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利与弊论文_杨佳岭

论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利与弊论文_杨佳岭

黑龙江省佳木斯职业学院 154002

摘要: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多球训练在应用过程中的利与弊。本文首先引出多球训练目前的现状,从而针对实际训练研究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获取研究数据,进而得出真实而详细的分析资料,准确地对多球训练进行解析,分析其利与弊。探索更有效的训练方法,为今后的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乒乓球 利与弊 多球训练

一、多球训练现状分析

(一)多球训练国内现状研究

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是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从日本女子排球训练法中移植过来的训练方法, 在我国推行“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中诞生并首先采用。几十年来, 乒乓球多球训练法对我国乒乓球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对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及专项身体素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且日益被各级教练员所重视和大量应用。

二、 多球训练实践分析

(一)多球训练的目的

多球练习法是指乒乓球运动中一种利用多球进行技术训练的方法。多球训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击球次数,增大练习密度,缩短技术动作的泛化阶段,有利于技术动作定型。

(二)多球训练的实践

1. 学会新的技术动作

初学者开始的多球训练时最好的训练方式,在技术训练的初期阶段,应该采用多个多球训练的形式,让初学者尽快的学会和初步掌握单个的技术动作,比如正手攻球,实践证明,多球训练能更大程度的帮助初学者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强化记忆功能,加快学习的进度,使技术动作尽快的定型。

2. 巩固和熟练各项技术

多球训练过程是一个强化训练的过程,尤其表现在训练的密度上,可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率。对于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后的队员,通过多球训练,能使他们的技术迅速的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熟练的程度。

3. 学习和掌握高难度技术

乒乓球是一项技术复杂、技巧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许多高难度技术的练习在对练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根本就无法完成这就必须通过多球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三、多球训练的作用

(一)多球训练的益处

1. 多球训练有利于运动技术的学习,巩固和提高

多球训练的优点就是按特定的要求有效地提供给练习者进行这一反复练习的条件。尤其是对业余乒乓球球爱好者和少儿乒乓球球运动员来说,由于尚未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自身控球的技能较差,仅仅采用一对—练习的形式,很难达到多次重复进行同一技术练习的目的。

2. 多球训练是组合技术、战术配合等战术方法进行模拟训练的有效手段

技术训练到了一定阶段,必然要从以单一的技术训练为主的阶段过渡到以组合的技术训练为主的阶段。而组合的技术训练,事实上也就涉及到了战术的方法和形式的领域。因此,我们只有在学习、掌握和提高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去学习战术的方法和形式,在掌握和运用战术的方法和形式的过程中去巩固和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才可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发展和提高运动技能,有利于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通常指练习者击球过程中的本体感觉、时空感觉,各关节、肌肉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力量、弹跳及平衡能力,以及各项专项身体素质。

(二)多球训练的不足

1、多球训练不足之处首先是它超越了发球、接发球和第三板抢攻这一阶段, 使技术训练与前三板结合不上; 其次是运动员能够掌握供球人来球路线和落点变化的规律性, 从而减少了对判断来球的要求;

2、多球训练练多了长期不练单球训练的话,对单球的感觉和控制球的力度会很差,很容易导致对不上点,在比赛中会出现反应慢步伐跟不上判断球差的情况。

四、建议与结论

(一)建议

1. 多球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球练习开始时,要控制供球的速度,不要太快,合理的速度应该是使练习者能保证完整的完成每一个动作,如果你的动作不完整,就不用去谈动作质量了。因此,多球训练时,还是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

关于协调问题,通过多球训练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由于供球速度加快,练习者的动作频率也得到加快,动作内部各环节的间隔时间也会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也会加快,因此,速度加快,本身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技巧问题。我想说首先是供球者的技巧。多球训练的成效取决于供球的技巧。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供球者的训练思路和的教学训练水平。一个好的供球者,必须懂得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技术训练上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技术上的进步。

(二)结论

多球练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但不能因采用多球练习而忽略了单球的练习,教师应在多球练习后,让学生之间进行常规的单球练习,用以弥补多球训练的不足。

多球练习的强度大、难度高,教师在练习多球时应注意对运动量的控制。如果掌握不好,会造成学生局部负担过重,以致过度疲劳。在教学中,应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身体素质、乒乓球的基础水平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多球练习时应加以区分。

多球训练的强度大,对内脏器官的影响很大,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面对身体素质低的运动员不能过多的应用,即使用也不能时间过长,并要注意间歇休息。

多球训练不足之处首先是它超越了发球、接发球和第三板抢攻这一阶段, 使技术训练与前三板结合不上; 其次是运动员能够掌握供球人来球路线和落点变化的规律性, 从而减少了对判断来球的要求; 再者是运动员击球时, 可以不太讲究每一板的相互联系和制造机会球的问题; 还易使运动员产生局部疲劳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博.乒乓球技战术与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2]吴焕群.中国乒乓球训练原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45-154.

[3]李湛忠:《浅谈乒乓球多球训练法》,《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153~154。

[4]张惠中:《乒乓球多球训练的特点》,《辽宁体育科技》,2002(5)。

作者简介:姓名:杨佳岭 男 出生年月 1986年4月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专业:体育教育

论文作者:杨佳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论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利与弊论文_杨佳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