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一例浮针疗效随诊论文_樊军胜

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一例浮针疗效随诊论文_樊军胜

脑膜炎(meningitis)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而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及老年人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于病变可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以出现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及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新生儿运动并非由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所以新生儿的运动皮质及椎体未当受损足以产生偏瘫时,出生后数月内肢体运动仍可相当完好,以后才出现中枢性偏瘫的表现。而单一肢体的瘫痪多见于运动区皮质的病变,偶可见于皮质下或仅影响支配单一肢体的运动神经病变。该患者就因出生后高烧后数月内因神经系统的尚未发育完善才未表现出中枢性偏瘫的表现,继在1岁左右才出现。表现为左手“腕下垂”,成“猿形手”畸形的单一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

浮针疗法是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种新型独特的物理针刺治疗方法。针对患肌使用浮针大面积疏松皮下结缔组织,起效快、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能够持久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和肌肉的恢复、提高运动系统的协调功能,促进患肌功能的康复。于2016年2月21日至3月31日,笔者采用浮针再灌注活动治疗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随诊,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王XX,女,19岁。患者为中枢性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因出生后40天左右出现高烧不退、抽搐、呕吐等症状后好,患儿一直发育迟缓、表情呆滞、发音较晚。至1岁后逐渐出现左臂发育迟缓,左手腕下垂,左手伸直、无力,手指不能捏握东西。2岁时左前臂仍然发育迟缓周径较健侧细而无力,左手仍然不能捏握东西,手腕无力而下垂样。前臂间作性轻微颤抖,经按摩活动后可明显缓解。随着患者年龄逐渐增长,左臂颤抖的频率及抽搐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于就诊前患者仍然左臂颤抖及伴随头部不由自主的摆动,左手腕下垂,手呈“猿形手”,手指无力、不能捏握东西,左臂沉重、无力、活动轻度受限。检查发现患者左臂发育迟缓较健侧周径细,肌肉萎缩,前臂不能旋后及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左手腕下垂,拇指内收、不能外展,不能对指、对掌活动,余指伸直不能屈曲,呈“猿形手”样。生活中左手不能提重物(0.5㎏以上),不能拿汤勺吃饭,端水杯、不能拾物(拾物试验阳性),就连自己的裤腰都不能提;手指常年冰凉、无温度及汗液。面容如常人,双眼有神。

常规EEG检测:大脑两半球以中幅5-7HZθ波占优势,各导联可见少量低幅β波及少量复形慢波,以中幅波为主,两侧欠对称,波形波幅欠规整,调节差。西京医院头颅CT示:部分脑沟及脑裂增宽。

Mtrp触查:左侧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大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掌长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大鱼肌(++++),小鱼肌(++++)等等。

2.治疗方法:

2.1浮针疗法

采用一次性浮针(规格:中号,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取坐位,笔者用拇指或示、中、无名指的指腹触摸患者前臂、上臂及肩关节、颈部周围,确定四个主要的Mtrp点(又称为肌筋膜触发点)的进针点。(1)位于前臂桡侧中上段P1点,肱桡肌处;进针点:①同侧前臂外侧前缘的中上段,由下向上进针;②同侧前臂桡背侧P点下方5-6cm约中段,由下向上进针;(2)位于肱骨中下段内侧P2点;进针点;同侧上臂前内侧缘,P点下方5-6cm,约中下段,由下向上进针;(3)位于斜方肌上P3点;斜方肌下缘(相当于肩峰之上);进针点:①同侧斜方肌下缘距P3点下方5-6cm约中下段,由下向上进针;②同侧后下方(相当于肩胛提肌下方),P3点内下方5-6cm,由下向上进针。(4)位于左胸锁乳突肌P4点(相当于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进针点:①同侧胸锁乳突肌下段距P4点下方5-6cm处,由下向上进针;②同侧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处,P4点上方5-6cm,由上向下进针。

常规消毒后,前臂外展35°-45°,借助浮针专用进针器进针,进针器头部置于皮肤上,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进针后调整针尖使之在皮下,右手持针向前推进,针尖直指Mtrp点,至软套管没入皮下,将针尖后退至套管内,手持针座,以拇指为支点,针尖上翘做扫散运动。

2.2再灌注活动

(1)针刺P1点时,右手做扫散运动,左手握住患者手掌,将患者的肘关节向前推动瓣劲动作至肘关节感到抗阻极限时为止,或嘱患者主动做握拳、伸指动作1-3次即可。

(2)针刺P2点时,右手扫散运动,左手托推患者前臂,将患者前臂做屈曲、伸直动作,至前臂感到疼痛的位置即可;或做肘关节主动屈伸、前臂旋前、旋后动作。

(3)针刺P3点时,右手做扫散动作,左手抗阻患者颈部做颈部侧偏动作,至颈部抗阻感到疼痛为止,或嘱患者主动前后屈伸动作1-3次即可。

(4)针刺P4点时,右手做扫散动作,左手抗阻患者下颌关节做面部侧偏动作,至最大力度时为止,持续10秒钟,嘱患者做抬头或低头抗阻动作1-3次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借助专用浮针进针器进针,每个P点的扫散时间约2min,次数为200次左右,再灌注手法1-3次。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抽出针芯,最后选择1个最严重的Mtrp点,将软套管留置皮下24小时后出针。前4天每天治疗1次,然后隔3天治疗3次,共治疗22次。

3.治疗结果:

本病因是疑难杂病,属于康复理疗界的难题。我对其预后没有预期的把握,但看到患者期待的眼神,我就浮针外治试试看,跟患者及家属交待试着治疗6次,如果没有效果就放弃。没想到针对患肌浮针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即时效应非常明显,其表现如下:

2016-02-21 一诊后:有轻微变化,左拇指、示、中、环指能做小幅度屈曲,但不能对指、对掌,不能抗阻;左腕关节下垂,手呈猿形手,拇指内收,不能外展,余未见明显变化。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左臂保持温暖;多食水果、蔬菜、廋肉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加强相关肌肉的功能锻炼。

2016-02-22 二诊后:好转多了,左拇指、示、中、环指能轻松的屈伸活动,左拇指可以相对完成对指、对掌功能,环指及小指功能稍差些,可以轻微抗阻;左腕关节轻度下垂稍有伸直,手仍呈猿形手,拇指内收,可以轻微外展,握拳时拇指可以外展予中指外。前臂可以屈伸、抗阻,无明显下垂感,左臂很轻松,前臂颤抖明显缓解,余未见明显变化。医嘱继续同前执行。

2016-02-23 三诊后:明显好转,左拇指、示、中、环指较灵活的屈伸活动,各指屈伸时肌力可;左拇指可以完成对指、对掌功能,小指功能稍差些,可以明显抗阻;左腕关节稍有下垂,呈半伸直位,手似呈猿形手样,握拳及伸指时外形明显同健侧相似了许多。拇指轻度内收,可以轻微外展,稍不灵活些;握拳时拇指可以外展予环指外。手心可以感觉到温度,以前从未有过温度。前臂可以屈伸、抗阻,无明显下垂感,左臂很轻松,前臂未再出现明显颤抖,余未见明显变化。医嘱继续同前执行。

2016-02-24 四诊后:变化很大,左手可以轻松握拳,左拇指、示、中、环指能自如的屈伸活动,各指屈伸时肌力可;左拇指可以完成对指、对掌功能,小指功能稍差些,可以明显抗阻;左手可以拾起细小的东西,可以端起水杯、持牙刷刷牙。左腕关节稍有下垂,屈伸轻松,抗阻较差,猿形手样改变如健侧手样,握拳及伸指时外形明显同健侧相似。拇指轻度内收,可以轻松外展,稍不灵活些;握拳时拇指可以外展予环指外、很灵活。手心可以感觉到温度,并且出汗较多,轻微活动后手心就会出汗及发热。前臂可以屈伸、上举、抗阻活动,左臂很轻松,前臂未再出现明显颤抖,余未见明显变化。嘱患者休息三天后再来诊治,医嘱继续同前执行。

2016-02-28 五诊后:变化同前,左手指除可以轻松握拳、屈伸活动,完成对指、对掌功能、明显抗阻外;左手可以平举5㎏以上的东西,可以拾起较细小的螺丝钉;手心从此再未出现过冰冷,出汗较多。左腕关节稍有下垂,屈伸轻松,抗阻较可,手形如健侧样,拇指轻微内收,可以轻松外展;握拳时拇指可以外展予环指外、很灵活。前臂无下垂感、很轻松,余未见明显变化。医嘱继续同前执行。

2016-02-29 六诊后:患者述效果很明显,左手可以完成大部分以前所不能完成的动作,而且手臂有力、活动灵活;前臂的肌肉弹性逐渐恢复,其周径明显较前增粗;手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变少,握拳时肌腱明显外露。患者意外发现左拇指可以直接按响摩托车的喇叭按钮,以前不能。左腕较前有力但稍有下垂。前臂无下垂感、很轻松,余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继续同前,医嘱同前执行。

2016-03-01 七诊后:患者除左腕有少许不能伸直,各指不能外展及内收外,于各指功能仍停留在治疗后的原点上。治疗继续同前,嘱其患者加强自我按摩及局部功能锻炼,多食富含有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2016-03-07 十诊后:患者述现在在家双手可以协调“擀面”,左手屈伸自如、有力、无冰冷,出汗较多,手指持物无颤抖很灵活。前臂无疼痛及下垂感,前臂旋前、旋后自如;周径增粗,肌肉弹性明显增强,肌力增多。左腕关节可以伸直再无腕下垂、猿形手样表现。医嘱继续同前执行。

2016-03-31 二十二诊后:患者非常高兴的说:“我的左手和右手一样了,可以拿东西了”。患者双手无明显区别,左手同右手模样,活动自如而且比较灵活,猿形手恢复。目前左手握拳、对指功能自如,手心潮热无冰冷;指尖力量可,手腕伸直可以对抗阻力。前臂无下垂感,肘关节屈伸自如,无疼痛不适;前臂周径明显增粗,肌肉弹性及前臂力量略较健侧弱些,前臂再无颤抖,上举及提物(>10㎏)可。

经过浮针22次的治疗后,患者左手指几乎能完全伸直、伸平,能灵活的握拳、对指、对掌及拾物动作,手再无冰冷。前臂增粗、肌力增大,肘关节屈伸自如。目前左手可以很协调的完成最基本的功能,只是完成少许精细动作时协调性略差些。患者对自己的生活又恢复了信心。此例病例非常特殊,就浮针治疗后短期效果非常明显,但不知远期效果会怎么样,还有待观察,期待患者的康复会越来越好,现已达到临床康复痊愈的标准。

四.讨论:

MTrp是指肌肉内局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按压可产生局部抽搐反应,并向周围或远隔部位扩散。能量危机学说认为,引起慢性疼痛的 MTrp是因为局部缺血缺氧而造成能量危机。

浮针疗法是应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或临近四肢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治疗方法。尤其在多种软组织伤痛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再灌注活动是根据心肌、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观念提出来的。配合再灌注活动,主动或被动使相关肌肉做舒张运动,当肌肉收缩时,局部缺血,然后舒张、局部充血,这样重复的舒张和收缩,使较静止状态更能得到灌注,如此重复,形成组织缺血再灌注的状态,从而改变 MTrp缺血、缺氧状态,调动组织自愈能力,帮助缺血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再灌注活动不仅仅是肌肉的牵拉,重叠的肌小节的拉长,而且同时通过肌肉的舒张,使MTrp周围的血液重新灌入本来缺血的MTrp,加速了MTrp的缓解。

浮针再灌注活动的操作,实现了针刺和肌肉牵张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缓解肌肉痉挛合产生疼痛的感觉,可以改善局部软组织的新陈代谢,使之病变软组织得到很好的恢复治疗。

然而,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述清,笔者也仅仅观察了1例患者。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浮针作用、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而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系统全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期待浮针更神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符仲华,符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李桂凤、符仲华,浅谈浮针对疼痛医学发展的启示。中国针灸,2014。

3.刘建萌,浮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5。

4.胡杨,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1。

5.钟敏莹、张熹煜,符仲华老师浮针治疗颈椎病的临证经验。中国针灸,2015。

论文作者:樊军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脑膜炎继发单侧肢体功能障碍一例浮针疗效随诊论文_樊军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