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

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

一、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黄兵[1](2015)在《四川典型区域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其使用性能跟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四川省幅员辽阔,川西北高原寒冷、紫外线强,温差大,川中盆地炎热、潮湿、多雨,重载交通多。由于川西北高原、川中盆地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存在明显差别,交通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新一轮的西部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四川公路建设向盆地周边山区及川西北高原延伸的形势,积极开展基于四川区域性自然特征的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依托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原湿地郎川公路修筑及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431800054)”、郎川公路建设指挥部科技项目“高寒、高海拔地区强紫外线环境下改性沥青路面技术研究”以及四川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成德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动力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010828-2)”,以川西北高原以及川中盆地地区沥青路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及施工和管理技术等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路面实地调研,结合四川地理、气候特征及交通情况,重点对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的材料性能、结构形式与行为以及现场施工与管理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有:(1)通过文献与工程调研分析,总结了四川沥青路面结构、材料以及施工与养护技术发展的历程,指出了四川沥青路面的关键技术性问题及技术发展主攻方向,归纳了四川区域性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即:川西北高原沥青路面的主导病害类型归结为6类:沥青过早老化、泛油、路基冻胀融沉引起的路面破坏、沥青路面变形、水损坏以及路面开裂;川中盆地除了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以外,最主要的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为:早期路面疲劳破坏和水损坏。(2)以AC-13、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为例,充分考虑环境与交通条件的要求,分别对川西北高原地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抗紫外线老化等性能,川中盆地地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抗疲劳性、高温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压实温度和改善措施对AC-13低温抗裂性能、沥青品种和抗紫外线添加剂对AC-13抗紫外线老化性能,以及油石比、纤维掺量、矿料级配等因素对SMA-13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AC-13的低温压实临界温度和油石比、纤维掺量、矿料级配对SMA-13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在川西北高原地区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注重于混合料抗低温性能和抗紫外老化的改善,可采用偏细级配、增加沥青用量、添加抗紫外线添加剂等方法;在川中盆地地区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重点优化油石比、纤维掺量、矿料级配等材料组成因素,注重其水稳定性、抗疲劳性、高温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协调。通过综合分析,进一步从材料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两方面总结并提出川西北高原、川中盆地区域性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关键技术。(3)以现场试验路观测、动测数据为基础,较系统研究了川西北高原地区、川中盆地地区的半刚性结构、全厚式结构及倒装结构等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和性能特点,分析了不同路面结构形式对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从抗低温开裂角度,提出了在川西北高原地区沥青路面应优先选用沥青碎石基层全厚式结构或级配碎石基层倒装式结构的路面形式;从动弯沉与动应变响应角度,提出了在川中盆地地区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应优选全厚式结构形式。综合现场实测结果,从结构层的性能要求、设计关键控制指标及建议结构组合等3个方面分别总结了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结构优选技术。(4)从四川气候、交通特点及路面材料特点出发,参考相关规范及施工经验,对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及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以及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阐述了路面各结构层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养生、接缝处理等重点工艺控制细节与要点,重点指出了对水泥、沥青等原材料的选择必须从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气候与交通特性出发,做到差异化、针对性、适宜性优选,明确了四川山区公路长大纵坡特殊路段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碾压方向的控制标准。结合成德南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从标准化建场、规范化备料、程序化接路、精细化施工等方面总结提炼了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技术。

田林[2](2010)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裂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作为主流结构形式,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然而,其强度、刚度的衰减与开裂问题,成为制约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长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莫尔—库伦强度理论为基础,充分重视半刚性材料中碎石的结构组成及其结构特性,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设计理念,综合协调半刚性基层力学特性与抗裂特性,以系统的试验研究为主要手段,以针对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为辅,全面研究这种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指标体系与路用特性,从而为完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技术体系、延长路面结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使用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开展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横向开裂调查,分析产生开裂的主要原因与技术对策。具体针对性能差异最显着的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进行对比,结合哈尔滨西环绕城高速公路逐年调查资料,分析低温开裂的演化规律,从而明确当前沥青路面开裂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于基层的抗裂特性及基于抗裂性能要求的半刚性材料设计。进而,提出碎石级配体积设计方法框架、流程与基本原则,比选级配碎石成型方法,确定适宜的参数组合,实现材料—工艺一体化设计。通过设计典型骨架、比选细集料组成,以填充系数为技术指标,深入分析该指标对级配碎石结构组成特征的影响,从而提炼基于力学特性的设计原则。以静三轴试验、动三轴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为方法,分别评价级配碎石的结构性,并以结构可变性、结构可稳性、综合结构性指标反馈指导级配碎石设计,明确设计指标及其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振动成型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系统研究—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干缩与温缩特性,在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填充系数与干缩的关系,指导材料设计与施工工艺组织。以弹塑性损伤理论为基础,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路面结构温度场与干缩场的耦合分析,明确养生期出现开裂破坏的具体条件,以指导现场施工组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整合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结构性、强度衰减、干缩特性及温缩特性研究成果,提出填充系数的合适范围,提炼设计原则,构建完善的体积设计方法,以指导工程应用。最终将主要成果应用于“齐泰”高速公路,以检验此套技术的适用性及其实际效果,作为后续完善技术体系的基础。通过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相互结合,初步实现半刚性基层的性能设计与优化,构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成套技术。

李印保[3](2010)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设备配置及其再生工艺》文中研究表明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是目前国际上道路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施工简单,节约成本,能提高旧路面等级,对交通影响小,被人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我国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是由基层损坏引起,热再生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路面基层损坏的问题。因此,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我国的普遍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西宝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为依托,探讨了乳化沥青冷再生的设备配置及其施工工艺。提出了配套的就地冷再生设备的构成,包括一台就地冷再生主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压路机、平地机、沥青保温运输罐车、洒水车,新骨料运输卡车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施工机组;通过综合性能和价格比较分析,选用就地冷再生主机进口,其余配套设备国内购买的方案,不仅综合性能较好,而且比较节省。在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对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在初期强度中起主要作用,在后期强度增长中内聚力贡献更大,在强度形成过程中,内聚力的增长率和幅度都高于内摩阻力。给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求,以及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了具体的配合比设计的试验验证。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试验控制要求和现场检测项目。结合试验段进行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结果证实,旧沥青路面经过乳化沥青冷再生后,可以明显提高路面基层强度及抗疲劳性能,改善路面性能,且投入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刘向阳[4](2009)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化的选型配套》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机械化施工中第一、第二主导机械的数量计算、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合料运送车辆、沥青混合料摊铺设备及压实设备的选型和配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关键设备配套后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刘治龙[5](2007)在《郑少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路面平整度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车辆在路面上的行驶质量和高速公路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路面平整度的改善和提高一直作为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受到公路科技界关注和重视。尽管已经存在着不少有关沥青路面平整度的研究文献,而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严格,检验评定标准不断提高,建设单位有的超规范要求,但铺筑路面的平整度有时仍不尽人意,存在影响行车安全、车速及舒适性的隐患。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大部分采用改性沥青,因此,针对改性沥青路面,认真分析探讨影响高速公路平整度的因素、提出重视、改善和提高平整度的技术措施非常必要。本论文在分析引起沥青路面不平整因素的前提下,针对河南省郑少高速公路实际工程情况,为保证其沥青路面平整度,对影响到其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施工环节进行了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详细分析了路面不平等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适应郑少高速公路的SBS的改性工艺、SBS改性沥青的温度控制、路面的现场施工工艺,并对改性成本进行分析。从路基、桥梁涵洞、底基层和基层、材料、路面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出发,分析各种因素对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最终得到确保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技术,同时提高现场施工文明素质。通过改变“重建设,轻养护”的错误思想,加强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力度,保证路面平整度长期保持在稳定满意的水平。根据郑少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及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构建了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确定了各主要管理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职责,确保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在要求范围内。改性沥青路段平整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能够达到严格的平整度要求,并优于规范要求,因此,通过郑少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路面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的平整度,提高路面行驶舒适性。

张泛,王晓江,王志平,萧岩,李郑,杨玉淮,贾渝,杨树祺,范励修,李福普,柳浩,陈卫权,石中柱,谢产庭,张爱江[6](2006)在《道路工程篇》文中指出一、道路工程建设发展概述 (一)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公路建设十年发展成就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以下同) 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市场,投资数量和开工项目之多,各国少有。从1990年到2003年的 14年内,全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近2万亿元。其中,2002年达到3212亿元,2003年达到3715亿元。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五”时期成为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主要标志是:

杨丽香[7](2006)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突飞猛进,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设备已经配套,施工工艺较完善,路面平整度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改善和提高一直作为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受到了国内外公路科技界关注、重视和研究。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平整度检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省近几年来所修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进行的大量调查,并结合多年来在高等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实际经验,分析了平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改进碾压及摊铺等施工工艺等一些具体的路面平整度控制措施,以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工程质量,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本文还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山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指标IRI和σ之间的线性关系。此项研究对山西省高速公路的平整度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同时也对我国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何健杰[8](2006)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与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仍然是我国公路路面的主要两大类型之一。截止2005年底,全国有铺装路面532,697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306,622公里,占57.56%。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目前路龄较长,在长期以来超限运输的破坏性作用下,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进行维修。由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交通量的急剧增加,社会对公路部门路面维修提出了快速修补的期待。深入开展快速修补材料与工艺的研究,对于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理论和工程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泥混凝土道面快速修补剂具有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增长、微膨胀、磨损小、新旧混凝土粘接良好、颜色相近、施工工艺简单、材料费用低。从2002年开始在省内主要高速公路和干道快速修补中试用后,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采用水泥混凝土道面快速修补剂夜间进行路面或桥面快速修补,取消了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不影响道路的正常行车,基本解决了道路维修与行车的矛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另外,该种修补剂适用的温度范围宽(0~35℃),在全年都可以使用,施工操作时间充裕,技术难度不大,因此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 论文全面总结分析了四川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大件路北段、成渝高速成龙段、成温邛公路三个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主要的破损类型并进而指出了四川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专门针对TF系列水泥混凝土快速修补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其配合比和其他技术指标,并分析研究了施工工艺,同时进行了实体工程的应用研究和成本分析研究。

王丽娟[9](2005)在《西部公路路面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影响西部路基路面结构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社会因素、交通车辆构成特征等方面着手,结合《西部公路建设规模与标准》课题的研究,分析了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现状及公路交通组成;针对西部的特殊地质环境,进行了西部特殊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西部路基填土高度研究;在详细调查和收集西部地区已有沥青路面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及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使用状况,对比分析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与规范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厚度,通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减薄的可行性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推荐了西部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厚度范围;本文还进行了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分层厚度分析,提出了西部高速公路采用双层沥青面层为主的建议;根据西部自身特点,对西部地区的沥青路面结构材料的基本要求与选取原则给出了部分建议,并推荐了西部地区沥青路面结构;通过西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调查,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材料;本文还进行了西部公路路面结构选型研究,综合对比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各项技术性质,根据相关文献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进行西部路面选型的方法;最后通过对西部县乡公路现状调查分析,剖析了西部县乡公路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推荐出西部县乡公路路面典型结构。本文的研究为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及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刘兴元[10](2003)在《靠改革扬帆奋进 凭诚信拓展市场》文中认为金昌金桥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金昌市最大的一家公路工程施工企业,隶属于甘肃省交通厅和金昌公路总段领导,是一个集公路工程施工、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实体,主要从事高速公路路基、一级标准以下路面工程和独立大桥的工程施工业务。现下设两个专业?

二、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典型区域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研究
        1.2.2 沥青路面性能研究
        1.2.3 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研究
        1.2.4 沥青路面施工与管理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四川沥青路面发展历程与路面病害分析
    2.1 四川沥青路面结构发展及其技术性问题分析
        2.1.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理论研究方面
        2.1.2 四川沥青路面结构发展方面
        2.1.3 四川沥青路面的主要技术性问题
    2.2 四川沥青路面材料发展及其性能分析
        2.2.1 四川沥青路面材料的发展
        2.2.2 四川沥青路面材料的技术性问题
        2.2.3 新型沥青路面材料的研发
    2.3 四川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维修技术发展与分析
    2.4 四川沥青路面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2.4.1 川西北高原沥青路面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2.4.2 川中盆地沥青路面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
    3.1 川西北高原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
        3.1.1 影响性能主导因素分析
        3.1.2 材料低温性能试验与分析
        3.1.3 材料抗紫外线老化性能试验与分析
    3.2 川中盆地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
        3.2.1 影响性能主导因素分析
        3.2.2 材料试验方案
        3.2.3 材料抗水损害性能试验与分析
        3.2.4 材料高温稳定性能试验与分析
        3.2.5 材料抗疲劳性能试验与分析
        3.2.6 材料性能综合分析与评价
    3.3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关键技术
        3.3.1 高原条件下的设计关键技术
        3.3.2 盆地条件下的设计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与行为研究
    4.1 川西北高原区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与性能分析
        4.1.1 结构组合方案
        4.1.2 路面开裂行为对比分析
        4.1.3 紫外线作用行为对比分析
    4.2 川中盆地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与性能分析
        4.2.1 结构组合方案
        4.2.2 结构动力行为数值仿真分析
        4.2.3 结构动应变疲劳行为数值分析
        4.2.4 结构动力行为现场实测分析
    4.3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结构选型技术
        4.3.1 高原条件下的结构优选技术
        4.3.2 盆地条件下的结构优选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施工与管理技术研究
    5.1 级配碎石层材料施工技术
        5.1.1 施工准备工作
        5.1.2 混合料拌制
        5.1.3 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
        5.1.4 接缝处理及其他事项
    5.2 水泥稳定碎石层材料施工技术
        5.2.1 总体施工方案
        5.2.2 原材料质量控制
        5.2.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控制
        5.2.4 施工过程控制
        5.2.5 养生及交通管制
        5.2.6 施工工艺流程
    5.3 沥青层材料施工技术
        5.3.1 施工气候条件及拌和场地
        5.3.2 原材料质量控制
        5.3.3 配合比设计
        5.3.4 混合料拌和
        5.3.5 混合料运输
        5.3.6 混合料摊铺
        5.3.7 混合料碾压
        5.3.8 其他要求及控制
        5.3.9 施工工艺流程
    5.4 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技术
        5.4.1 场地建设管理技术
        5.4.2 材料生产管理技术
        5.4.3 材料铺筑管理技术
        5.4.4 质量控制管理技术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2)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裂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沥青路面早期开裂研究
        1.2.2 半刚性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
        1.2.3 半刚性基层材料收缩特性研究
        1.2.4 碎石级配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沥青路面开裂现状调查
    2.1 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开裂影响的调查分析
        2.1.1 辽源椅山试验路
        2.1.2 辽源外环试验路
    2.2 西环高速横向裂缝历年整体状况
    2.3 西环高速横向裂缝逐年演化规律
    2.4 横向裂缝在路面结构中的扩展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碎石级配设计方法与结构性评价
    3.1 碎石级配的体积设计方法
    3.2 碎石级配成型方法与工艺参数
        3.2.1 标准振动压实参数的选取
        3.2.2 振动成型与重型击实法的对比
    3.3 碎石级配体积设计法的技术指标
        3.3.1 典型骨架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细集料对混合料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3.3.3 以填充系数为指标的设计方法
        3.3.4 填充系数对混合料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3.4 基于静三轴试验的碎石级配结构性评价
        3.4.1 试验设备与条件
        3.4.2 试验材料与级配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4.4 碎石级配结构性评价
    3.5 基于动三轴试验的碎石级配结构性评价
        3.5.1 土体结构性评价方法与指标
        3.5.2 动载结构可稳性
        3.5.3 动载结构可变性
        3.5.4 动载综合结构性
    3.6 基于循环加载试验的碎石级配结构性能评价
    3.7 碎石级配结构设计指标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干缩特性
    4.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4.2 材料特性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干缩特性的影响
        4.2.1 单档材料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4.2.2 水泥剂量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4.3 工艺参数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干缩特性的影响
        4.3.1 压实度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4.3.2 含水量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4.4 环境特征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干缩特性的影响
        4.4.1 干湿循环试验
        4.4.2 干湿循环试验结果
    4.5 基于抗干缩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设计
        4.5.1 基本原则
        4.5.2 典型级配的选择
        4.5.3 不同填充系数的干缩性能试验
        4.5.4 基于抗干缩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填充系数范围
        4.5.5 强度与填充系数的关系
        4.5.6 空隙率对干缩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温缩特性
    5.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温度收缩试验方法
    5.2 材料特性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温缩特性的影响
        5.2.1 单档材料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5.2.2 水泥剂量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5.3 工艺参数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温缩特性的影响
        5.3.1 含水量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5.3.2 压实度对温缩性能的影响
    5.4 基于抗温缩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填充系数设计
        5.4.1 基本原则
        5.4.2 典型级配的选择
        5.4.3 不同填充系数的温缩性能试验
        5.4.4 基于抗温缩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填充系数范围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弹塑性损伤理论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的数值模拟
    6.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期开裂
    6.2 温度场计算的基本理论
        6.2.1 热传导控制方程
        6.2.2 热传导问题的边界条件
    6.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材料的弹塑性损伤机理
        6.3.1 损伤理论以及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6.3.2 弹塑性损伤力学
        6.3.3 弹塑性增量表达式
        6.3.4 损伤变量定义
        6.3.5 弹塑性损伤的强化参数
        6.3.6 屈服条件
        6.3.7 流动法则
    6.4 干缩应力的计算方法
    6.5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成型期损伤的数值模拟
        6.5.1 ABAQUS 有限元软件基本功能简介
        6.5.2 ABAQUS 模块和分析步骤
    6.6 数值模拟模型
        6.6.1 有限元模型
        6.6.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养生期开裂预测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工程应用
    7.1 基于抗干缩与温缩的适宜级配范围
    7.2 干缩与温缩特性的对比
    7.3 齐泰高速公路基层设计与施工控制
        7.3.1 确定工程级配
        7.3.2 目标配合比级配调试
        7.3.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强度试验
        7.3.4 配合比确定
    7.4 裂缝调查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设备配置及其再生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冷再生工艺及设备
        1.1.1 铣刨再生机
        1.1.2 沥青混合料冷再生列车
        1.1.3 厂拌冷再生工艺及设备
    1.2 热再生工艺及设备
        1.2.1 厂拌热再生
        1.2.2 就地热再生工艺及设备
    1.3 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现状
        1.3.1 沥青冷再生技术及特点
        1.3.2 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就地冷再生设备购置方案及效益分析
    2.1 设备主要功能及适用范围
    2.2 设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 设备的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2.4 设备购置方案
    2.5 设备选型
        2.5.1 设备方案比选
        2.5.2 设备方案确定
        2.5.3 设备配置及引进清单
    2.6 购置设备经济效益评价
        2.6.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2.6.2 租赁收入估算
        2.6.3 成本费用估算表(单台)
        2.6.4 财务评价报表
        2.6.5 财务评价指标
        2.6.6 不确定性分析
        2.6.7 财务评价结论
    2.7 购置设备社会效益评价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冷再生技术
    3.1 乳化沥青特性
    3.2 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3.2.1 乳化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对比
        3.2.2 乳化沥青混凝土强度的形成机理
    3.3 泡沫沥青特性
        3.3.1 泡沫沥青实验发生装置工作系统原理
        3.3.2 泡沫沥青孕育产生膨胀衰退消失过程的微观机理
        3.3.3 气液平衡泡沫沥青的孕育过程
        3.3.4 泡沫沥青的产生膨胀衰退消失过程
        3.3.5 影响特性曲线的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
    4.1 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要求
    4.2 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试验
        4.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4.2.2 确定试验用级配
        4.2.3 确定乳化沥青设计用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乳化沥青冷再生试验段铺筑及性能检测
    5.1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工艺
        5.1.1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
        5.1.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质量检验控制
    5.2 乳化沥青冷再生路用性能检测
        5.2.1 试验设计
        5.2.2 试验结果
        5.2.3 压实度检测结果
        5.2.4 试验段取芯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化的选型配套(论文提纲范文)

1 路面的技术要求
2 第一主导机械的确定与选型
3 第二主导机械的确定与选型
4 混合料运输车辆的配置
5 压实机械的选型与配套
6 其他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套 (见表2)
7 结论

(5)郑少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路面平整度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路面平整度国外研究概况
        1.2.2 路面平整度国内研究概况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性
        1.3.1 提高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使用性能
        1.3.2 影响路面养护费用和使用寿命
    1.4 郑少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情况概述
        1.4.1 建设郑少高速公路的意义
        1.4.2 郑少高速公路的工程简介
        1.4.3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
    2.1 概述
        2.1.1 路面平整度的基本定义
        2.1.2 路面平整度检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2.1.3 路面平整度检测仪的基本分类
        2.1.4 平整度指标
    2.2 路面平整度分析理论基础
        2.2.1 信号处理
        2.2.2 采样间隔
        2.2.3 滤波
        2.2.4 滑动平均滤波器
        2.2.5 正弦曲线
        2.2.6 频率响应
    2.3 平整度测试方法
        2.3.1 3m直尺法
        2.3.2 连续式平整度仪法
        2.3.3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法
        2.3.4 激光平整度测试车法
    2.4 平整度检测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4.1 国际平整度指数
        2.4.2 VBI与其他平整度指标相关关系的建立
    2.5 其它路面平整度指标
        2.5.1 道路行驶舒适性主观评价
        2.5.2 行驶质量舒适性指数RN(又称观测打分值)
        2.5.3 半车平整度指标HRI
        2.5.4 RMSA
        2.5.5 路段长度对路面平整度指标的影响
        2.5.6 平整度标准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设计因素
    3.2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3.3 桥头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
    3.4 基层的不平整
    3.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6 沥青混合料拌和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7 路面摊铺机械及施工工艺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8 碾压工艺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9 路面接缝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
    4.1 SBS改性沥青的控制技术
        4.1.1 改性沥青的性能和使用原理
        4.1.2 郑少高速公路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
        4.1.3 SBS改性工艺
        4.1.4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
        4.1.5 SBS改性沥青加工成本分析
    4.2 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
        4.2.1 路基的施工控制
        4.2.2 桥梁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防治措施
        4.2.3 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4.2.4 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
        4.2.5 路面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
        4.2.6 现场文明施工
        4.2.7 养护和管理水平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组织管理
    5.1 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5.1.1 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
        5.1.2 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
    5.2 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及主要成员职责
        5.2.1 项目经理部职责
        5.2.2 项目经理职责
        5.2.3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5.2.4 工程技术部职责
        5.2.5 安质环保部职责
        5.2.6 物资设备部职责
        5.2.7 计划财务部职责
        5.2.8 试验室职责
        5.2.9 精测队职责
    5.3 郑少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山西省高等级公路路面平整度现状调查分析
    2.1 概述
    2.2 现行平整度相关规范标准
    2.3 山西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现状调查与评价
    2.4 总结
3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概述
    3.2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3.3 桥梁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影响
    3.4 基层、底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5 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3.6 路面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的影响
    3.7 现场施工的影响
4 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4.1 路基的施工控制
    4.2 桥梁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防治措施
    4.3 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4.4 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控制
    4.5 路面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
    4.6 现场文明施工
    4.7 养护和管理水平
5 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
    5.1 概述
    5.2 平整度测试方法
    5.3 平整度检测设备—激光平整度测试车
    5.4 平整度检测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5.5 山西省平整度指数IRI与σ的相关关系
6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修补技术研究现状
        1.2.1 修补材料研究现状
        1.2.2 修补施工工艺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重点内容
    1.5 技术关键及解决措施
第2章 四川省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研究
    2.1 四川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现状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路段破损的调查与分析
        2.2.1 大件路北段
        2.2.2 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龙泉山段
        2.2.3 成温邛公路
        2.2.4 破坏严重的三个路段
    2.3 四川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破损类型
        2.3.1 接缝类破损
        2.3.2 变形类破损
        2.3.3 断裂类破损
        2.3.4 表面类破损
    2.4 四川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水泥混凝土修补材料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快速修补剂的技术特性
    3.3 快速修补剂强度试验研究
    3.4 快速修补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3.4.1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4.3 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试验研究
    3.5 TF-5砼与水泥砼强度对比试验研究
        3.5.1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3.5.2 TF-系列耐磨性能试验研究
    3.6 TF-系列用于路面基层试验研究
        3.6.1 材料产地及描述
        3.6.2 集料筛分
        3.6.3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第4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工艺研究
    4.1 前言
    4.2 路面破损实地调查
    4.3 修补方案的确定
    4.4 快速修补的一般工序
    4.5 快速修补工艺的确定
        4.5.1 条带罩面法修补
        4.5.2 扩缝粘结法
        4.5.3 全厚修补法
        4.5.4 快速注浆法
    4.6 施工注意事项
    4.7 修补机具
第5章 混凝土快速修补剂应用研究
    5.1 前言
    5.2 实体工程应用
        5.2.1 省道306线金乌公路改建工程
        5.2.2 成都市三环路修补工程
        5.2.3 成渝高速公路修补工程
    5.3 使用后的评价
第6章 混凝土快速修补剂成本分析
    6.1 前言
    6.2 修补成本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9)西部公路路面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西部公路路面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2-1 西部自然环境因素
    2-2 西部经济文化条件
    2-3 西部公路交通现状及组成
第三章 国外及我国东中部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调查分析
    3-1 国外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调查分析
    3-2 我国东中部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调查分析
第四章 西部特殊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路基高度研究
    4-1 西部地区特殊路基状况及病害分析
    4-2 西部公路路基填土高度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部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
    5-1 西部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调查分析
    5-2 西部沥青路面材料及合理结构研究
    5-3 西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部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选型研究
    6-1 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选型定性分析
    6-2 模糊数学法在高等级路面选型中的应用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西部县乡道路调查分析与路面结构研究
    7-1 西部县乡道路调查分析
    7-2 西部县乡道路存在问题分析
    7-3 西部县乡公路典型结构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典型区域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D]. 黄兵.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4)
  • [2]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抗裂特性的研究[D]. 田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3]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设备配置及其再生工艺[D]. 李印保. 长安大学, 2010(03)
  • [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化的选型配套[J]. 刘向阳. 装备制造技术, 2009(04)
  • [5]郑少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技术研究[D]. 刘治龙.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2)
  • [6]道路工程篇[A]. 张泛,王晓江,王志平,萧岩,李郑,杨玉淮,贾渝,杨树祺,范励修,李福普,柳浩,陈卫权,石中柱,谢产庭,张爱江.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 [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D]. 杨丽香. 长安大学, 2006(12)
  • [8]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与工艺研究[D]. 何健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9]西部公路路面结构研究[D]. 王丽娟. 长安大学, 2005(04)
  • [10]靠改革扬帆奋进 凭诚信拓展市场[N]. 刘兴元. 甘肃日报, 2003

标签:;  ;  ;  ;  ;  

永山段一级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