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险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十多年以来,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于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维持社会稳定,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而言,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1.基金入不敷出。从静态上或短时期内观察,无论是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或滚存结余,还是占社会保险基金90%以上的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或滚存结余,其增长势头均不缓。然而,从动态上或长时期内去分析,结果却迥然不同,即基金入不敷出。这是因为,一方面离退休人员增长过快,使离退休费用高速增长。1990—1996年离退休人员的保险福利费用由472.4亿元增加到1817.8亿元,年均增长达25.18%。此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工资替代率过高也是造成基金支出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超过80%,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只有40—60%。另一方面,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失业保险金支出呈几何级增加。1997年9月底, 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也由十年前的0.88亿元上升到30多亿元。而据有关部门测算,在近三年内,我国下岗职工将达2000万人,失业率大约在7%以上。若加上农村失业人员, 失业率则是两位数的指标。面对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此外,由于社会保险采取非市场分配的形式,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约束及行政手段约束力又有限的情况下,分配主体之间就难以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也容易发生膨胀。

2.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城乡结构不合理。1997年我国城乡从业人口达6.96亿,其中,城镇从业人口为2.02亿,占29%;农村从业人口为4.94亿,占71%。城镇与农村从业人口之比为1∶2.45。然而,社会保险覆盖面在城乡之间却是异向而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城镇,约有1.1亿多人口享有一项或多项社会保险,约占城镇从业人口的50%以上;而农村只有近7000万人享有非常有限的养老保险,仅占农村从业人口的14.1%。二是行业结构不合理。在不同的行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不同的企业(国有、集体、三资等)之间,从基金筹集与使用来看,均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三是国家、企业或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结构不合理。即国家、企业筹资过多,个人缴费过少。

3.筹资陷入困境。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劳动者和政府三方,其中,企业担负着筹资的大部分责任。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在社会保险统筹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经营很不景气,在收缴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按时足额缴纳其所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出现了实缴率逐年下降而拒缴率或欠缴率逐年上升的现象。例如,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收缴率1994年为90.5%,1995年为90.0%,1996年则降低到87%,有的地方还不足80%;在拒缴率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除企业效益确有下降外,其实质还是筹资面过窄所至。因为,目前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筹资对象基本上限于城镇国有企业,对于养老、失业、医疗等费用负担较轻而效益又较好的城镇非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尽管各界均早已提议应将其纳入统筹范围,以体现风险共担、社会互济的原则,但收效甚微。

4.保值增值无望。保险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问题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良性运行的问题。整个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是由地方甚至是县、市社会保险机构分散管理。这样,就出现了要么基金太少无法投资;要么有一定积累的基金,但基金的运作、投向与获利又常常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地方利益的驱动,甚至挪用、贪污、投资收不回的事件时有发生。基金的统筹层次低,既不利于集中调剂基金,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也不利于集中投资,从资本投资市场获取社会平均利润,使基金达到增值的效果。二是利率下调使现有的结余基金出现贬值。根据现行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并获得利息。然而自1996年以来,银行存款利息连续五次下调(国债也随之下调),假若将800多亿元提留二个月准备金后,按规定80 %用于购买国家债券,20%用来存入银行,则利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基金的利息就要亏损几个亿。三是个人帐户名义积累额归个人所有,无法集中统一投资于资本市场,参与社会利润的分配。

5.保险水平过低。一般而言,社会保障的水平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过低。保障水平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既容易降低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也容易形成国民的懒惰思想。然而,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漏,社会保险基金又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在支出总额上虽然超越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在保障劳动者个体方面却显得总体保障不足和水平过低。保障的仅仅是城镇国有企业的职工与少数集体企业的职工,以及事业单位的职工,对于大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其他非国有企业职工与农村劳动者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表现出总体保障水平的低下。

6.管理缺乏规范。其表现在:一是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管理成本高。在1998年以前,因社会保险是分部门管理、分级管理,管理机构出现严重的重叠设置,管理人员也大幅度上升。由于机构与管理人员的逐年增加,管理成本迅速上升。如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成本1986年—1992年平均占总基金的30%以上(在国外一般为3—4%)。在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基他社保基金方面, 其管理费用一般应按基金收入的2%提取,但实际超过了3%,是国际上一些国家的5—6倍。 二是挥霍浪费、挪用挤占甚至贪污基金的问题相当严重。如湖北省截止到1997年底,被挤占挪用的基金数额达1.5亿多元,被挪用的基金目前除清收回1/5 外,剩余的4/5仍然不能回归到位,有些已经形成了死帐、呆帐。此外,在基金的收取与发放过程中,还存在着人情交易的现象。

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不加快改革步伐,重塑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可能危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懒情持续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基本对策:

第一,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居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二,应当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机构,从投资方式、投资结构、投资比例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即实行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经营管理分开的制度,使行政管理部门仅仅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责,监督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分配和使用;而基金经营机构则在保证基金正常支付和安全流动的前提下,遵循“宽渠道、按比例,低风险、高回报”的指导性原则,将社会保险基金分散营运,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如除购买国债外,还可以投向证券、不动产、业绩好的公司债券、定期抵押放款等收益率比较高的投资项目上,以便在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保值的同时,获得数额比较可观的增值。

第三,尽可能地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除了开辟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途径以达到基金的保值增值的效果外,还应拓宽基金的其他来源渠道,即:一是加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使社会保险制度包揽城乡所有劳动者,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二是扩大职工个人的缴费比率,做到权利与义务相一致。三提扩大财政投入,即使不能直接分担社会保险费,也应当由财政承担起对社会保险管理运行费用的拨款责任,避免侵蚀社会保险基金。四是培养基金源泉,要像培养税源一样来培养社会保险基金的源泉,如帮助企业减少甚至杜绝亏损等等。

第四,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警系统,深化对基金财务危机警戒线的研究。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办法,建立规范的基金收支预警模型,依据诸如GDP指标、财政收支、平均工资、通货膨胀率、 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及其指标体系,以及基金收缴率、老年人系数、失业率、投资收益率、基金贬值率等有关社会保险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确立社会保险基金预警张,及时发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预警信息,使社会保险部门及各级政府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

第五,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审计、统计制度的同时,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并使之相互协调,以有效地堵塞政策空子和漏洞,使社会保险基金领域中的违规违法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同时,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以改变管理人多而效率低且不安全的局面。

标签:;  ;  ;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