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论文_赵梅红,刘竹,高姗姗,马立欣,张晶,步建英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电图室 北京市 101300)

摘要:目的 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明确其发作特点、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 2017年1月—2018 年12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 80 例,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以后存在轻微症状,亦或是无任何症状,07:00 ~12:00 疾病发作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发作前与 30 min 后心率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发作时长等进行检测,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临床诊疗中并无明显症状,但客观检查却存在心肌缺血表现,如 T 波倒置、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等,此疾病也常被称作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病变相对较轻,加之侧支循环相对良好,致使患者无疼痛症状[1]。针对此疾病的诊疗,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极其必要,总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 80 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42 例,年龄 36 岁 ~56 岁,平均年龄(46.01±1.23)岁;女 38 例,年龄35 岁 ~59 岁,平均年龄为(47.32±1.12)岁。

1.2 方法

运用深圳搏英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仪记录盒,嘱咐患者正常参加社会活动,生活起居如常,对其 24 h 的症状变化、活动日志以及情绪变动等情况进行记录,而后分析每种变化情况下患者心率、疾病发作次数、频率等之间的联系。

1.3 观察指标

以 1984 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所提出的标准作为参考,计算 24 h 内患者的总缺血时间以及次数,而后结合心率变动趋势分析与缺血发作之间的联系。ST 段呈下斜形亦或是水平形压低,J 点后 0.08 s 处压低≥1.0(0.1 mV),两次发作间隔≥1 min,每次发作持续≥1 min。再次发作应在前一次ST 段恢复到基线 1 min 以后。ST 段弓背向上抬高 >0.2 mV定义为心肌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 <0.05 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SMI 与心率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疾病发作前与发作后 30 min 心率相比较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SMI 发病前 发病后的心率对比(±s,次 /min)

2.2 SMI 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

全部80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阵次达到630次,平均每例发作7.8阵次,发作时并无胸痛反应,偶感胸闷、心悸,常规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早搏。针对8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从四个时间段入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07:00~12:00发作470次,在总发作次数中占74.6%,累计时长 4201 min;13:00~18:00,总发作次数110次,在总发作次数中占17.5%,共计时长 101 min;19:00时~24:00时,发作48次,在总发作次数中占7.6%,共计时长160 min;01:00 时~06:00时,发作2次,在总发作次数中占据0.3%,共计时长33min。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从解剖上具有冠状动脉病变,同时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未伴随心绞痛症状,属于典型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能引起室壁缺血以及心肌代谢异常,造成严重心肌梗死、心率失常,严重可致猝死,还常伴随其他轻微症状,如头痛腹痛、心悸以及胸闷等现象[3-4]。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对冠心病患者活动的诸多症状及时检测,尤其是针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对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段以及具体次数进行实时监测,明确心率变化情况,明确诱因,预防并有效治疗心肌缺血病症,控制急性心脏事件发生。

本研究显示,80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630阵次,平均每例发作7.8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前与发作后30 min相比,患者心率明显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时,主要表现为:缺血时侧支循环较好、病变较轻、刺激不足,疼痛阈值高,但未达到心绞痛警示系统缺陷;心肌内神经末梢可能发生病变,或不同程度存在梗死局部神经末梢受损等情况。动态心电图可记录长时间的心电资料,对阵发性心率失常病症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其应用优势较为显著,但因动态心电图监测导联等受限,可能伴有假阳性现象,在实践应用中亟待完善。目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仍不明确,药物治疗以及介入疗法都可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发作频率。

综上所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确定发作时间段,记录发作次数、时长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小莲,兰晓华.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39- 2041.

[2]田颖,邱海叶.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607- 3609.

[3]史松,王艳红,易金玲,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6- 1867.

[4]谢金玉,黄颖.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40- 342.

论文作者:赵梅红,刘竹,高姗姗,马立欣,张晶,步建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论文_赵梅红,刘竹,高姗姗,马立欣,张晶,步建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