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论文_赵小平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中医辩证法,观察治疗痹证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痹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及治愈时间,而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痹证;临床体会

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到不良生活方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比如,目前比较常见的痹证,就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大体上包括了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等。中医将痹证分为4个证型,包括肝肾阴虚痹型、寒胜痛痹型、风胜行痹型以及风湿热痹型。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痹证患者90例,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讨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痹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80.1±3.5)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8.9±1.5)年。观察组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龄21岁-82岁,平均年龄(81.3±2.9)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7.1±1.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的是中成药进行治疗,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次//d,60mg/次。

1.2.2观察组:采用中医自拟基本方结合辩证分型施治

基本方:仙灵脾15-30g、骨碎补15g、桑寄生15g、牛膝15g、制川乌6-10g、制草乌6-10g、炙乳香10g、石菖蒲15g、鸡血藤30g、母草10g

(1)寒湿痹阻型:症见关节、腰背疼痛,夜半或阴雨天加剧,苔薄白、脉细弦,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基本方加桂枝15g、细辛10g、木瓜20g、威灵仙20g,腰以下痛加川断15g、杜仲15g

(2)湿热痹阻型: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或五心烦热、颜面潮红、口干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基本方加虎仗15g(或大黄6g)、银花藤30g、络石藤30g,邪热伤阴加15g、知母15g、萸柏15g。

(3)痰瘀阻络型:症见关节畸形、晨僵、屈伸不利、舌有紫气、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宜化痰祛瘀,搜风通络止痛。

基本方加全蝎6g、白花蛇10g。

(4)络损血瘀型:症有明显的外伤史或骨折史,舌有紫气紫斑,苔薄白、脉细弦,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基本方加桃仁10g、红花10g、三七粉6g、煅自然铜30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麻木、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肢体活动能力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麻木、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甚至更加严重。(治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表示计数资料以率,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 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症状消失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时间(,d)

3 讨论

目前,在开展临床治疗的时候,因为痹证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所以治疗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中医学认为其主要是由于卫外不固、正气不足使得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寒湿邪气入侵引起,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主要成分是青风藤经过现代工艺提取处理后,研制的盐酸青藤碱类药物,具有镇痛、调节免疫力、抗感染等功效,但治疗效果欠佳。痹症的发病机理为“正气虚损,风寒湿(热)诸气杂至而为痹”。

基本治则是补益肾气,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活络祛邪止痛。

基本方中仙灵脾、骨碎补、牛膝、桑寄生有温补肝肾,强壮正气的作用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炙乳香、鸡血藤具有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石菖蒲有行气化湿的作用,现代方理研究本品有镇静作用。尤其方中制川乌、制草乌二药力专效宏,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作用,虽大辛大热大毒,但只要煎服得当(久煎3小时以上),配伍得当,不仅风寒湿痹用之效佳,热痹(配清热药)用之也效佳;甘草调和诸药,兼中和川草乌之毒性。各辨证分型中分别加入对症的药物,临床疗效肯定。

本次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77%,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中医自拟基本方加辨证分型治疗痹证,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及治愈时间,而且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文景.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2]陈金红,温玉,邵美玲.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痹症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06).

[3]何威,赵京红,孙冬阳.中医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脑梗死7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36).

论文作者:赵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治疗痹证临床体会论文_赵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