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陈永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湖南 425900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PD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1例,未出血组39例,对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再提出对策。结果:术中低血压、术后胰漏、捆绑式胰肠吻合、肝肾功能不全是导致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晚期出血实施保守治疗,2例患者死亡。结论:早期出血是由胃肠吻合口、胰腺断端出血形成的病变,而晚期出血多为应激性溃疡、吻合口溃疡为主,在术后合并胰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肝肾功能不全等,均为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实施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可有效控制出血及胰漏发生;早期出血可采取手术方案解决,晚期出血主要实施内科保守治疗。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漏;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常见并发症,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行PD术后,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有效预防,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价值。目前,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因此,需要积极对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出血量,实施有效措施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1]。本组研究对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分析,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PD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1.2±5.8)岁;壶腹周围癌28例,胰头癌21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4例,胃窦部分低分化腺癌浸润胰头3例,结肠肝曲粘液腺癌侵犯胰头部4例;纳入标准:具有PD术手术指征者;20~80岁;家属与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与本组研究不配合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1例,未出血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早期出血6例,5例实施再次手术治疗,1例为胰腺断面出血,行缝扎止血;1例患者术中显示胃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2cm处行纵形切口,将空肠前臂切口,寻找出血点,缝扎后作切口缝合,胃肠吻合口远端实施空肠造瘘;15例患者为晚期出血,术后7~15d,经系内系统治疗后,10例患者痊愈,经胃镜检查显示,其中7例患者存在吻合口多发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等,3例患者无阳性表现;3例患者因出血不止,实施急诊手术止血,术中显示有吻合口多发性溃疡症状,经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后,出现全身炎症性综合征,最终死亡。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出血组术中低血压、术后胰漏及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较未出血组高,未出血组的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术中低血压、术后胰漏、捆绑式胰肠吻合、肝肾功能不全是导致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见表1。

21例患者有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6例患者为术后5d内出现,定义为早期出血,占28.57%;15例患者为术后5d后出血,称为晚期出血,占71.43%;出血量最低500ml,最高3500ml,输血量为400~4500ml。死亡2例,死亡率为9.52%。

3.讨论

PD术后早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大多为胃肠吻合口出血与胰腺残端出血。有学者研究中[2],对17例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作剖腹探查,显示11例为胃肠吻合口出血,6例为胰腺残端出血,本组研究与之相符。对早期出血进行预防主要为高质量手术操作,其次则为肝功能保护、维生素K补充,对凝血机制进行纠正,从而起到出血预防作用。对于晚期出血,大多为吻合口溃疡出血或应激性溃疡出血所致,主要发生于7d后[3]。经本组研究显示,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胰漏、肝肾功能不全等,是导致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有学者研究中认为[4-5],黄疸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但是经本组研究发现,黄疸下降并不能控制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因此,术中及时补血、补液,预防低血压,术后对器官功能作正确评价,及早防治,对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6]。

经本组研究显示,出血组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可见,实施捆绑式异常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术式。同时,胆漏也是导致PD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血管破裂后进入消化道,而上消化道出血与胆漏相互影响。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可预防胆漏,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7]。

早期出血患者,主要选择手术方案止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早期出血量大,极易产生休克,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实施手术方案才能立即取得较好效果;晚期出血者,首先需实施内科治疗,一般晚期出血可采取内科治疗方案控制。若经内科止血后,依然出血不止,或者出血量增加,必须及时实施手术控制[8]。

综合上述,PD手术患者需要在术中严格作低血压控制,及时扩充血容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判断脏器功能情况,一旦出现脏器功能衰竭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预防;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快速实施止血方案。早期出血尽量选择手术方案,快速控制止血;晚期出血可选择内科止血方案,若止血失败,可选择手术止血,尽量止血,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正堂,林海,王勇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4):277-280.

[2]庄岩,田孝东,吴广东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消化道出血的诊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10):765-768.

[3]高红桥,庄岩,田孝东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消化道出血的诊治[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8):685-687.

[4]姬文超,孙传东,毕涛等.改良胰肠端侧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58(47):45-46.

[5]张帆,张茶丽,聂静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74(7):20-20,22.

[6]应勇,罗家芳,张文红等.胰胃吻合术与胰肠吻合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37-38.

[7]张大方,高杰,李澍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5):542-546.

[8]孙丽群.家族性黑斑息肉综合征并肠梗阻、消化道出血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21-45

论文作者:陈永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陈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