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人口不断增长,由于人口的增多所以土地中用来建设建筑物的面积也相应会增加。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大,地质资源也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正所谓的“地大物博”,在不同的地区的地质土层也会不同,致使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土层会呈现出不同的土壤性质。对地面建筑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民建施工工作的前期,应该对所施工建筑物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勘察,特别是应该注意土壤的质量问题,保障在施工区域内没有不良地基土的存在,如果有不良地基土存在,是否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将问题解决已达到规定的要求。通过之前的相关工作经验,对不良土质进行相应的改造,尽量降低因为土质的原因对建筑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所施工项目的稳定性,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工民建;不良地基土;改造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个别区域地基土质不好将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工期和经济效益。实现对地基土质的改造,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提高地基土质的承载负荷力以及抗渗透能力,是保证工民建工程项目顺利建造的基础所在。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一旦出现不可逆的不良地基土质,将会改变该区域的设计图纸以及工期,使得该建筑项目不了了之,成为烂尾工程,造成各方面的损失。
1不良地基土对于工民建工程的重要性
第一,地基是工民建工程的主要承重结构,不良地基土稳定性差,导致工民建工程出现整体坍塌、倾斜、下沉的问题;第二,随着工民建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要求拥有更加稳定的地基,能够保证整体承重的均匀性。一旦工程施工中出现不良地基土,建筑工程整体的受力不均匀,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如建筑周边的地质结构也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第三,对于当前的工民建工程来说,要求具有更强的稳固性,由于工民建工程所面临的变动较多,当前人为活动的越发频繁也对于工民建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工民建工程出现不良地基土,其吸水性更好,在雨季时,不良地基土较强的吸水性为破坏地基的稳定性,从而使地基出现不规则的变形,最终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塌陷等。总之,不良地基土对于工民建工程而言,容易使其承重力变弱、吸水性变强、稳定性不足等消极的影响,严重影响工民建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基于先天的地质结构条件和后天的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具有的不良地基土质,其对于工民建工程项目的影响力不同,所采用的改造技术也大相径庭。本文主要将不良地基土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阐述。
1.1杂填土
杂填土是人为活动影响下所产生的不良地质结构,是工民建工程中的不良地基土质结构。目前杂填土主要出现在老城区和矿区内,是人群生产生活活动后遗留下的垃圾土,经过汇集之后,杂填土所造成的垃圾土结构具有丰富的特点,如成分复杂、规律性差。在建筑施工中,同一地区的杂填土在同样的承重下所表现出来的压缩性和承载力不同,因而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塌陷等安全问题。
1.2其他不良地基土
我国地大物博,地质结构性质各异,受到气候天气、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南方地区拥有大量的湿陷性黄土、软粘土以及饱和松散砂土等。如湿陷性黄土,在进行工民建项目施工之前,其土层结构异化不明显,但是随着施加外力,容易出现显著变形,因而不可控性较大;而膨胀土等不良地基土,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特点在于随着含水量的变化,土层整体结构、承压力都会发生变化,含水量多发生膨胀,含水量减少,地基收缩,导致地基结构出现变异,工民建工程坍塌或是断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常见的几种对工民建工程不良地基土改造技术
常见的对工民建工程的不良地基土改造主要有两大种,一是置换法,即利用土、现代材料等改变原有的不良土质;二是夯实法,主要是将不可控制的不良地基的结构进行固定,使其的结构形态符合工民建工程的静荷载力。
2.1置换法
置换法可以细分为换填法、强夯置换法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利用性质稳定的土、石回填不良地基土。通常情况下,工民建工程中首先确定地基中存在不良地基土的范围大小,其次是就近开挖天然砂砾,铲除不良地基土,利用天然砂砾置换。该改造技术中的重点在于控制换填的面积,还田深度不应超过两米;技术难点在于计算出工民建工程的整体负荷能力、变形数值,要求计算换填的砂砾的级配和含量的具体数值,确保换填完仍可以压实和拥有科学的沉降能力。强夯置换法主要是在地基深度进行填料,需要控制的是不同的土质打桩的大小深度不同,在孔内所添加的填料不同。特别注意的是,处理后的地基要求变形模量高,不受地下水影响,地基处理的深度最深可达到30m以上,当遇到不良地基土深度较深且工民建工程所承压较大的时候应该采用的方式。
2.2夯实法
夯实法是对不良地基的压实,确保压实后的地基结构均匀,改造原有动态变化大的土质结构,对于软粘土的改造技术就是采用夯实法,确保破坏原本松散砂土的变化性,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目前,夯实法的具体改造手段有压实法和预压法两种。压实法主要是利用外物,对不良地基土进行夯实,对于软粘土而言,利用重锤等工具,实现对单位内的不良地基土质颗粒进行碾压,确保土质颗粒固定成形,不会向四面移动;第二种夯实法是预压法,预压法是在经过夯实后计算出一定的静荷载力后所采用的一种对症下药的改造技术。夯实不良地基土之后,不良地基土的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其静荷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改造后的地质结构所能承受的强度仍是未知,因而通过静荷载力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去静荷载力,才能保证改造后的不良地基土不会因为受力增加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常用的预压法有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讲究边观察边预压,当地基下降和渗透能力符合设计标准时应该及时停止预压;真空预压法是在土中造成真空,按照设计差值,抽掉相应的水,从而使地基土更加坚固。
2.3加筋法
把抗拉性比较强的拉筋填到土壤当中去,通过进行大量的摩擦的方法产生应力。从而提高整个的土层的稳定性,从而使土层不出现变形的现象。并且在进行不良地基土进行改造过程当中,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选择抗压性能比较好的,摩擦力比较大的网状、丝状和条状的铝合金或者是合成的拉筋材料。
结论
地基工程对于整个工民建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地基土体本身的情况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座椅应该增强重视力度。不良地基改造技术是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出现不良地基土质时,首先是明确不良地基土对于工民建工程的重要性所在;其次要求对不良地基土进行辨识,不同的不良地基土质所采用的改造技术不同;最后提出置换法、夯实法这两种主要的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姜孝忠.对工民建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技术的分析[J].门窗,2012(9):165~166.
[2]曲建豪.工民建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改造的关键技术及实施要点略述[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69~70.
[3]闫晖.有关工民建工程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236.
[4]葛森.工民建不良地基改造技术研究[J].门窗,2017(1):192.
[5]张宣.工民建施工中对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探讨[J].民营科技,2014(04):179.
[6]李柯延.天津港东疆港区新建道路不均匀沉降及预防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4.
论文作者:贺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地基论文; 不良论文; 工民建论文; 土质论文; 预压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