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论文_姜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血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液以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症状改善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冠状动脉血流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在治疗之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对照组降低。结论:针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67-02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是指在排除了冠状扩张、结缔组织组织病变以及冠脉扩张等因素后,在进行冠脉造影过程中未在冠脉中发现明显病变,但是在远端发生的一种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1]。在冠状造影技术普及之后,这种现象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此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我院5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这一现象,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血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9.75±2.3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0.86±2.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明显差异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液以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丹参多酚酸盐200mg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一天一次,连续治疗7天,并且在治疗结束之后,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3疗效判定

显效:在同等劳动程度下不会引起心绞痛或是发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低于80%,对硝酸甘油的消耗总量高于80%;有效:患者发生心绞痛次数以及对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减少幅度在50%-80%;无效:患者发生心绞痛次数以及对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减少幅度低于50%。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逐渐普及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生加强了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重视。在有关报道中指出:在疑似心血管患者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几率约为7%,并且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还可能会并发心绞痛[2]。针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极有可能是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同时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在冠状动脉中的阻力要显著高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的患者,并且其中膜肥厚、内皮细胞蜕变等阻力也会相应增加[3]。因而,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认为: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极为可能是微血管的病变。在有关学者通过对血管内进行超声检查后发现,冠状动脉血流患者颈动脉中内膜的厚度也显著增加,由此可以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可能引发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4]。

丹参多酚酸盐是利用中药有关工艺制备的,并且丹酚酸B镁的含量高于80%,其余成分大多为丹参乙酸镁的同系物。其中丹参乙酸镁是该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其具有的抗凝血性、细胞保护以及抗氧化性等作用来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5]。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改善率为28%,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改善率为60%,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动脉改善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在治疗之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状动脉慢性血流现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针对以往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丹参多酚酸盐还能对血小板聚集以及优化作用进行抑制,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变化。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在该方面并没有进行相关设计,期望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的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冠状动脉慢性血流现象,提高治愈有效率,并可为冠状动脉慢性血流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张强,成忠,李论,等.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中脑钠肽表达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07):246-247.

[2]邵海峰,刘惠明,姜春玉,于波.预防性药物干预对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04):211-212.

[3]郭刚,徐峰,王冉,李耀民,等.丹参多酚酸盐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08):167-168.

[4]吴兴利,裴翔,李德印,等.丹参多酚酸盐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02):462-463.

[5]Fineschi M,Bravi A,Gori T.The "slow coronary flow" phenomenon: Evidence of preserved coronary flow reserve despite increased resting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2(04):713-714.

论文作者:姜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论文_姜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