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视阈下的河南省经济-能源-环境问题研究论文

绿色视阈下的河南省经济-能源-环境问题研究

田茂德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 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河南省积极推进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其面临着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以绿色发展为视阈,结合3E系统对河南省经济、能源与生态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这对河南省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旧能源转换、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能源;生态

进入新常态以来,河南省正在由“高增长”向着“结构优化”方向转变。在借助制度红利和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市场逐步扩展,空气质量得到提高。但在全国省域中,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积极落实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完善,新旧能源的结合利用,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通过研究3E系统,发现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如何找到三者的平衡点和适度区是河南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以绿色发展为视阈,兼顾经济、能源、环境三者关系,这对河南省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河南省经济-能源-环境发展现状

经济方面。近年来,河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快速,在借助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契机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7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44552.83亿元,较2016年增长7.8%。2017年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占比为9.3:47.4:43.3,呈现“二三一”的形态。纵观近年来,河南省经济总体趋于上升态势,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基本保持平稳;人均生产总值较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增长空间较大;三次产业均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第一产业占比不断减少,第二占比也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

能源方面。2017年河南省能源生产总量为1009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河南省能源消耗总量为229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8%,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结合能源生产和消耗两方面看,能源生产总量小于消耗总量,原煤占比两方面均占到很大比重,为主要能源产耗对象。另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工业是河南省能源消耗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表1 2017年河南省能源生产及消耗占比情况

生态环境方面。至2017年,河南省森林面积达到409.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4.5%。用水总量达到233.77亿立方米,废水排放总量为40.9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3.0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6.21万吨。另外,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6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6.29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22.34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684.71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1537.2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3%,处置量2768.87万吨,处置率为17.5%。综上,水资源使用和排放量方面,城镇生活都占到很大比重,其次是工业和农业;大气和固体废物方面,在各种来源中,工业方面成为主要的排放对象。

2 河南省经济-能源-环境关系分析

河南省经济、能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找出两两之间的关联性,如图1。能源与经济关系反映在: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投入,形成市场价值,促进河南省经济数量增加,对经济有着正效应;经济发展初期对传统能源依赖较大,其消耗量随之增加,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能源利用率提高、产能过剩以及新旧能源转换,能源消耗减少趋势。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反映在: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尤其是河南省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还较大,高排放、高消耗、高污染产生的“三废”对环境有着负效应;当造成环境污染后,会刺激政府更加严格的监管、带动新旧能源转化、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能源消耗会逐渐减少。

图1 经济-能源-环境关系图

为了实现东西联动发展战略,浦东开发在起步建设时就规划了在黄浦江上建杨浦、南浦、卢浦、徐浦、闵浦五座跨江大桥和外环、翔殷路、军工路、大连路、新建路、延安东路、人民路、复兴东路、西藏南路、打浦路等十条跨江隧道,并规划了将浦东浦西包容在内使之一体化发展的内环线、二环线、中环线以及后来确立的三环线。这就使得黄浦江两岸东西对应、珠联璧合、相映成辉:外滩对应陆家嘴地区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区,内环东西两地作为上海的商业商务中心城区,内环到外环之间的东西区域是上海大型居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在地。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占为9.3:47.4:43.3,其贡献率占比为5.8:44.6:49.6,其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0.4:3.5:3.9。可见,河南省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应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效率与推动作用;在供给侧改革环境下,逐渐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外向转移,发挥产业融合和产业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长度、拓展产业链深度;在新常态下,逐渐从粗放型、封闭性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开放型模式转变,形成长效经济增长机制;打造更多河南知名品牌,形成具有全国乃至国际行业竞争力的河南省地方企业。

第一,优化能源结构。传统能源面临着存量和发展潜力的制约、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河南省在能源消费方面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而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使用相对偏少,对比发达地区,其生产普及性和商业使用情况还不足。从长远发展考虑,必须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丰富能源的使用种类,实现多元化能源供给,推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循环利用技术运用,完善新能源开发和使用制度。

因此,河南省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和适度区,从而实现在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发展经济,通过能源的利用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

第二,发展新兴产业。河南省正处于优化和调整现代产业体系阶段,传统产业中的纺织、化工等对环境污染较大,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这需要打破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积极转型,对传统产业提质、加快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的步伐。在新常态形势下,更需要根植于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来发展如智能传感器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汽车电子产业、智能终端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5G产业等新兴产业。

3 绿色发展视阈下的相应对策

3.1 绿色视阈下的经济发展对策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反映在: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呈现负效应,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通过投入资金,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转变绿色理念、采用更好的防污治污手段,环境污染呈现下降趋势;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推动经济高发展,恶劣的环境则会需要经济付出更大的代价。

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印刷业、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再加上跨地域之间的艺术交流的日趋频繁,早年以地域为特征的所谓“南宗”“北宗”乃至“海派”“浙派”,其地域特征和艺术分野正在慢慢消弭,如果溯本求源,有些流派本来就是同源同宗,一些流派之间不过是同干异枝或是同源异流的关系。

3.2 绿色视阈下的能源利用对策

运用GEODA1.4.6对大连市主城区房价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研究,得出莫兰指数值为0.42,z得分较高为15.0,p值较低为0,说明大连市主城区的房价在空间上布局为集聚,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也就是价格高/高或低/低集聚。

第二,改善传统能源使用。河南省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工业用度,一方面对资源的负荷较大,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传统能源存在着高排放、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缺点,需要通过现代技术进行改善。无论是利用还是污染,河南省应借助当前良好的发展契机,利用制度红利,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改良生产方法,改进生产机器,从技术端提升能源使用率和转化率;废物进行多次或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和资源耗损;进一步加深产业融合、延伸能源使用链长度、增强产业集聚,从而降低能源的耗损率,探索更多的运用空间。

根据探索性因子的分类结果,因子6的归类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结构模型分析中将其剔除,避免结构方程模型无法适配。所得到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3,给出了6个显著路径的P值和标准化回归加权值SR(Standardized Regression Weights)。模型适配计算结果为:模型自由度为539,卡方值为1 152.11,卡方自由度比值为2.13<3.00,RMSEA值=0.056<0.080。

3.3 绿色视阈下的环境发展对策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积极防污处理,减少排污量,加强资源利用率;使用先进的生产机器和排污设备,提高防污技术,运用技术驱动绿色生产;转变经营理念,将绿色发展意识渗透到企业的长远规划上。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积极做好防污治理措施,严格监管、及时抽查、全面管理,运用大数据进行全程监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公开信息披露,明确企业责任,细化排污费用;加大防治投资力度,给予更多资金支撑,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

第二,提高环保意识。政府部门要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以防代治,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一方面要增强大众环保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理念,积极鼓励适度消费、绿色出行,倡导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要明确企业环境防治责任,积极引导企业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理念,将防治环节贯穿于整个企业行为中。

【参考文献】

[1] 李晓飞,赵黎晨,吕可文.基于VAR模型的河南省能源-经济-环境动态关系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1):48-54+71.

[2] 张黎鸣.河南省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51(03):440-446.

[3] 牛晓耕.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9-0212-02

作者简介: 田茂德(1988.9-),男,硕士,山东龙口人,助教,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标签:;  ;  ;  ;  

绿色视阈下的河南省经济-能源-环境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