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一教材为例论文_李小会

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一教材为例论文_李小会

摘要:“名著导读”板块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语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为语文学科注入新鲜活力等方面皆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结合高中名著导读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来探索“名著导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一)“名著导读”在人教版必修教材的使用率低

尽管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出现了“名著导读”单元,但导读单元的设置形式略显单一。“背景介绍一一故事梗概一一思考与探索”的结构虽然可以清晰地展现被介绍名著的大致内容,但过于粗枝大叶。毕竟,名著导读不能代替名著本身,只读名著导读,是无法让学生领悟到名著的真正意蕴。

(二)不够重视阅读,使用目的功利

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没有名著相关知识的考查和课堂上不要求名著教学,造成了许多师生对名著阅读的不重视,甚至语文老师对相当部分的名著也感到很陌生。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忽视阅读体验,目的功利的现状。

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除了高中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的影响外,他们还追求阅读的娱乐和放松的快感,对原著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在导读的作品中,《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论语》这三部名著关注度较高,与原著相比较而言,影视作品更直观、杜撰的作品更有趣。但是,以简单轻松、娱乐的目的去阅读,只能寻求短暂的愉悦,并不能吸收名著中真正的精华,更达不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效果。

(三)欠缺合理方式,教学过程无序

高中“名著导读”的设计符合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有序的。然而在教材编排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态度都欠缺合理性的前提下,“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势必是无序、混乱的。首先,编者在“名著导读”编排设计上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寻。从这10部经典著作来看,难度相当,先学还是后学都无关紧要。学。但是,多部作品的安排还是处于混乱的状态。例如,必修1“阅读鉴赏”第八课选编了巴金的《小狗包弟》,必修2中安排巴金的《家》,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名著导读”有序性教学。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一)采纳师生建议,完善教材编写

“名著导读”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其编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套教材的生命力。同时,作为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凭借,其编写水平如何直接干预学生阅读效果的好坏。所以说,完善“名著导读”的教材编写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可以扩充编者队伍,增加参考书籍,参考书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是教师高效获取与本学科相关信息的桥梁和纽带。调整编排顺序,在不破坏整套语文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又能明确“名著导读”编排规律的情况下,调整“名著导读”编排顺序是首选的一条捷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必修1选编了巴金的《小狗包弟》,“名著导读”安排该作者的小说《家》。同时,《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和《谈美》都是按此规律编排。二是根据“阅读鉴赏”选文时代来安排“名著导读”作品,如,必修2第二单元选编的有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各时期的诗歌,通过课内学习对历史背景已有一定的掌握,再学习“名著导读”的《三国演义》会更有帮助。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宽选文范围,优化非连续性文本。

(二)研讨语文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一一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可见,语文教师在名著导读时,在钻研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不少师生反映“名著导读”内容设置不均衡,有的单薄而有的又驳杂,如果严格按照教材的安排学习是无法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名著导读”的特征,突出导读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取舍、处理和整合,达到一斑窥豹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确定名著导读教学内容的依据,整合名著导读教学内容的方法,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是对教材处理、增删、更换后确定综合的、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巴金为例,将《小狗包弟》和《家》整合,在背景介绍环节中增加《家》有关的背景知识,设计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创作经历等内容;以《小狗包弟》(精讲)和《家》为例赏析巴金作品以及分析创作的特色。

(三)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前名著阅读普遍兴趣不高,学生学习被动,“名著导读”教学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不仅要教师发挥导引作用,还需借助学校和班级的力量共同创设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因此需要学校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解决学生兴趣低的问题,在营造浓厚书香气息、教学相长氛围方面,校方还需开展恰当而又多样的阅读活动。其次,组建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语文教学与现今广泛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省时、快捷和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网络无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结合名著导读教学,营造阅读氛围,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

(四)关注阅读过程,建立评价体系

名著阅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名著导读的使用又易出现“导”和“读”比例严重失调的尴尬局面。语文教师如何巧妙地利用名著导读教学,为学生的阅读指点迷津,才是行之有效的导读。阅读名著既要有必要的时间,又不能干扰各学科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名著导读的时间,把握好“导”的时机。关注学生自读的过程自读名著既要强调阅读数量,还要切实达到一定的阅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并且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名著阅读教学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尽管语文教材采取了增设“名著导读”板块这一举措,依然无法引起一线教学的足够重视,致使实际使用情况与设置初衷背道而驰。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合理安排导读时间、重视“导”阅读方法、关注学生阅读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充分利用好导读教学,探索多种阅读方法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学生的自读过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新平.名著导读教学略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142.

[2]顾之川.人教课标教材名著导读与语文读本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10(09):45.

论文作者:李小会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一教材为例论文_李小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