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的应用论文_钟艳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510510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超声引导技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行长轴平面内超声引导,n=42)与对照组(行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n=42),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长轴平面内技术取得的穿刺成功率较高,可作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优选方案。

关键词:超声;感染性休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前言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可表现为全身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的重症,可导致患者各器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1]。因此,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来即时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改进以往置管方法中盲目性强、穿刺失败率高的弊端,近年来逐渐引入了超声技术用以辅助。目前,常用的超声引导技术有长轴、短轴两种,为针对这两种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笔者现结合我院实际病例资料展开分析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回顾性眼光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所采用的超声引导技术进行组别划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组间资料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组间资料()

1.2方法

采用便携式彩超(mindray)及高频探头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平面引导操作,根据实际需求对探头频率进行调整,控制在5~10MHz区间,患者遵医嘱保持去枕平卧位接受置管。

观察组:长轴平面内引导。取探头于患者头侧做一标记,探头呈纵向放置状态,取前臂远端桡侧处为下落点,适当调整位置,保持探头方向与血管走行的平行状态,便于对脑动脉进行判断。随后,注射点可为探头远心端近处,距离约控制在1cm左右,将中心静脉穿刺针置入即可。

对照组:短轴平面外引导。首先,保持探头的纵向放置状态,取垂直前臂轴线方向处为下落点,再以患者腕横线桡骨茎突旁为圆心,逐步扫查近端桡动脉位置及走行情况,判断桡动脉。随后,探头与超声平面外保持60°的水平线,并将中心静脉穿刺置入,直至回血后将穿刺套管置入,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监测即可。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超声引导下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作为指标进行比较;(2)观察两组患者在两种引导方案下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作为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通过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其中构成比数据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以P<0.05表示[2]。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n/%)

注: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从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特征来看,这一疾病的一大生理特点便在于可产生剧烈的炎性反映,且在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的情况下,极易构成恶性循环现象,即功能障碍越重,患者组织灌注越低,重则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从对症下药的角度出发,要从根源上缓解感染性休克症状,还需从针对组织灌注进行改善着手,但治疗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是直接影响病况发展的一大因素,亟需通过合理形式保持密切监测。

鉴于传统无创血压监测技术在准确性、连续性方面的弊端相对明显,目前临床上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监测已逐步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方式进行,测量误差相对更小,且在实时性、连续性方面更占优势[4]。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过程中,基于其有创性,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同时也难以取得百分百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于辅助设备具有较高要求。随着当前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普及,血管穿刺过程中同样能够采用高清晰的超声设备作为辅助,使穿刺过程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穿刺的不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达75%以上,这便意味着在超声技术的支持上,无论选用长轴平面内方案还是短轴平面外方案,都能够取得相对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与传统置管过程中的盲目穿刺相比,已经获得巨大的技术性提升。研究表明,通过长轴平面内引导方案作为置管过程的辅助手段,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到针尖的走行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可能对人体血管形成的损害,对于需要较高穿刺成功率的患者较为适用[5]。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因素相对较多,例如,另外有研究表明,从穿刺时长来看,短轴平面外这一超声引导方案相对更占优势,适用于对穿刺时长需求更严格的患者。因此,在实际选择中,还应注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充分结合穿刺时长、进针方向等因素进行考虑,使超声引导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结合本研究可知,两种超声引导方案中,长轴平面内这一方案能够取得一次穿刺成功率相对较高,可作为高成功率的首选方案;分别以两种方案实施超声引导的两组患者在感染、局部血肿两类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见两种超声引导方案在安全性方面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长轴平面内超声引导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具有着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于提高穿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安全性方面尚未发现明显优势,无需作为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郑喜胜.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监测仪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血杂志,2016,26(06):45-47.

[2]孟玉兰.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超声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104-106.

[3]邓开瑞.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2017,37(01):52-53.

[4]黄道政.床旁超声在高龄危重患者血液净化穿刺置管的应用观察[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11(22):695.

[5]董亮.经皮氧分压监测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3):265-267.

论文作者:钟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的应用论文_钟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