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金星,李薇

中国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金星,李薇

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由于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变化,中国炼油工业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发展。文章重点就中国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炼油;工业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引言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油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1中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分析

1.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日益显现

在产业布局调整方面,多年来,中国炼油工业按照贴近资源、贴近市场的原则,加大调整力度,原油加工布局逐步向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在装臵结构调整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炼油工业针对国内原油普遍偏重的特点,坚持走深度加工的道路,形成了以重油催化裂化为特色的深度加工路线。近年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劣质化原油的增多,为适应含硫原油的加工,加氢裂化以及重油加氢等加工装臵不断增加,炼厂生产装臵的复杂度和苛刻度也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油价下,提高对高硫、重质、含酸原油加工的适应性、降低原油成本,已成为炼油工业积极应对的重要措施之一。

1.2技术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能力增强

多年来,通过自主开发,我们已经拥有当代世界主要的先进炼油技术。先后开发成功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成套技术,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独创性的催化裂解技术(DCC),不但在国内建成大型工业生产装臵,而且成套技术已出口国外;85%以上炼油催化剂已立足国内,为炼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近年来,围绕劣质原油加工、汽柴油质量升级,炼油催化剂开发以及加氢等核心工艺得到了快速发展。

1.3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增强,效果日益显著

在加快结构调整、做强做大的同时,炼油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下决心淘汰污染严重及能耗物耗高的落后工艺,实现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的全程清洁化。以中国石化为例,2005~2008年的4年来,在主营业务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58.9%的发展形势下,实现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其中外排废水减少了21.5%,外排COD降低了13.2%,危险废物妥善处理率达100%,加工吨原油取水量下降39.8%。在原油平均硫含量上升26.7%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19.8%。

2中国炼油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2.1继续优化炼厂区域布局,建设好石化产业基地

中国炼厂布局仍将加强区域优化,适当减少东北、西北油品产量,增加南方市场的产量,这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未来中国炼油行业的炼化一体化、大型化、基地化程度将进一步上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打造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7大石化产业基地。中国石化将投资2000亿元,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南京4个世界级炼化基地,继续向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未来中国炼厂建设将遵循靠近市场的基本原则,在东部、沿海沿江等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搞好炼厂布局,就近满足各区域市场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区域布局优化的总体思路是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的“两洲一湾”地区为主,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

2.2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柴汽比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和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油、煤油消费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受经济增速减缓以及工矿企业、房地产投资下降和物流运输业整体呈下行走势的影响,中国柴油消费增速明显降低,柴汽比进入下行通道。“十三五”期间,炼厂将贴近市场,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近期将通过增产汽油、多产航煤和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减少柴油产出以适度降低生产柴汽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随着炼厂柴汽比的进一步下降,加上电动汽车用能等替代能源的冲击,从长远看,预计汽油资源也或将逐步走向过剩并趋于严重,所以柴汽比不宜过度降低,炼厂应增加化工用油比例及柴汽比调整的弹性。

2.3加快质量升级步伐,进一步调整升级炼厂结构

未来中国炼油业面临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与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双重压力。国Ⅵ车用汽柴油标准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与国Ⅴ标准相比,国Ⅵ标准更趋严格,在主要技术指标上将更优,对国内炼厂的工艺改造和工艺组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汽油生产来说,必须考虑降低烯烃、苯、芳烃含量,增加高辛烷值组分的比例,重点加快烷基化、异构化等装置建设。烯烃是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来源,降低烯烃意味着至少损失35个单位的辛烷值,所以低成本实现国Ⅵ汽油降烯烃和提高汽油辛烷值是“十三五”炼油产品业务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对柴油生产来说,必须考虑降多环芳烃和提高十六烷值,重点加快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蜡)油加氢等装置建设。未来中国炼厂将集中优势力量抓紧国Ⅵ标准汽柴油技术攻关,“一厂一策”,推进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

2.4节能减排适应环境需求,“两化”融合打造智能化炼厂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末,行业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3%,万元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限制或控制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相关财税政策。因此,炼化行业经营成本将增加,对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炼油化工原料重质化、多元化的条件下,炼厂要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绿色化、特色化、高端化,需加快研发相应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尽管中国炼油工业节能减排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及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型炼厂。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加强信息系统应用,发展和应用智能化特征的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数字炼厂、智能化炼厂,已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也是企业做强、做优的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和有关炼油企业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注意布局优化的合理化,并注意在建设大型石化项目的同时及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有效程度的资产质量和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云,朱和.调整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15,23(05):14-21+109-110.

[2]李雪静,任文坡,朱庆云,任静.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1,29(04):372-375+380.

[3]瞿国华.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重质(超重质)原油加工[J].中外能源,2007(03):54-62.

[4]乔丙臣.中石化炼油工业低成本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论文作者:金星,李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中国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金星,李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