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_何霞

(汉源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3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剖宫产全身麻醉下使用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剖宫产住院病患,均存在腰硬联合麻醉禁忌症。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观察组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比两组产妇手术安全性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差异性。结果:随着剖宫手术的进展,在气管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显著升高,BIS均显著下滑。在胎儿娩出后,观察组BIS、心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生1分钟及出生5分钟时Apgar评分分别为(7.29±0.36)分与(7.64±0.48)分,观察组分别为(8.31±0.42)分与(8.97±0.31)分。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间为(5.58±1.03)min,观察组仅需(3.67±0.94)min。血氧含量方面,观察组达到(30.89±2.74)mmHg,对照组为(27.21±3.58)mmHg。结论:相对于丙泊酚而言,吸入麻醉七氟醚在手术安全性上更高,更适合用于麻醉诱导。

【关键词】剖宫产;全身麻醉;麻醉诱导

Comparis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anesthesia induc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fo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in cesarean sec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40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there are contraindications to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control group used propofo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even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and maternal neonatal health status differences. Results: with the progress of caesarean operation, tracheal intubati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IS significantly decline. After fetal deliv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BIS,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ntrol group was 1 minutes and Born 5 minutes when Apgar scores were (7.29 + 0.36)% and (7.64 + 0.4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31 + 0.42)% and (8.97 + 0.31). The control group of neonatal birth time (5.58 + 1.03) min, on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3.67 + 0.94) min. the blood oxygen cont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ached (30.89 + 2.74) mmHg, the control group (27.21 + 3.58) mmHg.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ropofol,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in seven operation safety is higher, more Suitable fo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general anesthesia; anesthesia induction

对于存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骨盆过小、胎儿过大等在选择自然分娩时存在危险性的产妇而言,剖宫产手术无疑是最佳选择[1]。但由于产妇自身身体状况,部分产妇无法实现腰硬联合麻醉,因此需通过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无形中加大了手术风险[2]。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在全麻剖宫手术中采用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住院病患共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产妇年龄区间处于24-34岁,平均年龄(28.74±2.19)岁。观察组产妇年龄区间处于23-34岁,平均年龄(29.03±2.21)岁。两组产妇均属于存在腰硬联合麻醉禁忌症,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产妇术前均禁食 8~12 h,入室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液。 常规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导尿,消毒,铺巾,新生儿吸引器等切皮前工作准备完善后,行麻醉诱导。 对照组根据患者体重,按照2mg/kg药量静脉注射丙泊酚,将瑞芬太尼以1ng/ml浓度靶控输注,按照1.5mg/kg药量给予琥珀胆碱。完成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通过七氟醚实现维持麻醉。待胎儿成功娩出后,追加2mg咪达唑仑以及20μg舒芬太尼。

观察组在密闭状态下按照每分钟6L氧气联合8%七氟烷模式,直到产妇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处于1.0MAC以上。将瑞芬太尼以1ng/ml浓度靶控输注,根据患者体重,按照1.5mg/kg药量给予琥珀胆碱。

1.3观察指标[3]

以BIS监测麻醉深度,比较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开始手术、娩出胎儿时患者BIS、心率、血压情况。以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情况,分数越高表示越健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安全性

统计在不同时间点患者BIS、心率、血压情况,显示随着剖宫手术的进展,在气管插管时心率及血压均显著升高,BIS均显著下滑。在胎儿娩出后,观察组BIS、心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2.3新生儿健康情况

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间以及血氧含量,显示观察组可在更短时间内分娩胎儿(p<0.05)且血氧含量更高(p<0.05),详见表三。

3 讨论

在产科分娩中,剖宫产属于常见手术方式,仅次于然分娩,对于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对生产方式有特殊要求的产妇而言,剖宫产可通过手术方式帮助产妇娩出胎儿,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危险[4]。通常剖宫产大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完成,但部分产妇存在禁忌症,因此需通过全身麻醉方式完成手术,无形中加大了手术的风险。若产妇术中存在心律、血压的较大波动或麻醉深度控制不当均可能产生手术危险。虽然近年来我国剖宫产比例呈显著性下滑趋势,但由于产妇存在椎管内阻滞失败、椎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异常、对自然分娩存在明显恐惧感等因素影响,气管内插管状态下实施全身麻醉完成剖宫手术仍屡见不鲜[5]。这一手术的关键在于在确保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全身麻醉下肌肉松弛、镇痛镇静之类的基本要素,合理选择麻醉诱导药物,尽可能降低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

丙泊酚是目前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为理想型药物,具有血浆清除率高起效快、脂溶性高、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下滑、无精神症状、麻醉苏醒平稳等多种优势,且极少数会造成产妇发生呕吐恶心感[6]。丙泊酚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在注射药物后可迅速穿透胎盘屏障,在穿透的过程中药物有一半以上会被肝脏迅速代谢,药物到达脑组织的血药浓度已经维持在较低的安全水平,因此并不会对新生儿产生较明显不良影响[7]。临床上还可用异丙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但该药物在镇痛效果上较差,若单独应用则无法令产妇承受切开皮肤以及气管插管时的强烈刺激,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短时间内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胎儿及产妇健康。在肌松药物的选择,琥珀胆碱起效快、作用强、时效短、为超短(速)效肌松药,适用于饱胃病人快速气管内插管,其对新生儿影响小,可安全用于产科麻醉。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属脂溶性,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新生儿体内有此酶;其作用时间短,消除快,消除半衰期3-10min,清除率40mg/kg/min,重复或长期使用无药物蓄积。七氟醚的全麻效能高,MAC在成人为1.71%,使用需联合氧气完成麻醉,主要通过吸入方式来实现麻醉效果。七氟醚的气味较小,在为患者吸入处理过程中可迅速发挥药效[8]。但需要注意的是,麻醉医师在处理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严格控制七氟醚的浓度,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9]。根据产妇自身状况,若产妇存在癫痫和肝肾功能不全情况则应慎用七氟烷。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开始手术、娩出胎儿时,对照组患者BIS分别为(89.36±5.38)、(56.27±7.31)、(48.37±7.12)、(45.84±5.28),同期观察组分别为(89.31±4.7)、(59.63±6.17)、(50.37±6.23)、(48.38±4.30)。可见在全身麻醉下,由于对照组属于持续性麻醉,剖宫产手术期间通过七氟醚实现维持麻醉。待胎儿成功娩出后追加咪达唑仑以及舒芬太尼,该组产妇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及种类更多,产妇受到麻药的不良影响可能更大。心率方面,对照组产妇不同时间点下心率分别为(70.42±5.28)次/min、(84.28±4.85)次/min、(69.13±6.21)次/min、(73.38±5.38)次/min,观察组同期分别为(71.26±6.17)次/min、(83.11±8.36)次/min、(69.37±4.57)次/min、(83.27±4.65)次/min。随着麻醉药物药效的发挥,产妇心率会逐渐减弱(气管插管时激增),但随着胎儿的娩出以及麻药的消退,对比可见观察组产妇心率得到了更快速恢复。血压方面,对照组不同时间点下血压分别为(116.75±5.89)mmHg、(128.42±5.39)mmHg、(108.53±4.17)mmHg、(123.33±5.72)mmHg,观察组同期分别为(117.47±6.11)mmHg、(125.57±7.02)mmHg、(104.27±5.36)mmHg、(108.58±5.04)mmHg。可见在娩出胎儿时,观察组产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此时观察组产妇未发生血压偏高状态,手术安全性更高。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这一评分是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权威性判定方法,分数越低表示新生儿出现呼吸、心跳、血压等方面危险的可能性越大。本次研究中以新生儿出生1分钟及5分钟两个时间点为判定对比时间,显示对照组Apgar评分分别为(7.29±0.36)分与(7.64±0.48)分,观察组分别为(8.31±0.42)分与(8.97±0.31)分。可见观察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更优。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间为(5.58±1.03)min,观察组仅需(3.67±0.94)min。血氧含量方面,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血氧含量更高,达到(30.89±2.74)mmHg,对照组为(27.21±3.58)mmHg。

综上所述,在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将麻醉诱导方法选择七氟醚吸入诱导在安全性上更具保障,对于生产安全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有益。

参考文献:

[1]尚志杰.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v.34 13:35.

[2]苏志源,陈郡兴,陈裕中,刘先保,谭正玲,詹鸿.不同靶控输注方法全身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v.35 10:1542-1545.

[3]高瑞华,纪凡层.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母脐血中缺血修饰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J].医学综述,2016,v.22 07:1430-1433.

[4]陈适,彭秀兰,易能芬.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6,v.21 02:390-392.

[5]刘悦,白耀武.不同靶控输注全身麻醉诱导方案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v.8 05:61-64.

[6]杨武,陈小丽,赖峰,陈梓斌.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v.12 34:28-29.

[7]张秀玲.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v.15 25:73-74.

[8]吴信真,郑修文,欧阳碧山.瑞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的麻醉诱导研究[J].海南医学,2011,v.22 18:57-58.

[9]吉同祥.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24:69-70.

论文作者:何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不同麻醉诱导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_何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