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宋效晟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宋效晟

宋效晟 甘肃省临潭县流顺学区宋家庄小学 747500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教学模式,利用教科书运用讲授、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践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这是一个广大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现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利用信息资源的海洋,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应该成为学生的爱好,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学习,完全依靠教师与教材,缺乏主见与自主学习能力。我感到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出,因而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必须加大问题的提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解决上课时的具体学习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争论,这样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上《大海的歌》一课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海,根本无法体会海的神韵,所以在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放映录像,一望无垠的海面,海鸥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学生们立刻被广阔的海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画面继续播放:乘风破浪前进的海轮,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哗哗地声响……这种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眉宇间很自然地流露出美的享受,想急于阅读课文。抓住了学生这个心态,顺利地导入新课: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在唱歌,大海究竟唱什么歌呢?大家快快打开课文从中寻找答案吧!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课望尘莫及的。

二、应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语文课上的学习主体性

当今社会提出人才素质需要提倡主体性教育,它强调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而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现代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出学习目标而非由教师强加,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并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如教《电脑“管家”》一课,导入新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台电脑并配上教师的设疑:这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擦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引导他们互相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拓展了知识面,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通过实物投影让全班学生都能欣赏,而通过资源的共享,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优化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让学生从动手、及时交互反馈方面,真正做到了面向每个学生,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运用适时的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论文作者:宋效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宋效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