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_价格弹性论文

中国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弹性论文,进出口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从弹性角度研究汇率波动与贸易收支之间关系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一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二是劳森—梅茨勒效应(Lausen-Metzler effect);三是“J”型曲线效应。它们共同的理论贡献在于阐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本币贬值能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的内生机制。其理论要点可做如下简要归纳:

如果不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动,则货币贬值可改善贸易平衡项的条件是该国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动,则货币贬值可改善贸易平衡项的条件是货币贬值引起的该国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加幅度,这就是劳森—梅茨勒效应。如考虑货币贬值效应的时滞问题,因汇率变动引导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可在瞬间完成,而其引导的全球贸易和国民收入的变动相对迟缓,故货币贬值可能导致贸易收支项在短期恶化后再改善。贸易平衡项的时间推移呈“J”型,即所谓的“J曲线效应”。

本文将以中国的进出口时间序列为依据,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别计算中国的进出口弹性、行业进出口弹性。在第二部分,论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在第三部分,论文分别以1981-2002年和1986-200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分别建立了中国长期进出口价格弹性模型。在第四部分,论文以中国1988-2002年100种商品或服务进出口额和进出口量为基础,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并基于此分别测算了16个行业的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和14个行业的进口价格需求弹性。

二、文献综述

金森久雄[1]分别计算了比利时、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英国和美国的进出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计算结果进口价格弹性在-0.20~-1.98之间、出口价格弹性在-0.03~-2.27之间,相对应的收入价格弹性分别在0.99~2.05和0.61~3.55之间。Hooper et al[2]分别计算了西方7国集团成员国家的短期和长期进出口价格弹性。其短期进口价格弹性在-0.0(注:表示数值非常小,接近于0,几乎处于无弹性水平。)~-0.6之间,出口价格弹性在-0.1~-0.5之间;长期进口价格需求弹性在-0.06~-0.9之间,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在-0.2~-1.6之间。Jacques et al[3]计算了奥地利、比利时、英国、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和美国的短期和长期制成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短期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在-0.01~-1.22之间,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在-0.40~-1.13之间。长期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在-0.25~-1.22之间,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在-0.31~-1.67之间。研究显示,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除短期内少部分国家不满足“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外,长期全部满足,但实证检验结果却并不是像理论本身那样令人信服。

在中国弹性数值计算方面,厉以宁[4]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6871和-0.0506。陈彪如[5]运用1980-1990年我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进行回归后得到我国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3007,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7241。戴祖祥[6]运用出口价格指数、国外收入指数、出口额指数、出口量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出我国1981-1995和1985-1995年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分别为-1.0331和-1.1234,收入价格弹性分别为0.6379和2.2761(统计检验不显著)。基于统计数据的不可取,戴祖祥采用了IMF[7]所计算出的中国进口需求长期弹性为-0.3。钟伟等[8]运用1993-1998年中国进口量、出口量、进口与国内相对价格、出口与国外相对价格、GNP、有效汇率等的季度数据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我国短期进口的价格弹性为-0.420、收入弹性为0.172、出口价格弹性为0.582(符号异常)、出口的汇率弹性为-2.031。本币的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和国际收支有较为明显的时滞效应:第1-2季度内进出口贸易平衡出现改善趋势,第4-5个季度时,改善更加明显。余斌[9]采用弧弹性计算了1996-1998年的短期中国对主要贸易国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全球)的需求价格弹性,计算较为粗糙。出口弹性最大值为+102.662、最小值为-79.189、绝对值最小值为0.505,进口弹性最大值为+32.283、最小值为-23.133、绝对值的最小值为0.084。张明[10]以1985-1998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首先,以弧弹性分别计算了中国务年份的进口和出口弹性,其值波动非常大,出口弹性正负值各半,最大值为+∞,绝对值最小值为0.13;进口弹性除少数年份(2个)为负值外,全部为正值;其次,最大值为24.37,最小值为0.33;最后,论文以此数据为基础,以美国的收入变化率代替外国的收入变化率,用美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化率代替外国的价格水平变化率,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我国的长期进、出口弹性分别为-0.0566和-0.0057。

无论是马歇尔—勒纳条件,还是劳森—梅茨勒效应,或是“J”型曲线效应,其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假设前提下的,因此,在实证分析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理所当然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计算和研究此类问题的主要工具。在数据选择上,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取,研究者一般以相对物价指数(即出口考虑出口价格与国外市场价格比较,进口价格考虑国内市场价格)进行,在进出口量上,一般也是按照进出口总量计算,很少涉及行业计算和分析。为实现计算的无量纲化,研究人员大都采用相对价格或相对量,并以对数形式对初始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为了取得不变的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人员一般采用对数形式(注:返原形式即为柯布—道格拉斯型,这为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尽管研究人员几乎全部考察计算结果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但在建立模型中,比较理想的模型基本上都考虑了收入因素。而实际上建立模型是在劳森—梅茨勒效应的假设前提下完成的。在样本数据时间选取上,研究人员一般采用年度或月度时间数据。部分模型以时滞一期计算时滞效应,例如戴祖祥[6]、徐康宁、施海洋[11]。而钟伟等[8]的模型以月度数据测算了“J”型曲线效应时滞问题。

三、长期弹性计算

(一)模型的选择

根据需求理论,一个国家的出口量的多少依赖于外国的收入水平和出口商品的价格,即

戴祖祥[6]提出:出口量是不可以直接观测的。因此,为利用可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假定出口需求的变化遵循存量调整假设,即出口量考虑时滞1期的建模方法,则式(2)变为:

同样,我们也可以考虑进口需求的变化也遵循存量调整假设。考虑到我国进口长期受国家的外贸政策影响,因此,我们在模型中引入关税总量指标以反映进出口政策(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的影响(注:就关税总量而言,它本身就包含着关税和进口量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该变量理解为一国进口政策(包含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综合反映。),则式(3)变为:

(二)中国出口价格弹性模型

表2按照戴祖祥[6]所提供的1981-1995年数据,并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1981-2003)、《中国海关年鉴》(2002)、《世界经济年鉴》(1990-2002)补充1996-2002年数据,我们可以测算出本文计算出口模型所需要的出口额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出口量指数、国外价格指数和国外收入指数等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以1990年为基期。需要说明的是出口额指数X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并借鉴戴祖祥[6]采样数据经验;出口价格指数按照国内零售价格指数×汇率再换算成指数形式;出口量指数;国外价格指数和国外收入指数取两大贸易伙伴国美、日的统计数据加以简单平均计算而得到。我们可得到中国出口价格弹性模型式(6):

从统计检验结果看,模型可靠。从中长期看,我国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且明显异于0,绝对值小于1。换言之,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每提高1%,则出口需求就减少0.8579%,但总收益却会有所提高。

(三)中国进口价格弹性模型

表1列出了本文计算进口模型所需要的有关变量的统计数据。与出口模型一样,所有数据我们均采用指数形式,并以1990年为基期。进口价格指数按照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历年进口价格折算而成;进口量指数根据历年进口额数据和进口价格,除掉汇率因数折算在换算成指数形式而得;国内价格指数按照国内零售价格指数换算成指数形式;关税指数按照历年关税总额换算成指数形式而得。汇价指数按照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价换算成指数形式而得。将表1数据带入式(5),我们可以得到中国进口价格弹性模型式(7):

表1 中国进口价格弹性模型基础数据一览表

年份进口量进口价格 国内价格 国内收入 汇价指数 关税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1985 205.12775 38.6126160.5348.3361.39405 129.0548

1986 166.36403 48.3509964.47 55.00

72.18598 95.35249

1987 144.80113 55.9395 69.19 64.5077.81611 89.53525

1988 155.89192 66.4618182.20 80.4977.81611 97.49072

1989 146.55593 75.6456996.97 91.1778.71509 114.1689

1990 100100 100.00100.00100 100

1991 101.15114 118.2211103.39116.55111.2916117.7788

1992 115.48501 130.8082109.99143.62115.291 133.7966

1993 114.98596 169.482 126.15186.73120.4633161.2917

1994 71.547036 302.918 156.54252.10180.1869171.4861

1995 73.426674 337.2117183.29315.28174.5902183.5293

1996 75.336789 345.4553198.49366.00173.8209189.8245

1997 77.729491 343.3515204.06401.46173.3108200.9245

1998 79.937526 328.8654202.42422.39173.0871196.8681

1999 96.799518 320.8876199.58442.46173.0703353.5815

2000 127.89499 329.9261200.36482.36173.0724471.9703

2001 140.21061 325.6259201.76524.67173.0432528.5957

2002 173.75883 318.4429200.12564.97173.0432442.909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6-2003)、《中国海关年鉴》(2002)经测算而得。

从统计检验结果看,除关税弹性外,模型可靠。模型显示,从中长期看,我国进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1.0774,且明显异于0,绝对值略大于1。换言之,我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每降低1%,则出口需求就会增加1.0774%,外商总收益会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比较发现,我们计算的中国进口弹性相对以前研究较高,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以前模型所用的数据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甚至是70年代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近年来,特别是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我国加入WTO所表现出的整体开放度水平;第二,可能在于我们考虑我国非关税壁垒要素不全面。式(7)对关税弹性的统计检验结果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点。张曙光,张燕生,万中心[12]采用了关税当量(t+n)(其中:t表示关税当量,n表示非关税当量),建立了局部均衡模型的理想需求系统(AIDS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收取数据非常艰难的客观事实,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难以实施,故我们在建模时未考虑使用(注:在建立文本所研究的模型时,我们分别尝试使用了《中国海关统计年鉴》、GATP(http://www.gatp.com)第5版数据库资料,以及从海关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并参考了张曙光、张燕生、万中心[12]的建模思想,但是,非关税当量水平难以数据化,故本文采用了综合关税当量和非关税当量水平的关税总额取代。)。随着中国2002年加入WTO以来承诺措施的进一步兑现,这个弹性从中长期来看应该是可取的。

四、行业弹性计算

(一)行业的分类和选择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行业统计分类和数据来源。从我国1987年所编制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到已经正式公布的1992、1997年正式表,1990、1995和2000年延长表分类看,Ⅰ级分类从33到40部门不等,而即将公布的2002年正式表的Ⅰ级分类包括42个部门。其Ⅱ级分类又进一步细分为123个部门。Ⅰ级分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教育事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为保证与研究内容的一致性、统计资料的可获取性,本文根据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参考《中美世贸协议文本摘要》和《中国与欧盟WTO双边协议主要条款摘要》中涉及的农业、服务业、工业产品、关税、流通业、政府采购等领域,按照1997年国家投入产出表基本流量表中行业出口占出口总量1.8%以上或行业进口占进口总量2%以上的标准对商品部门进行了行业选择。最终我们选择了进口14个部门、出口16个部门进行弹性计算研究(见表3)。

(二)模型的选择和计算

考虑到模型选择与前文的一致性,本文所建行业进出口模型全部按照前述模型进行。即出口按照式(4)建模、进口按照式(5)建模。

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年鉴》和《中国对外贸易年鉴》仅公布进出口一定金额以上的商品或服务进出口额和对应数量,而从海关获得的一手资料又太为零碎,数据难以使用,这给我们进行研究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尽量以上述出版物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并尽量选择所选择行业可能获得的所有数据作为建模依据。在本文研究中,我们选择了1988-2002年代表性商品或服务合计15年的进出口时间序列数据为计算依据。

表2 中国行业出口弹性计算结果

行业出口弹性 代表性商品或服务

大米、大豆、山羊绒、兔毛、棉花、药材、

农业 -0.5748 茶叶、苹果、活猪、鲜蛋、天然蜂蜜、花

生及花生仁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0.4742 原油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1.1800 食糖、食用植物油(含棕榈油)、烤

烟、水产品、猪肉罐头

纺织业

-0.5445 棉纱、地毯、涤棉布、人棉布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

填充用羽毛绒、未硝毛皮、橡胶或

-0.9006

纤维制造业

塑料底布鞋(包括球鞋)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

纸及纸板(未切成形)、足球、篮

-1.9099

制造业

球、排球、热水瓶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0.9120 成品油、焦碳、半焦碳

化学工业 -0.4833 合成有机染料、洗衣粉、松香、轮胎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3105 钢材、铜材、铝材、钢坯及粗锻件、锌

及锌合金、锡及锡合金、锑

金属制品业

-1.3662 标准紧固件、搪瓷器、集装箱

机械工业 -0.9568 金属加工机床、缝纫机(包括工业用)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7649 汽车和汽车底盘、船舶、自行车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8909 原电池、手电筒、电风扇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0.8312 扬声器、收录机及组合音响、收音机、

电视机、有线电话机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

-0.4592 照相机、手表、日用钟

社会服务业

-0.5849 海外入境旅游、对外经济合作、

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

建模所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对于行业出口弹性方程,我们假设代表商品或服务的国外价格指数、国外收入指数水平与总体国外价格指数水平、收入指数水平是一致的。换言之,以建式(6)所使用的总体国外价格指数、收入指数代替代表商品或服务的国外价格指数、国外收入指数。出口额和数量按照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实际值换算成指数形式进行。

第二,对于行业进口弹性方程,我们同样假设代表商品或服务的国内价格指数、国内收入指数水平与总体国内价格指数水平、收入指数水平是一致的。换言之,以建式(7)所使用的总体国内价格指数、收入指数代替代表商品或服务的国内价格指数、国内收入指数。出口额和数量按照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实际值换算成指数形式进行。对于国内价格指数,我们分别按照所研究行业所具的性质,分别选取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并相应的换算成指数形式。关税水平按照相对应的产品按相关行业的关税收入换算成指数形式而得。

第三,对于旅游业而言,从资金收入角度,海外入境旅游应该视为出口,而海外出境旅游应该视为进口。

第四、在计算行业进出口弹性时,我们按照代表性商品或服务弹性计算结果,以该商品或服务年均进出口额为权重,估算而得到行业进出口平均弹性。

(三)研究结论

按照以上说明,将相关数据带入式(4)和(5),我们可以获得一批进出口弹性方程。其中出口弹性方程65个,进口弹性方程35个,最终,我们获得中国行业进出口弹性,见表2和表3所示。

表2显示:第一,大部分行业的出口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特别是农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价格弹性绝对值都在0.5左右。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适当提高价格对增加这些部门的收入是有利的。第二,少部分行业,如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的出口价格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均在1.3以上,降低价格应该是增加部门收入的一种不错的手段。第三,一些行业,如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造业、机械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的出口价格需求弹性接近于1的单调弹性水平,价格变动对该行业部门收入影响不大。

表3显示:第一,除少部分行业外,大部分行业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或接近于1,说明外商不见得可以通过降价在中国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第二,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的进口价格需求弹性为异常值,为+1.3148,而且大于1,说明,假如国际市场价格提升1%,国内需求量会增加1.3148%。这与事实也是吻合的。每次出现中东危机,国内立即会出现原油涨价、需求大增的局面。这个计算结果希望能给决策者以启迪:对于原油这样的战略性物资应该反市场操作,中东出现安全时价低时吃进以为战略储备,而出现危机时抛出以平抑国内原油市场价格的加速上扬。第三,对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少部分行业,外商可以通过降价获得更高的收益。

表3 中国行业出口弹性计算结果

行业 出口弹性 代表性商品或服务

农业 -0.5646 小麦、棉花、原木、羊毛及条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1.3148

原油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0.3249 食糖、食用植物油、其他植物油

纺织业

-0.8825 涤纶纤维、锦纶长丝、涤纶长丝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0.9146 纸浆、纸及纸板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0.3805 成品油

合成橡校、合成有机染料、原形聚乙烯、

化学工业 -0.9092

原形聚丙烯、原形聚苯乙烯、原形聚氯乙烯、农药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7123

钢材、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

机械工业 -0.5998

机床

金属制品业-0.8372

阀门、锅炉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6694

汽车和汽车底盘、自卸车、装有引擎的底盘、船舶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0.7720

收录机及组合音响、电视机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9643

复印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2720

制冷压缩机

致谢:本文在构思过程中一些观点受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杨帆教授启发。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周志莹同学参与了部分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文责自负。

标签:;  ;  ;  ;  ;  ;  ;  ;  ;  

我国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_价格弹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