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36例疗效观察论文_芦景蓨,陈静,石栩

昆山市周市人民医院(昆山市康复医院) 江苏苏州 215314

摘要:目的:探究将揿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从所有患者中抽取出7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选取3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揿针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记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手部功能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相对较大(P<0.05)。结论: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揿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效果,相较于单纯常规治疗来说,有更为良好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揿针;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遭到损伤和影响。尤其是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出现的手功能障碍康复,一直是近年来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1]。就目前来说,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药物和针灸推拿以及康复训练等方案进行治疗,但这类方案的治疗效果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中,探究将揿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间收入的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从所有患者中抽取出7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6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21;女:15)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39-74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数据为(57.1±7.3)岁。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22;女:14)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0-75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数据为(58.9±8.1)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脑卒中,而在接受治疗后,患者出现手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在开展治疗前,经体检,发现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其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服中药和康复训练等方案进行常规治疗。中药组方,以行气活血和补益气血为主,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随症加减,两组患者的中药药方应用基本相同[2]。所有患者均每个疗程连续用药14d。28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而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将患者的患肢进行被动运动,或采用健侧肢体对患肢进行带动运动,进行相应的搭桥练习和翻身训练,并在患者的状况有所康复后,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次数应当以每日一次为基准,可以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增加,每一次运动时间应当控制在30min左右。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揿针进行治疗。在完成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选择患者的手三阳经外关穴、合谷穴;手厥阴内关穴,使用75%酒精对进行常规消毒后,将揿针留针24小时,每日治疗一次,28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评分结果和患者一般资料中涉及到的年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1.4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应用FMA评分法和ADL评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评价。

2结果

两种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手部功能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对比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在多种原因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种脑部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这种状况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水肿的现象,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功能受损[3]。而脑部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当患者的脑部功能受到影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尤其以手部障碍最为明显。这是由于手部在患者大脑皮层的投射区较大,对腕关节机进行支配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多的单突触联系,所以较容易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4]。

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以药物和理疗以及康复训练为主要的治疗方案,但这类治疗方案难以对患者的具体病灶进行根除,还是会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影响。而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应用揿针进行治疗,能够选择患者手三阳经外关穴、合谷穴、手厥阴内关穴作为治疗穴位,通过对支配手指背伸运动的肌腱进行针灸,能够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但值得注意的是,想要保证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不仅应当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还应当尽可能配合医师开展治疗,并不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脑部功能恢复,并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使患者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爱,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揿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效果,相较于单纯常规治疗来说,有更为良好的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谈慧.揿针配合功能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9):12-15.

[2]谈慧.揿针配合埋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05):76-79+88.

[3]于婧洁,张曼,李海天,吕忠礼.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J].世界中医药,2016,11(09):1868-1872.

[4]谈慧,曾科学.揿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3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2):18-20.

[5]王鸣,刘志诚,徐斌.电针联合揿针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胃肠腑热型患者良性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432-2435.

论文作者:芦景蓨,陈静,石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揿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36例疗效观察论文_芦景蓨,陈静,石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