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习题的设计与实例分析_化学论文

新课程初中化学习题的设计和例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习题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新课程理念的今天,编制和使用化学习题应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重视和筛选基础题的同时,努力设计一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习题,对此笔者浅谈几点构想和做法。

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习题设计

传统习题设计是以知识技能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的习题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以评价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水平。

例1 欧盟国家将从今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中易破碎,泄漏水银而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

A.化合物B.混合物

C.单质 D.氧化物

评析 本题设计主要知识为物质的分类,属于基本知识范围,但是它并没有直接考查学生记忆的概念,而是将问题与实际相联系,使所学知识在化学实验管理中得到具体应用。

例2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石油时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气化、冷凝、分离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化合物B.混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命题通过对物质的一些具体、直观性质的描述,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认知,使所学知识通过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得到更好地理解。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习题设计

化学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上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强化学生的发展。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中探究性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探究学习方法以及构建科学探究、假设、验证的能力。

例3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em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

(1)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2)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

(1)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____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该方案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

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进行实验

(1)废弃定影液金属混合物+溶液A。

(2)金属混合物Ag+溶液B。

请回答:操作a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产品验证

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得银中是否还有铁粉,方法是__________。

评析 本题展示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认知和能力,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讨论等能力。

三、注重化学与STS联系的习题设计

习题设计以社会热点和前沿知识为情景,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赞美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命题,增进对化学的理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等。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习题设计注重背景内容取材的创新,题目大多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努力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观念。学生在“活学活用”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4 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pH的要求是:大豆6~7,茶5~5.5,甜菜7~7.5,西瓜6。如果某地区经常下酸雨,则上述农作物最不适合种植的是()

A.大豆B.茶C.甜菜D.西瓜

例5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评析 以上两题设计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pH和“即食即热型快餐”的理解,但题目并不是抽象的给予,而是放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应用化学。

2.注重社会的热点问题

习题强调关注人类生活的热点问题,更多考查学生运用已有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环保意识和科学方法的渗透。

例6 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时期,很多人通过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来给人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机体抵抗力。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药片会不断融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即成为一杯香甜的橙味饮品。维生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副料为阿朴胡萝卜醛,橘味香精,橙味香精,维生素B[,2],糖精钠,碳酸氢钠,氯化钠,蔗糖,酒石酸晶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气味,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2)泡腾片在投入到水中以前不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

(3)维生素C泡腾片的储藏条件是低温、避光:___________。

评析 本题从选材角度看,涉及“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等社会热点,以弘扬主旋律、激发爱国热情为宗旨,以不改变“化学味”为命题的落脚点。在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注重科学观念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化学标准的核心内容,科学观念的形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在各省市中考和竞赛中,有关科学观念的培养和化学与学科前沿知识的结合等问题,出题者均做了有益的尝试。

例7 “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说,他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

评析 本题启发学生养成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学会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所见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应用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巨大作用。同时,此题还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

四、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习惯设计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而信息是多样的、丰富的、复杂的,怎样能获取这些信息、怎样处理这些信息、怎样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自己的需要的,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例8 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评析 本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特色,给出信息的方式比较特殊,学生除对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外,还要同时具备较强的信息比较、分类、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从所给的信息中要先得出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三个要素,再结合已有的经验举例说明。

五、注重开放性习题的设计

由于开发性试题具有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不确定性、过程的探究性、情景的模拟性等特征,对考查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否培养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类习题的出现,对化学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技能及教学评价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9 一位同学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破裂,请列举出三个可能引起试管破裂的原因。

评析 本题设问具有开放性,解答过程具有探究性,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分析、多方位解答,能很好地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习题的设置为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六、注重对化学实验设计类习题的设计

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它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术设计能力的训练十分有益。

例10 已知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请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有Cu[,2]O。

实验现象与结论

化学方程式

评析 本题通过实验设计可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培养和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习题设计应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强化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签:;  ;  ;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习题的设计与实例分析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