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论文_李俊

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论文_李俊

李俊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621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德育建设和法治教育功能较强,是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升学生法治观念、建设依法治国社会氛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辨别意识较低,加之不良的诱惑随处可见,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很容易形成阻碍,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展开了关于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76-01

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调查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以及掌握良好道德素养品质的关键性时期,这个时期具有较高的思维和行为可塑性,如果一旦错失这一教学的有力时机,那么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受到不健康的影响,再采用其他补救性措施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几点教学实施的对策,希望多元、趣味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 摒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新时代育人理念

从如今各行业高学历、低素质的人员流动现象来看,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显露无疑。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都应当向考试看齐、为考试而服务,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在直接影响着教育,所以各个学科的教师才过分追求高文化水平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毫无规则和法治意识,没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深刻反省此类恶性事件,更要加大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让他们既要掌握充分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更要做一个对人民、社会、国家和世界有贡献的新时代人才。教师要树立新时代的育人观,时刻保证思想的与时俱进,才能切实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准备。

2 实施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能力

自主认知,是教学指导手段中的一种,也是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健康发展的关键。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其大致含义就是在倡导我们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并且结合多元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在形成某种自主探究和学习意识的基础上,自然会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多一些了解,便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大致浏览我们所使用的人教部编版教材,可以看到教材的编写者已经给我们设计好了很多的主题、板块教学内容,比如,有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意识的、有勉励学生真诚对待朋友的、有指导学生继承传统孝道的,还有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等等。这些模块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异的,但他们都是为了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渗透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每个教育的主题都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教学指导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笔者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乘坐公交车应当遵守的规则:(1)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2)接受公交司机的检查;(3)公交车内禁止吸烟;(4)车内不得大声喧哗(5)上车按顺序排队;(6)看到老、幼、病、残、孕,及时礼让座位。学生听到老师举出的这些实例,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之后,笔者又列举了其他的一些生活场景,如十字路口过马路和公园遛狗等,然后以此为主题,启发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和交流,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之后,笔者又再次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规则,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如何?”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了规则,那么世界将会陷入一片混乱,罪恶就会衍生,人类的文明将会不复存在。还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了规则,那么警察也就失去了职业功能,任何人都可以破坏规则,抢劫、杀人、斗殴等罪恶行径将会蔓延……整节课下来,学生收获不少,笔者也深感欣慰。

3 增设课堂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独一无二的智慧和才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存在的,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有效促使学生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时,笔者认为,最为忌讳的教学方式就是给学生划重点,然后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要知晓:仅仅为了考试,已经无法达到如今综合育人的教育目的,更不用说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适当补充一些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和体会,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从而多一些政治学科的教学认同感,最终实现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学生个性化的综合发展。

4 组织实践型体验活动,磨炼学生坚强意志

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关注课堂,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学生“言行一致”,让自己的认知和实际的行为保持一致。比如,有的学生在课上大谈热爱劳动,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可是一旦学校有一些清扫整顿的劳动活动,教师总是很难寻找到这些学生的身影。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时常组织一些实践类活动,锻炼学生的体能、磨炼学生的意志,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理解,优化教学质量。

5结束语

综上,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直是初中所有课程中一门不可替代的科目。它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形成,也决定了其今后的综合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摒除应试教育的传统育人观念,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其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此,才能让师生共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史雅莉.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2]邢志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

论文作者:李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核心素养体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论文_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