规程施工有关,而且在以上渗漏现象中最难维修,经常是多次或频繁维修都根治不了。
2建筑渗漏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前期设计中的先天不足
在建筑设计中忽视对防渗漏工艺的处理,导致工程品质先天不足。外墙和屋顶的设计选用的建筑作法应遵循标准,屋面防渗漏做法要具有针对性,防水设计等级符合要求,排水坡度要合理。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挑选恰当的施工材料、器材。建议在防水层下的保温层上设置排气管,及时排出内部积聚的潮气。管根做特殊防水加强处理,地坪部位应设止水台。
2.2施工材料类型与品质的因素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减少工程投入节约内部成本,不少施工单位可能会选购质量不合格或国家已禁止使用的淘汰类防水材料或做法如油毡、三布四油、低温性能达不到要求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这类材料耐久性差,易老化,强度低,拉伸率不达标,受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易断裂,防水性也会下降。因此,建筑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
2.3施工过程中的缺陷
防渗,可以说是建筑施工相当关键的部分。房屋施工活动中,不少企业未能按规范操作,给建筑物日后发生渗漏留下隐患。如基层含水率较高时就开始防水施工、涂膜防水涂刷遍数不够、卷材防水搭接长度不够、防水层上未做保护层就上人或重物,回填土中有石块等硬物,易损伤防水层,厨卫浴室地面防水成活后又随意打孔开洞等,诸如此类。显然,这都会对建筑防水造成很大的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对策
3.1建筑施工的防渗漏技术要点
3.1.1外墙面防渗漏
混凝土外墙浇筑时严控水灰比,振捣密实,养护到位,避免拆模过早;砌体外墙,砂浆要符合设计要求,砌块提前润湿,砌筑砂浆要饱满,灰缝的厚度及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填充墙砌体与结构柱、构造柱接合处设拉结筋;填充墙顶部与框架梁相交部位,框架外窗窗台处宜设置带高低坡的预制窗台梁,防止雨水内渗,四周发泡胶和密封胶要封堵严密。
3.1.2卫生间防渗漏措施
卫生间的管道和墙角处易出现漏水。楼板浇筑过程中,应确保受力筋和构造筋不移位,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混凝土确保密实,养护到位。应注意卫生间施工的泛水坡度,最好四周墙体下沿楼层向上浇筑高度不低于防水层平面上方15CM的素混凝土梁。防水层做好后,应当做闭水实验。无渗漏水时,方可进行保护层施工和墙地砖镶贴。最好对墙砖背面进行抗渗封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浴室墙面的防潮效果。
3.2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方案
3.2.1防治外墙渗漏的措施
外墙防水构造图及其各项设计工作,必然要在正式施工前做好。同时,应当综合考虑现实情况以及施工图纸情况。整个防渗漏的工作应当建立在严格的外墙防水构造图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确保整合设计达到标准和要求。当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其特殊性。比如说在墙角转折处或两种不同材料交界处设置钢丝网环节上,需要预判凹凸不平部位的处理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再有,在窗户滴水槽环节,应当设置科学合理。一般来说,滴水结构可以设置到保温层的外凸线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进行相应操作,也使得保温效果得到了保证。对于材料的选择上,外墙应尽量避免使用空心砖,假如必须采用,也应当使其菱角朝外,使得空心砖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3.2.2防治厨卫渗漏的措施
做好厨卫防渗漏是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应当首先考虑利用样板间防水实验来对各种实际工作进行检验,这样一来一旦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避免渗漏的发生。根据设计文件做好管道预留孔和套管的设置,必要时可以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增设预留管孔的方法,给今后的改造和变更修,以避免后期变更过程中或投入使用后用的改造时,在厨房、卫生间等墙面或者是地面进行打孔操作,造成人为破坏而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从过去的施工案例当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因为后期改造或装修过程中因打孔造成防水层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的渗漏。
3.2.3防治屋面渗漏的措施
屋面,是建筑物面对降水面积最大的部位。因此也是防水防渗施工的重点质量控制部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现浇屋面中的钢筋发生了变形或位移,或养活不及时,或浇筑不密实,则混凝土现浇板会出现裂缝,给板自身抗渗能力产生了破坏。因此通过严控屋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施工质量来确保结构自身抗渗能力至关重要。保温层的潮气排气管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防水和保温两个效果,合理布置数量和位置。涂膜防水层施工时,涂膜层应安装产品说明涂刷,遍数和厚度要满足要求;卷材防水层施工时,搭接部位合理,搭接长度应满足要求,铺设方向正确,立面墙体与屋面交界处、屋面天窗、采光井、烟道、通风井、出屋面管道根等部位要做附加层,并进行细部处理。雨水口部位应加强处理,落水管与屋面防水层接触部位应设置水簸箕,避免常年雨水冲刷对防水层局部产生破坏。
3.3防治地下室渗漏的措施
地下室的变形缝和墙体施工缝以及底板的施工缝内的止水带,应当成为我们处理的关键点。针对止水带,应当集中考虑其密封性和质量水平。要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变形。另外,如果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添加抗渗外加剂的方式来实现对地下室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实现。整个环节,必须考虑对对接缝渗漏工作的考虑,最好是能够采用等级相似的混凝土开展铺设,以此降低渗漏发生。处理好地基,防止不均勻沉降对防水层的拉裂破坏。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外宜增设柔性保护层如挤塑板等,或砌筑保护墙,防止回填土过程中对防水层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 张爱富.浅析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的一些探讨[J].中华民居旬刊,2014(4).
[2] 郝东旭,韩瑜.建筑工程中的防渗漏技术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8):231-231.
[3] 赵育红.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4):175-175.
[4] 张文.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7(23):156-157.
论文作者:谭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防水层论文; 外墙论文; 屋面论文; 部位论文; 墙体论文; 过程中论文; 保护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