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术后采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何凤英

何凤英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人民医院 730300

【摘 要】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接受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2月,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接受鼻用激素治疗,对比2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2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10个月的鼻黏膜恢复、疼痛情况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0%),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接受激素治疗,可以减少息肉的复发,使鼻粘膜更好恢复,并可对其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使得鼻黏膜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鼻内镜;激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为患者实施治疗[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其鼻腔黏膜恢复需要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下进行[2],因此,在患者手术后,为其实施激素治疗来对息肉的生成进行预防,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接受激素治疗的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2月,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接受鼻用激素治疗,50例为一组。

实验组中,男女之比26/24,年龄范围为19岁-61岁,年龄均值为(37.89±11.23)岁。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7/23,年龄范围为20岁-60岁,年龄均值为(38.01±11.20)岁。

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2组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Wigand术式为患者实施治疗,对患者的鼻窦内、鼻腔内存在的息肉组织实施清除处理,并对患者的鼻窦窦口实施开放术治疗。

实验组术前对鼻腔进行常规处理,之后采用氟替卡松鼻喷剂进行1周的治疗,每天2次,每侧喷一次。术后使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术后48h后去除填充物,术后3天清理患者的鼻腔,并实施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其氟替卡松鼻喷剂使用剂量与术前一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出院后,嘱咐其每天采用氟替卡松鼻喷剂进行治疗,并对医嘱严格遵从,嘱咐其定期来院接受鼻腔镜的复查。

对照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方法与实验组一致,在其出院后,未为其实施激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3个月、10个月的鼻黏膜恢复情况(Lund-Kennedy评分评价,0分-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黏膜恢复情况越差)、疼痛程度(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价,0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疼痛程度越严重)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治愈:患者的疾病症状消失,为其实施内窥镜检查,显示其窦口开放良好,其鼻腔内黏膜已经上皮化,不存在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的疾病症状好转,实施内窥镜检查,显示其鼻窦内的黏膜存在部分肉芽组织形成或水肿肥厚的情况;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未改善,实施内窥镜检查,显示其存在术腔黏连,其窦口闭锁或狭窄;以治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Lund-Kennedy评分、VA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鼻黏膜恢复、疼痛情况

2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10个月的鼻黏膜恢复、疼痛情况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疗效

实验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0%),P<0.05。如表2:

3讨论

鼻息肉是一个慢性鼻窦炎的亚群,其是鼻窦和鼻腔黏膜因过度肥厚而出现的水肿改变,鼻窦炎变态反应、慢性发炎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病[3-4]。相关研究表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接受盐酸麻黄碱滴鼻液进行治疗,能够促进其鼻黏膜的恢复,但是疗效并不理想。

氟替卡松鼻喷剂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对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炎症因子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量,是术后常用的一种局部治疗药物。患者在用药后,药物可以从水样液体向稠厚、胶样的液体进行转变,可以较好覆盖患者的鼻黏膜,在到达其鼻黏膜后,其药物剂量能够达到100%左右,能够较好对其鼻黏膜的恢复进行促进,减轻其鼻腔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水肿程度[5]。同时,氟替卡松鼻喷剂能够将溶酶体膜、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增强,且可以对抗体的合成以及免疫反应进行抑制,减轻患者抗原抗体结合所致的酶促反应,特别是控制平滑肌收缩反应,具有更高的价值[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10个月的鼻黏膜恢复、疼痛情况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其中鼻内镜术后接受激素治疗的实验组,其改善程度优于术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0%)。结果表明,鼻内镜术后应用激素,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促进其术后疼痛程度的减轻,使得其鼻黏膜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激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症状的缓解以及鼻黏膜的恢复,将其疼痛程度减轻,对改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梓蓉,娄鸿飞,王成硕等.经鼻雾化吸入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338-2341.

[2]刘小凤,丁跃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上颌窦微生物感染的类型对鼻内镜手术近期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53(2):227-229.

[3]陈国静,蔡晓岚,李学忠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哮喘患者鼻内镜围手术期药物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5,29(3):35-38.

[4]朱俊所,马明.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5,19(9):1813-1815.

[5]徐丽华.鼻内镜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复发率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7,6(24):246.

[6]苏怡,谢景华,潘晓李等.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4):86-89.

论文作者:何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鼻内镜术后采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何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