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磐石岩土有限公司 安徽安庆 246003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严格把控地质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每一环节,才能安全、科学、有效的完成工程建设。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的地质勘察能够全面掌握水利工程地质情况,有效降低工程施工风险系数,为水利工程提供安全保障,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系数,推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准。目前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还存在勘探方法不合理,未能使用正确的勘探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鉴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治理
引言
无论是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过程中,还是水利工程的后期建设管理中,都必须要保证对相关地质问题进行重视。对于不同水利工程来说,因地区、环境不同而存在着自身的主要特征。在进行工程勘察时,必须要认真科学地对其主要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其特征因素开展勘察对象及范围,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勘察,完善整个工程勘察质量。
1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勘察对后期水利工程的施工规划、施工方法等有着指导意义。施工现场的地质对建筑物的建设影响非常巨大,施工前就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例如地质性质、岩体类别等做出全面详细的勘察。地质勘察的重点应放在对有软土、软岩、破碎岩体及软弱夹层等不利地基稳定性地区的勘察上,研究分析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体力学参数,察明砂砾层、岩溶岩体的渗漏问题等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的因素。可根据地质勘察成果,在建设水利工程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因其他条件无法避开时,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对不利岩土体进行改良或置换,提高其性能,以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
2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流程
2.1了解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构特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各行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需要涵盖的要素也不断扩大,其中地质勘察阶段尤为明显。在地质勘察过程中环境中的水质以及土质都要进行科学测试,只有在所有基础项目能够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性。在实践工作中,勘察人员一定要根据工程区域进行地质测绘工作,保证勘察内容的完整性。同时还要根据工程区域内岩土的物理特征来确定对应的勘察技术,并综合衡量地质环境中的应力参数和渗透参数,科学把控要点,找出工程现场的关键检测段,从而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防控。
2.2确定地下水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较多,并且比较复杂,在工程施工阶段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找出技术要点和难点,如果技术难点一旦控制不当的话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所以,地质勘察工作极具复杂性,难度较大。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建设情况来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如果工程建设施工进程顺利并且需要尽早完工的话,就必须要在原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减少对地下水考察的时间,缩短勘察周期。此时,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对以往资料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地下水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后期施工中根据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处理的有效性;其次,在工程项目地质勘察工作中地质渗透的控制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在工程前期就要明确工程区域地下水的状况,具体可以通过采取工程场地或者是室内的水的方式来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分析和试验,一般情况下,对场地地下水直接试验的效果会更直接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工程中地质勘查与岩土治理措施分析
3.1加强对问题的重视,做好工程防护
加强对问题的重视对于水利工程勘察来说,十分重要。相关的勘察技术人员需要在意识上加强工程防护,并投入到实践当中。第一步,为对工程防护措施进行设计。为了能够在现实情况下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解决,必须要对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进行采取。在勘察结果中要对施工过程进行规范,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排水沟的处理,合理设立在弃土区的背水面,与此同时,其还需要将废水和弃水有效引入河流,从而在弃土区的迎水面设置由坡而至坡脚的截水沟。第二步,勘察技术人员需要对基本的管理过程进行重视,结合目前的基本情况保持水文地质环境。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其工程量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损耗很多的原材料,所以,在水利工程勘察阶段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够更好的通过勘察为日后的实际施工打下基础,避免水文地质问题的出现,达到最终目的。
3.2提前树立良好意识,着力保护植被
相关人员需要提前树立良好意识,着力保护植被,主要目的是有效预防水土出现流失的问题。具体的说,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找出水文地质问题的最初原因,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还需要事先做好准备,为施工打下基础,例如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等,从而保证植被、土壤以及河流时刻处于适宜的生态环境。
3.3指导水利工程科学勘察岩土地质
一方面,科学运用勘察方法。水利工程中岩土地质勘察要运用科学的勘察方法,把握好先进技术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工程勘察理论的不断成熟,各种新的勘察方法应运而生。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有力支撑。在具体工程实践中,要结合岩土地质的实际情况,将多样化的勘察手段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高效解决岩土地质勘察问题,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
另一方面,重视勘察阶段工作。岩土工程勘察要重视勘察阶段的工作,协调好各阶段勘察力量。初期的选址勘察阶段要在研究相搜集到的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程勘察要求对拟建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判断其建设的合理性。二期的初步勘察阶段,在选址勘察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勘察信息对岩土工程地质进行测绘、调查及测试,判断地形、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规划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对地基基础工程和不良地质、地质灾害、特殊性岩土、地下水等进行勘察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三期的详细勘察阶段,选取勘探孔深度,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经验标准来确定岩土分类、鉴定标准、分布情况、结构,地下水的地质参数、埋藏量、作用评价等。
3.4加强岩土性质技术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水利工程选址时,不应选择松散岩土,因为其难以满足基本的水利施工条件要求。需要在选址前,根据室内试验、原位试验等综合方式判断岩土力学性质,进而确定岩土建址位置。松散岩土的常见类型包括残积碎石土、冲击沙砾卵石、冰炭淤泥质粘土等。若经过上述试验,松散岩土符合力学相关指标,则不能在此处建设水利工程,地质条件存在隐患。但若无条件选择其他坝址时,可最大限度的提升此处松散岩土的性质,增强其承载力、抗剪强度,通过换土法、置换法、桩基础等方式,帮助岩土达到基本构建水利工程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要加强水利工程岩土地质勘察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分析,在岩土勘察过程,要充分借助先进的勘察技术,不断提高岩土工作开展效率,以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纪海波.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8):117.
[2]纪海波.浅谈水利工程中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130+114.
[3]刘丹珠,方正.水利工程建设岩土勘察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4):108-109.
[4]张帆.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探讨[J].山东化工,2018,47(14):128-129.
[5]周铭.研究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19):283-284.
论文作者:方元元,常结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岩土论文; 地质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