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讨论综述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讨论综述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问题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对一些相关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特点,它给不同的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等等。现将主要观点加以综述。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第一种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微观经济现象。这种观点认为,在推动全球化的各种力量中,跨国公司的作用是首当其冲和最为突出的。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国际化生产的比重及重要性大大提高,而且使全球化的推进和扩展具有了强有力的载体。所以,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由跨国公司的贸易与投资所驱动的一种微观经济现象,它也因此由世界范围内公司间、地区间和国家间的竞争力和竞争所主宰。[1]

第二种观点,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进程。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家、民族的界限,使全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漫长的发展进程。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的、客观的进程。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都或早或迟、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进去。[2]

第三种观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3]

第四种观点,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运行机制的跨国界延伸,形成世界市场,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配置。[4]

第五种观点,全球化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既是公司跨国界扩张的活动过程,又是这个过程积聚力量时持续增长和变化的跨国界设施和经济联系的一种结构。像它的一个对应概念“自由贸易”一样,全球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的作用是通过它使其看上去非常有益和不可阻挡来减少这个过程的阻力。[5]

第六种观点,全球化是一个多元概念。这种观点认为研究全球化应当避免单向思维。全球化固然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同时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在经济发展进程的层面上,经济全球化确实存在着极限,存在对于地域范围、发展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冷静估计问题。目前远远没有形成一种一元化的世界经济,没有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一元化的世界市场。[6]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地区)间的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3]

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全球一体化程度低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并且区域一体化程度在区域间发展也不平衡。全球缺乏统一的一体化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它们驾驭经济全球化的能力高,反应快,它们的政策选择成了发展中国家跟踪模仿的对象,但因两类国家制度建设上的差异,造成同样的政策选择效应存在极大差异。[4]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最终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世界上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同时实现贸易一体化,更不用说更高层次的生产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了。而一些在地域上、文化传统上、经济上密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2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适应的。(3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促进的。从某一个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只是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二者的差异表现在:(1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于相临近区域或经济结构相近或互补区域内的主权国家的制度安排,是区域内各国突破了主权国家的界限,以国家出面签订的协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组织形式。它以主权国家为核心,还渗入了政治因素。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是一种超主权的概念。(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不同。 有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也不完全一致,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组织的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 )经济全球化主要由企业带动,是从下到上的一种微观经济行为,是企业逐步走出原有国境的离心运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由政府出面推动,是一种以政府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协定,微观经济主体在协定框架内活动的向心运动。[3]

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有的同志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由于以下原因:(1 )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2 )经济的重心正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3)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4)更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新的市场。市场竞争是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生产能力扩大,同时也导致商品过剩、开工不足,国际竞争更加剧烈。为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大量投资兴建或收购其他企业,其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实行联合、兼并,形成强大的跨国集团,这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资产重组。[7]

有的同志认为,国际投资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表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增长近40%,达6640亿美元;流入额增长36%,达6490亿美元。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其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之间的跨国并购。在全球金融市场,证券投资日渐增长。证券投资有利于东道国国内工业的融资,跨国公司的发展带动了跨国银行的同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生产的国际化日益加强和提高,兼并和收购正在重塑国际生产体系,国际性大生产大大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国际投资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动机。[8]

有的同志认为,政策管制的解除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策管制的解除主要体现在金融部门、竞争政策以及一些特殊性的服务行业。金融管制的解除使资本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竞争政策与法规的放松使纵向兼并成为可能,电讯技术的自由化和世界范围的扩散加速了跨国境的信息和资本移动及数据的传输等,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1]

有的同志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与结果。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日益增强和扩大的社会生产力越来越要求摆脱国家疆域和主权的束缚,以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共享全球更加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推动着国际分工和协作向国际范围扩大与深化,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吸纳到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协作体系之内。[9]

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有的同志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起来的。由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更多地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作为这些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处于不利地位,贸易条件恶化,国际竞争力下降。新的技术革命和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加剧了这种状况。[10]

2.有的同志认为,与以往资本主义阶段相比,目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有着自己的特点。(1)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困境, 实现自己的资本国际化,通过跨国投资来建设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国际性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的结合比以前的国际贸易体系更具有全球性特点,因为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使经济全球化有了新的内容。(2)金融资本大量流动。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巨额金融资本的快速转移和结算不再是问题,而各国政府关于服务贸易的协定也给外国金融资本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千百亿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不仅给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给出现全球性金融危机提供了前提条件。(3 )许多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持支持态度。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在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资金、货物、技术、金融及人员跨国流动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以政府行为推动本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2]

3.有的同志认为,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有两个特点。(1 )全球化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集团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形势,拥有对全球市场支配势力的国际资本集团左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它们的民族资本是最大的受害者。(2 )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在一国出现的经济危机不会到国界止步,危机造成的损害会从一国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各地。[12]

4.有的同志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并非像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组织极力倡导的那样,能为各国都带来持续的繁荣和福利增长;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并未从全球化中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承受了社会不稳定、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相对而言,市场经济所提倡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原则和效率原则有利于发达经济而不利于落后经济。第二,经济全球化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意志、准则和行为规范进行的,发达国家具有融合性实力,可以凭借诸如文化、管理和组织能力等实力手段,以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第三,全球化所要求的体制安排和市场管理能力是很高的。发达国家也是在经历了数百年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中的经济与金融危机、欺诈与市场操纵、经济与政治腐败之后,才建立起较为成熟、完善的制度、法规和组织体系,才在市场机制的运用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因而具备适应全球化冲击的能力,发展中国家毕竟经验太少、能力太弱,还缺乏应付大规模金融冲击的经济实力,国内经济、政治制度上还存在很大缺陷和问题。[13]

5.有的同志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经济全球化有如下特点:(1)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2)贸易自由化与对外直接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3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4)经济自由化、 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14]

四、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发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11]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更大。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一国经济波动很容易影响他国。观察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领域。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不适应金融自由化迅猛推进的步伐,金融投机猖獗,金融风险增加,再次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日益超越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的虚拟经济的膨胀,增加了金融和经济风险。[10]

3.贫富差距加大。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幸福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结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 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 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项的占有率仅为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而在1960年, 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11]

4.发展中国家要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一定代价。通过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这些国家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同时其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掌握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往往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各种让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入经济全球化行列,虽然可以获得一个发展机遇,得到所需的资本和技术,但往往代价沉重,不仅国家主权可能受到冲击和削弱,在经济上也常常是“为他人做嫁衣裳”。[14]

5.经济全球化会有一定的风险代价。(1 )全球化如果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增加不平等,造成有的国家边际化。全球化形成于一个经济能力和经济实力极度两极分化的世界。如果有的国家总是处于失利状态,得不到国际间联系所带来的利益,不平等相互依赖不对称的不良后果将引发国际矛盾。(2)全球化加深了经济竞争, 经常造成企业内部环境和周边环境的恶化,跨国公司也未能幸免。技术的发展和合理化以及全球降低成本的竞争,都使得许多国家的失业率连连上升。(3 )全球化降低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限制了增加税收和发放福利的能力,同时也导致许多地方市场因竞争优势不强而变得动荡不安。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追求成本最低化,所以全世界的生态环境日益深化,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准也停滞不前。[15]

五、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将使我国的经济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1 )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呈加快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和市场开放压力增加。今后西方国家会更多地强调人权、劳工标准、环保等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2)国际垄断势力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企业兼并潮的出现,意味着资本集聚和集中步伐加快,其结果首先是导致国际垄断资本势力的加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命脉根系于产业安全。产业被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必然造成利润大量外流。(3 )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霸权地位有新的加强,这是我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1999年,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西方发达国家占98家,其中,美国占61家。 在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美国占244家。美国基于其所处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的“一超”地位,对一些国家动辄以实行经济制裁相威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部环境依赖日益加强,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氛围也必然越来越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势必为这种制裁手段提供新的动力源。[16]

2.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危害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国际金融市场仍然充满变数, 处在动荡不安之中。投机资本非法流动,对冲基金肆意干扰,虚拟经济无限膨胀,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失衡局面不断加剧,势必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不稳定。(2)金融霸权和金融殖民主义的干扰。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且也是司法者。美国的金融霸权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其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3)资本非法流动带来的冲击不可轻视。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资本非法流动将会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而且更难察觉,更难监管。(4)我国金融领域自身仍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少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佳,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强;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还存在不少违法乱纪的行为;一些金融机构的内部从业人员素质较差,金融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社会各方面信用观念淡薄,缺乏金融风险意识;金融法制尚不健全,金融监管还很薄弱。由此导致我国的金融秩序比较混乱,金融风险因素加大,很可能被国际投机资本所利用,务必引起高度警惕。[17]

3.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首先,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外商投资的迅速增加。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同时也抑制了国内其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使大批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无法与外资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其次,对外商投资形式变化反应不及时,导致对外资企业的管理逐步失控,国内市场一点点落入跨国公司手中,有的甚至成为外商的一统天下。市场份额的丧失,对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4]

4.中国企业对全球的战略调整、业务重组、管理改革反应迟钝。许多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对国际上变化了的新的竞争环境、条件、规则知道得太少。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治理结构,企业的一个决策要一层一层上报,这样的企业能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绝对是特例。前些年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偏离了世界潮流。[18]

5.如果把加入WTO 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考察,就会发现,挑战非常严峻。加入WTO,我们将正面承受国际竞争, 付出国内产业大调整、政府管理大调整的代价,搞得好可以逐步强大起来,搞不好即被外国资本控制;不加入WTO, 我们将被“甩”到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主流之外,未来就更加落后。[19]

六、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一)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有的同志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振兴是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能离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片面地讲全球化。[10]

有的同志认为,发展中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是这些国家拒绝经济全球化的理由。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现实。发展中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必须在制度改革上作出努力。(1)应在全球化背景下, 适时调整国内制度,使之更适合全球市场规则。(2 )应注意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形成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利益主体和统一意识。[4]

有的同志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树立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新观念,最重要的是新的资源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相比之下,人才是最稀缺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专业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实际上是一种稀缺资源的流失,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20]

(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种观点,中国要有条件地参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增长。 中国仍需进一步扩展经济规模,合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2 )经济进步。核心是提高经济质量水平,大到宏观经济结构,小到一件件具体产品。(3)经济安全。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办好国内的事情, 建立实力雄厚的国内经济,这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基础条件。第二,重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国际经济合作的要求日益增大,这种合作既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又反对经济民族主义。国际经济合作尽管困难重重,但它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第三,加强内部的有效控制。(4)经济主权。对于我国来说,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与经济安全同等重要。(5)经济地位。 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21]

第二种观点,要有效地“控制”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真正选择不是如何最好地与全球化作斗争,而是如何有效地“控制”全球化,中国亦应当如此。首先,有必要重新界定相对于市场而言的政府的经济角色,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而应该相互补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以任何武断的方式一劳永逸地加以规定,二者之间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以一种合作的方式适应对方。其次,必须处理好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解决改革开放中的不协调性问题。第三,政府必须积极地寻求国际合作,减少全球化“游戏规则”的不平等性。[22]

第三种观点,为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 )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自主发展的关系。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又不能随波逐流,总是跟着别人后面跑。引进先进技术要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特别是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必须坚持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2 )正确处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我们必须学会用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保护自己,约束和制裁损害自己国家利益的他国。特别要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的制定中,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应分享的利益。(3 )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23]

第四种观点,加快体制改革。融入全球化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非得有实力不行。中国的企业现在实力普遍较弱的根本原因,主要并不在于企业职工自身素质差,而在于体制不顺。发展本土经济的另一个生长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去中国高技术产业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症结还在于体制弊端。中国应厉行对旧有体制的改革,加快市场经济制度和法制社会的建设。[24]

第五种观点,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战略应当有新思路,使之更有利于减少贫困。(1)指导原则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变为追求人类发展。(2)发展政策应本着“雪中送炭”的原则, 更有利于改善穷人生活,更有利于服务于农村人口,更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3 )经济发展首要的政策目标从增长至上转向就业优先。(4 )地区发展重点从沿海地区转向西部地区。[25]

第六种观点,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预警机制。首先,要建立国际经济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包括金融防卫系统和市场防卫系统,当指标超过一定的警戒区间时,就应该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民族产业陷入被外方垄断的经济风险。其次,要建立国内经济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以便准确、及时地测评各项改革措施并纠正其中的一些偏差。[26]

标签:;  ;  ;  ;  ;  ;  ;  ;  

经济全球化讨论综述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