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别让你的手机成为你的主人_智能手机论文

儿子,别让你的手机成为你的主人_智能手机论文

儿子,别让手机做你的主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别让论文,主人论文,儿子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谁是谁的主人

      我是一个开明的家长,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掌握课本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开阔眼界,参与社会生活,所以,我从来不限制孩子使用电脑和手机——当然,我说的是“使用”,而不是“玩”。

      我儿子今年上高二,学习成绩中上等,文理分科时选了理科。前年中考结束,我就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算是对他考上重点高中的奖励。当时妻子反对,怕儿子玩手机影响学习。我说:“现在不是网络时代,而是移动网络时代,孩子不接触新技术,会被时代淘汰的。怕影响学习就限制他使用手机,那不是因噎废食吗?”尽管我说得振振有词,但妻子仍愁眉不展,于是我保证:“放心吧,如果儿子因为玩手机影响学习,唯我是问。”

      我知道,儿子有了手机一定会使用过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习,但我要培养他抗拒诱惑的能力,就必须先给他一个诱惑,不是吗?果然,儿子迅速爱上了手机,对功能强大的手机爱不释手,上厕所都要带着;周末在家一天要充两次电,做作业时放在手边当镇纸用,隔一会儿就要查看一下;月底交电话费,通讯费不多,但流量惊人。我觉得是时候跟他谈谈了。

      有一天妻子加班,我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我问:“智能手机好玩吗?我看你都不怎么玩电脑了。”

      “玩?”儿子看我一眼,不满地说,“请老爸不要用这个不尊重的字眼。手机是我的伙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不,打开了无数扇窗户。”

      我笑道:“好吧,我尊重你的伙伴。那你说说,你通过这些窗户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世界,学校以外的世界。”

      “你看到的世界是美丽还是丑陋呢?”

      “有美丽也有丑陋。”儿子有点不耐烦了,“放心吧老爸,我不浏览黄色网站,不会传播谣言,更不会影响学习的。”

      我点头表示相信他,又说:“但我怕你得病。”

      儿子大笑,说:“外行了老爸,科学实验证明,手机的电波辐射和电磁辐射都很小,不会影响健康的。”

      “我指的是别的病。”我不动声色。

      “什么?”

      “手机依赖症。”我说,“据我观察,你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晚上睡觉前最后放下的也是手机。没冤枉你吧?”

      儿子有点急了,说:“早上看手机是查看天气预报,晚上则是用手机写网络日志,有错吗?您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穿裤子,晚上最后脱下的也是裤子,莫非您得了裤子依赖症?”

      我反驳:“但我不会每隔3分钟就低头看看裤子。”

      儿子被我的幽默逗得大笑起来。从小到大,我们父子就是这样斗嘴的,我把这种斗嘴称为“思维碰撞”,但最近我发觉自己胜少负多。

      笑够了,儿子正经地问:“说真的,老爸,什么叫手机依赖症?”

      我回答:“就是过分依赖手机,没有手机就活不下去。比如,要是哪天去上学忘了带手机,你会不会感觉失魂落魄?会不会放了学马上往家跑?再比如,手机带在身上,你会不会总觉得它在响,或在震动?如果是这样,那你要当心了。”

      儿子呆呆地望着我,快速眨眼。这表情表示他承认了不便口头承认的事情。过了一会儿,他问:“如果真得了手机依赖症,后果是什么?是变傻?是心理变态?还是精神分裂?”

      “最直接的后果是妈妈发飙,没收你的手机。”我不想恐吓孩子,更不想矫枉过正。

      儿子吐了吐舌头,夸张地用双手护住手机。

      我笑道:“不用紧张,使用手机掌握一个原则就不会出问题。”

      “老爸快说,小的一定牢记在心。”

      “原则就是你要坚持做手机的主人,别让手机做了你的主人。”

      我起身收拾饭桌然后去刷碗,留儿子一个人在桌前思考。这次谈话,算是对他的黄牌警告,希望他及时反省,悬崖勒马。以前,我用这种办法帮他改掉了不少坏习惯。

      手机并非万能

      暑假,我们一家三口赴黄河壶口瀑布自驾游。在车上,我问儿子:“你跟我们汇报汇报,具体都用手机做什么?”

      “浏览新闻、追踪热点报道、刷微博、用短信和微信与同学交流、查阅学习资料、网购、查找附近吃饭的地方……哎呀,用途太多了,简直无所不能。”儿子兴致勃勃。

      我从倒车镜里看到坐在后排的妻子在撇嘴,于是笑道:“智能手机用途这么多,不如给妈妈也换一部吧。”

      妻子应道:“我才不要!现代科技无非是诱人贪玩,耽误正经事,没啥实际用途。”

      儿子没吱声,鼓捣了一会儿手机,然后递给妈妈,说:“老妈,姥姥跟你说话。”

      妻子接过来,不禁“咦”了一声。原来,儿子是拨通了他表姐的手机,让她叫姥姥来跟妈妈视频通话。听妈妈声情并茂地向姥姥汇报一路见闻,儿子向我眨眨眼,悄声说:“老爸,可以考虑给老妈换个啥牌子的智能手机了。”

      果然,妻子通完话就说:“这玩意儿不错啊!”

      我和儿子大笑起来。看来,事实胜于雄辩。

      在景区,儿子不停地用手机给妈妈拍照、录制视频,还当场把照片和视频传给远方的表姐,哄得妻子兴奋异常,说回家就换一款大屏幕的智能手机。

      晚上散步的时候,望着满天星斗,我对儿子说:“来,儿子,打开你的智能手机,赶快把这阵清爽的风传给你姥姥,还有白天阳光的温度和瀑布旁水雾扑面的感觉,都与姥姥共享一下。”

      儿子莫名其妙,说:“老爸你以为我是超人吗?玩穿越?”

      “你不是说手机无所不能吗?我刚才还在想呢,手机这么先进,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干吗要大老远来旅游?下载美景图片不就行了嘛。”见儿子理屈词穷,我接着说,“手机再智能也是工具,再强大也不能代替人的感觉。所以,置身美景之中别老摆弄手机,打开你的心,抓紧时间感受,否则就白来了。”

      “这话说得精辟!”妻子在一旁夸奖,又转向儿子,“怎么不吱声了?整天吹嘘你的手机多么多么智能,其实你就是贪玩,错过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干脆这样,咱俩换手机用,让我也体验体验高科技。”

      儿子大惊,慌忙用眼神向我求援。

      “快看,一颗流星!”我伸手朝璀璨的夜空一指,帮儿子解了围。

      回到酒店的房间,妻子意犹未尽,对儿子迷恋手机之事耿耿于怀。我从钱夹里抽出一小片报纸,递给她,说:“别胡思乱想了,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那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一篇短文,题目是《心理自测:手机依赖症的15个信号》,说如果具有一半以上的征兆,就要格外当心。15个信号是:1.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2.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3.无论工作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4.长时间使用手机,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导致短时记忆丧失。5.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6.手机放枕边,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7.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震动,这是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的幻觉。8.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9.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指痉挛疼痛。10.吃饭之前,必须先拍照,上网与好友共享美食图片。11.不喜欢眼神交流,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12.与亲朋聚会减少,只是通过社交工具沟通。13.记不住电话号码。14.走路也在玩手机,忽视身边事物,导致意外。15.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妻子扳着指头数,说:“好像儿子的情况不算手机依赖症。”

      我说:“没错,我一直监控着呢。咱儿子的自控能力挺强,不需要为他操心,不过也不能放松引导。”

      最遥远的距离

      那次壶口自驾游对儿子触动挺大。回来后,我发现他在QQ空间里贴了几十张照片,每张下面都有一句文字说明,有的是“图片再美也不如亲身体验”,有的是“可惜我无法拍出那种震撼”……后来,他又建了一个名为“智慧&智能”的QQ群,参加者相互监督,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有一个周末,儿子和同学相约去游乐场,临行时特意把手机留在家里。我问为什么不带手机,他说:“今天是我们定的无手机体验日,看看离开手机还能不能活。”我和妻子热情地表示支持。

      晚上儿子回来,大呼过瘾。原来,他和同学们熬过了手机不在手边的最初两个小时后,渐渐体验到了莫名的轻松和自由,交流也格外充分,所以玩得很开心。“我们约好了,以后每周过一天这样的原始生活。”儿子兴致不减。

      “原始生活?”我说,“我看叫心灵生活更合适。”

      儿子赞同我的提议,他说这一天过得内心格外平静。他特别提到了不带手机对交流的好处:“以前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本来可以好好交流交流,可总有人玩手机,大煞风景。渐渐地,大家都开始玩手机,吃完饭散伙,都没聊上几句。真应了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今天我们边吃边聊,可开心了,每人都有新奇的发现,好像熟悉的同学才刚刚认识。”

      这时,妻子插话:“原来智能手机这么害人啊?那我还要不要换?”

      “当然要换!”儿子说,“智能手机并不害人,使用不当才害人。比如有人用菜刀杀人,法官是审判菜刀还是审判凶手?”

      “儿子,你长大了!”妻子由衷地感叹。她猛地从包里拿出一部刚拆封的大屏幕智能手机,冲儿子晃晃,兴奋地说:“少废话,快帮妈妈下载微信,设置无线网络,以后我就能随时看到你了!”

      那天,我和妻子一起要求参加儿子的无手机体验日活动,儿子受宠若惊地答应了。

标签:;  ;  

儿子,别让你的手机成为你的主人_智能手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