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仪,罗立(通讯作者),王芳

试析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仪,罗立(通讯作者),王芳

李 仪 罗 立(通讯作者) 王 芳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400)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了正常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风险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风险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从根本上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48-02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逐渐提高,导致医疗纠纷不断,这样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创伤,而且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致使医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而将风险护理引入到日常护理管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能避免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75岁,平均年龄为45.6岁,其中小学文化患者6例,初中文化15例,高中文化18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73岁,平均年龄为44.9岁,其中小学文化患者8例,初中文化17例,高中文化13例,大学文化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了正常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风险护理,具体的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如下:

1.2.1 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医疗机构要采取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主要目的是对医院的各项风险护理工作进行干预,而且对于可能出现护理纠纷的环节给予特别的关注,尽可能避免医疗过程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全护理风险机构,其主要由护理部、各个科室护士长、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构成,实施岗位责任制,从而有效的避免各类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要求机构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及时制定预防和解决措施,避免各类医疗纠纷的发生,尽可能将医疗损失降到最低。

1.2.2 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

护理记录的书写属于风险护理工作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其对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定期对护理记录进行检测和监督,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善,对薄弱环节加强控制,对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

1.2.3 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不仅要完善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而且还要尽可能的落实到各个环节,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而且领导人员还要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同时,风险管理制度还要尽可能的与实际护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并认真采纳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意见。

1.2.4 加强对高危护理环节的监管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高危护理环节进行监督,积极分析护理纠纷诱发的因素,避免问题重复性的出现,从而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大化。护理管理者还要定期对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护患纠纷的原因,开展研讨会,提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的预防高危护理风险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5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的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风险高发环节,要安排好护理人员的休息和排班,避免护理人员由于过度疲劳而影响工作质量,导致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护理交接班过程中,对护理内容及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的沟通,尤其在风险高发期间,如双休日、节假日等,要重视对护理人员排班,增加护理工作人员,降低护理压力,从根本上避免由于人员短缺而造成的护理风险。

1.3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和总结。护理满意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标准,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采用了SPSS15.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数据采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如果P<0.05,则反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表2所示。

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

实验组3935(89.74)4(10.26)0(0.00)

对照组3924(61.54)12(30.77)3(7.69)

P <0.05<0.05<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对比[n(%)]

组别例数护理投诉护理差错

实验组394(10.26)7(17.95)

对照组3910(25.64)19(48.73)

P <0.05<0.05

3 讨论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的医疗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其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导致医院的声誉受到损伤。因此,医院各个部门要对护理风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护理环节的监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等来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医疗机构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和培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卫生,降低各类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治疗和护理的工作效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10.26%)和护理差错率(17.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和48.73%,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护理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意识,尽可能将医疗纠纷降到最低,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各大医疗结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不仅可以有效的减低了各类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4(1):132-133.

[2]刘玉静.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5(2):87-88.

[3]刘迎春.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2):34-35.

论文作者:李仪,罗立(通讯作者),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试析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仪,罗立(通讯作者),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