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论文_秦利恒

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论文_秦利恒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99

摘要: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个人健康有较大危害,临床要做好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的预防、管控,配合诊疗护理限制其影响与危害。

关键词:胸外科;开胸手术;心律失常;影响因素

心律失常作为胸外科开胸术后的典型并发症,对患者个人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为降低患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患者存活率与生存质量,做好心律失常的发生因素研究与治疗护理对策有重要意义。

1.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

心律失常作为胸外科开胸术后的变形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有较大影响,要结合临床实践与报道资料明确心率失常的发生影响因素,以便在掌握病因的基础上做好预防管理,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有力支持。胸外科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疾病因素、患者高龄、术后缺氧等因素相关。

患者手术方式对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有较大影响。开胸手术中若患者实施肺部切除,在血管床减少的情况下心脏运行负担会加重,这也是导致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开胸手术的手术方式及目的决定了对患者心脏神经丛的损伤范围,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损伤范围越大、患者身体负担越严重,术后发生几率就越高,比如手术操作中刺激心包或肋间神经等会导致反应性循环功能障碍,或者迷走神经高位切除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这些都会增加术后心率失常发生几率。因此,为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必须做好对术式的选择,在手术操作期间减少对脏器与神经丛的损伤,避免长时间手术,以精神、轻柔的操作避免过度牵拉组织或挤压心脏,在手术完成后必须及时做胸腔引流及胃肠减压,以免压迫心脏导致心率失常。

患者个人疾病对于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也有较大影响。开胸手术中最常见的肺部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在3%-20%左右,主要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术前若患者并无心功能异常方面的疾病,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在23%-25%左右,若患有相关疾病,术后几乎都发生了心率失常。患者术前若肺部功能严重受损,伴有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术后胸腔环境改变,增加心脏舒张与收缩压力,导致负荷增加发生心率失常,同时,手术中若输液过多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或者心肌缺血等情况,引发心律失常。

高龄患者是临床开胸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的典型群体,这类患者因年龄较大、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因此心肺功能较弱,更易发生各类并发症,且高龄患者普遍有有三高表现,术后早期因为血液黏性增高、血压血脂血糖波动等导致手术耐受较差、心脏代偿功能不佳,从而引发术后心律失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报道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术后心率市场发生率持续递增,70-75岁年龄段患者发生几率高达40%-50%,提示临床手术要做好这类患者的重点监测与管理。

术后缺氧作为开胸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键要素,主要是肺部功能受损或切除肺部手术患者换气功能受影响,食管手术损伤肺脏影响胸腔环境,从而引发内部缺氧导致胸腔压力增加,过快的呼吸频率刺激牵张功能变化,引发心率失常。

2.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诊疗研究

临床中有关胸外科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研究有很多,对发生的高危因素、诊疗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临床某报道以本院64例开胸手术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普胸外科患者做研究对比,得出了普胸外科患者中高龄、吸烟、术前低肺功能、肺部切除、术前并发症、淋巴清扫是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心外科患者中高龄、病变部位过大、动脉轨道建立时间长为高危因素,提示胸外科开胸手术治疗中必须做好术前准备与患者管理,以管控高危因素,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危害。临床实践报道显示,休克时间、术前并发症、心脏修补时间、术中、术后补盐量多少、水电解质失衡、吸烟以及高龄是胸外科开胸手术心率失常发生的高危因素,心外科则主要以动脉轨道建立时间长、病变部位大为主,报道结果较为一致,尤其是淋巴清扫,在多个临床研究中都证实了该因素是导致心率失常的高危因素,需要加以注意。

某报道按照患者挂号顺序将开胸手术患者分为有无发生心率失常两组,对比术中及术后监测情况发现,良好的术中管理、生命体征监测、血流状况调整均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几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临床实践证实,患者在实施胸外科开胸手术前后,为预防常见的心律失常并发症,术前必须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管理与高危因素管控,配合术后贴切到位的护理、监察与治疗以减轻心率失常危害。有报道对76例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是诱发心率失常的典型因素,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指导并配合基础护理与呼吸道管理等,可迅速恢复自主心律、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提示了积极的干预护理可显著控制心律失常对患者康复的危害。

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预防、诊疗与护理要做到全面入手、加强管控。要利用多功能监护仪了解患者心电功能变化情况,配合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一旦出现要立即结合患者情况做针对性处理,有必要者实施胺碘酮等药物治疗,给予镇痛、吸氧、输注血管活性药等治疗,对抗心律失常,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以避免病情恶化。患者发生心率失常后要做好呼吸道护理管理,配合有效镇痛减轻恶性心率失常发生几率,考虑到此时患者心理负担通常较重,容易因心理应激增加并发症危害,因此要在实施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心理指导。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与表现,配合患者心律失常波形变化监测掌握治疗护理进展,以及早发现病情突变情况,最大限度的降低心律失常危害,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较为常见,临床中要把握好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管控,配合周到的诊疗护理以降低心率失常危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鸿运.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4(2):64-64.

[2]禹京勇.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4):81-82.

[3]杜容宇,靳永欣.胸外科开胸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77-78.

论文作者:秦利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论文_秦利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