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研究-以衔接地方电大为例论文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研究-以衔接地方电大为例论文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研究
——以衔接地方电大为例

施惠燕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台州)

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构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教育沟通与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建立了相关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桥梁,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而地方电大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的本土人力资源。在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方面,应该将终身教育视野作为依托,创建出相关的衔接机制,结合目前的实际发展特点和需求,编制出相应的计划内容,以此提升终身教育视野下的中职教育和成人高职教育的衔接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 终身教育视野;中职教育;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地方电大

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应根据目前的教育特点和规律,重视中职教育和成人高职教育之间的良好衔接,创建相关的衔接机制,根据地方电大的教育特点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得二者呈现出对口类型、螺旋类型与梯形类型的衔接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发展目的。

2000级曼巴扎仓第一届医学生久麦多杰,32岁,梳着一个略显花白的小辫子,他在共和县开了一家藏医诊所,当曼巴扎仓的病人太多时他就回来分担活佛压力。他回顾10年的学医生涯时说:

一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概念

(一) 终身教育概念

对于终身教育而言,主要就是人们在一生的每个阶段中,都能享受到各种教育,是人们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体,其中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每个阶段与每种方法,不仅有学校的教育,还有社会的教育,除了包括正规教育之外,还包括着非正规类型的教育。通常情况下终身教育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利用最佳的方法学习到新的知识与技能。目前在国家的教育改革领域中,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了指导方针,应予以一定重视。

(二)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所有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电大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电大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电大实现多规格、多层次办学的一个主导方向,是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电大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产教有机融合、中高职有效衔接,办学多元,具有地方电大特色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 高等职业教育

通常情况下就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活动,由于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差异,所以,国际中很少会有国家使用此类名称,但是,在每个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客观存在的实践体系,目前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尚未统一界定相关的定义,通常情况下认为需要根据各种教科文组织标准等进行分类,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实现专本科层次的教学。地方电大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用结合为目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实现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课堂”进到企业、工厂等生产第一线去,提高成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地方电大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仅包含着实用性与技术性的教育,还强调职业特点、应用特点、专业特点等等,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联系,又是专本科层次的教育。

(四)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对于“衔接”而言,主要就是连接与承接,指的是事物之间有效连接。而中等职业与高等职业相关教育体系,相互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是又属于独立的两个层次,二者之间相互衔接,就是正确的承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容、教学模式、教育体制等等,将两者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地方电大专业教育,主要是各个层次的人群,达到不同层次的规格,利用学制模式实现相关工作。一些区域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属于五年的贯通学制,还要学校采用三年+三年的学制,部分学校采用三年+两年的学制,这就使得相关的教育衔接受到影响。

(五) 教育衔接机制

“机制”本来表达的是机器构造与工作原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表达自然和社会现象中,就是在工作系统当中,重要组织部分相互作用的形式。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机制,属于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的方法,建立相关机制,处理要依靠相关体制,还涉及到具体的制度内容,简言之,利用体制以及制度的建设方式,就能够形成相关的机制。根据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这里初步提出“一站式”衔接,“对口提升”衔接,“螺旋式”衔接,“梯形”衔接等四种机制。

二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的构建思路

目前我国在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方面,已经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发生原因,与西方国家相较,我国在中等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还存在缺陷之处,不能确保相关的教育效果。为更好的解决终身教育理念之下的相关教育衔接问题,应根据社会学内容、经济学内容、政策学内容等等,建设出相关的理论框架,根据人的发展需求以及职业教育规律等,研究教育衔接的各种价值取向特点,以便于将其作为依据,探讨出相关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各种要素之间衔接特点、影响特征与内容,明确影响的次序,分析各种内容相互关联情况,以便于总结相关的衔接规律,为更好的开展各种工作夯实基础。在中等与高等相关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衔接模式的合理设计,明确现实教育中是否存在问题,并按照理论与以往的经验,从体制层面、制度层面与操作层面,严格设计相关的衔接机制,设计出相关的开放类型衔接模式。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域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积极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在各种教育相互衔接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建立相关的衔接机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地方电大相关教育工作特点与规律等,正确的进行终身教育视野之下中等和成人高等教育的衔接,利用合理的衔接方式改善相关的机制,提升各方面教育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影响因素

(一) 培养目标方面的影响因素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主要目标就是可以培养生产方面、管理方面与服务方面的一线技能操作类型、技术类型和技术开发类型的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职业教育方面的目标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对劳动人员专业素质、就业形式、就业结构等均提出很高要求,在此情况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会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在地方电大方面中等和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因素,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交际合作能力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以此更好的完成相关教育任务[2]

(二) 生源的差异性因素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课程之间的衔接属于学历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之间呈现相互衔接与融合的态势。在每个职业教育的阶段,课程标准的设计不仅会受到学制相关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参考相关行业标准、技术等级,不仅是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入口与出口标准,还属于课程标准方面的客观体现。上个世纪末期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中等与高等院校教育培训相互融合的衔接体系,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可以结合各种标准与技术水平,利用正确的方式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学工作质量,保证所有教育工作的效果符合要求,并提升相关的工作效果,保证教育工作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但是,目前在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职业标准衔接问题,不能确保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 学制方面的因素

(四)着眼长远,加强对旅游产业的专业化管理。引进成熟的旅游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力整合旅游相关要素,积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创造体验式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景点的“寓教于乐”功能。以规范化、现代化的标准对唐山中心区的文化旅游景区进行整体提升。更要强化统筹文旅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地管理和全要素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责权对等、科学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中心区旅游产业竞争力。

①课程的有效衔接思路。要求在中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按照高等职业院校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需要确保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等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水平。一般情况下在教育领域中应该按照中等和高等职业特点,在中职院校中设计文化素养的课程、应用类型的公共课程,根据地方电大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标准等,正确的开设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中应重视职业等级标准方面的有效整合,遵循层次性的课程衔接原则,预防出现课程内容重叠的问题[6]

(四) 职业标准因素

一般情况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领域相互衔接的结点,生源差异则属于课程衔接的起源,目前我国在中等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生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培养教育对象通常是初中应届生、社会青年人群体、普通高校起点学生等等,如果按照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培养,到最后可能会导致培养路线存在差异。主要因为在中等与高等职业院校选择生源的过程中,所设定的标准不同,专业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所设计的课程内容、知识内容等缺乏有效衔接,如果不能正确的进行调整和配合,将会对相互之间的合理衔接产生影响。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到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教学之前设计“桥梁”课程,为学生讲解关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知识,还有基本性的专业理论、技能等等,这样就会导致浪费过多的教育资源,难以根据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和规律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指导工作。

(五) 学历教育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主要采用学历类型与职业标准类型的教育形式,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不仅可以掌握各种等级的行业技术资格,还能够获得相关的学历证书。而当前在中等与高等职业课程衔接的过程中,受到学历教育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课程、技能、文化基础、公共素质等教育衔接问题,不能确保整体教育工作效果与水平[1]

(六) 社会和经济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在职业教育的领域中培养目标与规格,具备一定层次特点,根据职业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来讲,可以将其划分成为初中高技术层次,主要就是中职类型、高职类型、本科类型与研究生类型的教育。对于中职类型的教育而言,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成为技能型的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要求学生掌握更高的技能,成为职业工作领域中的人才,在此基础上的本科类型和研究生类型的教育领域中,强调学生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其综合素养,甚至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和决策能力,可参与到职业领域的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对相互之间衔接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因为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设定的教育标准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将中等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有机整合,呈现出阶梯类型的渐进性教育培养目标。

四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的构建

(一) “一站式”衔接

依据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性评估,其关注的重点是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量,它客观反映出高校的办学实力。而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性评估,将评估建立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从投入的差异看产出结果的不同,反映一所高校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效果。相对性评估可为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提供客观依据,为政府实施高校拨款提供参考,让有限的资源投向那些办学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校。

此类衔接方式的特点表现为: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之间有机整合,实现统筹规划的目的,编制出相关的一站式类型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机制。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不仅要全面分析初中起点相关学生的差异性,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应该达到高职院校方面的文化素质要求,根据知识的认知特点、规律等合理的设计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该结合技术等级特点,从专业入门方面的水平到初级技师的水平入手,阶段性的对专业类型与技术类型的课程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在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衔接期间,不需要设计“分水岭”,而是要按照教育特点,贯通性的进行教育,以此呈现出有效衔接目的。此类教育模式适合应用在初中毕业但是未能进入普通高中、文化知识较低的学生群体中,此类学生没有进入到高中的学习中,也未能接受其他职业教育培训,所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需要从头开始,有助于解决基础知识和能力薄弱学生的学习问题[4]

(3)必须保证水封排气内水面的高度。水位过高,炉内压力增加,水封有可能不能顺利排气。水位过低,水封密封效果降低,一旦无水,后果非常严重。

(二) “对口提升”衔接

此类衔接方式主要用来进行对口招生对象的培养,学生的起点是中职学校,对口的升入到高职学校中,也就是采用三年+二年的学制形式。在地方电大院校使用此类衔接机制,应考虑到中职学生毕业之后,文化基础课程达到基础性的水平,到高职院校学习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知识,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使用此类课程衔接机制,应该将中职的课程内容作为基础,针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设置,将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标准,设定成为高职院校的进入标准,利用对口招生考试的方式进行衔接,使得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各种知识[5]

在地方电大的中等和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使用“一站式”类型的衔接方式,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保证文化基础课程能够符合职业教育的水平,专业技术也可以达到具体的行业人才的要求,直接获取到职业的专业证书,并获得相关的技术初级资格证书[3]

直到前段时间去希腊的圣托里尼海岛餐馆,我对于死亡的定义才得以更新。看了传说中最美的日落,走过蓝顶教堂、白色小巷、彩色沙滩,嬉水在蔚蓝海滩边,我和同行的朋友乘兴随意漫步在伊亚小镇。海岛风情独特,引人入胜,可最令我惊叹的,还是几乎家家门前都可见的小玻璃柜。

其次,知识产权评议是确定产业技术政策和技术发展路线的重要指针,是实现技术发展“后发优势”和“弯道超车”的重要方法。通过知识产权评议,可以分析某一技术领域研究开发的总体态势、关键技术和技术发展路线,预测可能的技术创新点和突破口,从而为国家、区域和产业组织制定产业技术政策和创新战略,厘清技术发展路线提供支撑。③ GODIN R.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of Publication in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1996(25):587-606.

②课程的合理衔接依据。一般情况下,在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方面,对各种课程进行合理的衔接,主要依据就是:学生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熏陶,经历过相关的技术教育培训,专业方面呈现出定型的态势,甚至可以达到相应的从业技术标准;学生是通过统一考试录取,进入的规格十分统一,但是,相关的学习标准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要求,应该在高职教育之后才可以符合具体的从业标准;学生的所有中职专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完全对口,在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其良好的文化素质与理论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强其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操作素养,达到更高层次的职业水平[5-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 autonomy,the students can beencouraged tolearn thematerialsin other fields.

③课程衔接的具体对策:在地方电大的中职与成人高职院校教育衔接过程中,应该做好课程方面的衔接工作,各级部门均应该统一制定相关的对口人才培养计划,联合深入的进行课程体系研究,组织教育专家开展交流活动与沟通活动,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并统一相关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对口课程衔接目标[8]

(三) “螺旋式”衔接

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螺旋式教育衔接机制,主要就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在统一的考试之后进入到高职院校,三年以后,可以利用专升本的统一考试,或者是专接本的统一录取,进入到本科院校学习知识,获取相关的专科以及本科类型毕业证书,学年制是三年+二年+二年。采用螺旋式的教育衔接机制,应在高职院校中设计相关的文化课程对接模式,保证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达到良好的毕业水平,符合本科方面的基础文化教学要求,在本科教育之后,专业能力有所提升,文化素养与基础技能等均可以达到具体的普通本科毕业生的相关标准,专业技术能力可以符合中等技师的相关标准[9]

采用螺旋式的衔接机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文化基础课程是将高中毕业标准作为基础内容,设计相关的提升类型的课程,具有螺旋上升性的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文化知识,全面增强整体的技能水平;使用此类教育衔接机制,相关专业课程以及技能类型课程都需要将零作为起点,设计专业入门一直到相关初级、中级职业技能水平的理论课程,还有技能类型的操作课程,相关内容也需要呈现出螺旋式的升级特点[10]

使用螺旋式的教育衔接机制,可以设计两站形式的教育模式,第一站就是高中领域到高职院校领域,第二站就是高职院校领域到高职本科领域,在课程衔接过程中应该统一相关的进入标准,明确具体的考核要求与课程设计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问题,更好的提升课程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11]

(四) “梯形”衔接

“梯形”类型的教育衔接机制,适合应用在初中起点、文化层次和职业教育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其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其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业操作技能,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保证专业技能可以符合行业的技能要求[12];其二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文化课知识方面,学习水平符合标准,专业技术方面能够满足具体的要求;其三就是培养出专业技能符合要求、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才,文化课程的学习水平很高,符合高职院校的毕业标准;其四就是培养学生的高级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等等,使其技能符合标准。在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中,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均需要呈现出“梯形”的特点,各种教育内容相互递进,以此更好的培养地方电大学校的优秀人才[13]

五 结语

在地方电大教育工作实际发展的进程中,应在终身学习的视野之下,正确的开展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工作,设计相关的衔接机制,编制完善的计划内容,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此增强各方面的工作效果,将不同教育衔接机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根据地方电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更好的进行教育,以此提升整体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爱闻,朱起民.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维度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0(3):75-81.

[2] 林瑛.终身教育视野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思路[J].成人教育,2016,36(3):89-91.

[3] 李兆允.终身学习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J].成人教育,2016,36(3):83-85.

[4] 孙平.论高职教育中精神成人与专业成人的统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6):136-140.

[5] 黄琴.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5(12):261-355.

[6] 赵研.务实总结 关注热点 引领方向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职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常委扩大会议[J].中国建设教育,2017,22(4)55-144.

[7] 张爱梅.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就业培训中的模式与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6,5(3):93-96.

[8] 韩连权.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高职成人教育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科技资讯,2016,14(27):81-82.

[9] 马向尧.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与融合[J].中外交流,2019,23(7):66-144.

[10]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8年年会在福州召开[J].职教论坛,2018,5(12):44-88.

[11] 张雪彦,李亚婷.河南省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推介会在郑召开[J].河南教育(职成版),2018,25(11):63-122.

[1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分会首次研讨会召开[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11(9):152-211.

[13] 邵东风,刘梅梅.传承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思政进课堂"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卷宗,2019,9(6):231-322.

[14] 张翠萍.浅谈开放大学建设与终身教育协调发展的设想[J].教育现代化,2016,3(30):91-92.

本文引用格式: 施惠燕.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研究——以衔接地方电大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9):272-27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9.091

作者简介: 施惠燕,女,汉族, 浙江台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

标签:;  ;  ;  ;  ;  ;  

终身教育视野下中职教育与成人高职教育衔接机制研究-以衔接地方电大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