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心中的“姐姐秘书”

职工心中的“姐姐秘书”

职工心中的“书记大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姐论文,书记论文,职工论文,心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淑敏给山东小鸭集团万余职工中的印象很丰富:能说会道,但没有一句虚的;坚强有力,却有一副侠骨柔肠。总之是豪杰之气,压不住“大姐”的真性情。这“大姐”,是“书记大姐”——党委书记。

“厂长烧火我添柴”

10年前,小鸭集团董事长王世敦上任的时候在全厂人面前讲了一句挺生动的话:“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就三把火三把火地烧下去;都说头三脚难踢,我就三脚三脚地踢。”据说当时和他搭档的党委书记李淑敏接过话茬儿:“厂长烧火我添柴,厂长踢脚我铺路。”记者问她有没有这回事,她“噗哧”笑了:“那不成我俩说相声了?铺路添柴的话我说过,可不是接下茬儿。话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这个党政干部该做的就是这个事儿。”

作为党委书记,李淑敏认准了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企业的中心开展工作这个理。在她看来,企业决策之后,用组织的战斗力,把最棘手难办的事情揽过来,把人心理顺了;再把最直接的信息反馈上去,找准办法,保证行政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足够的精力和依据抓好经济,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人才战略是小鸭集团近几年来一系列重大举措中的浓墨重彩。6000多人的核心企业,近几年就引进大学毕业生近2000人。李淑敏把最大可能地激发、调动这些人才的潜质当作党委的重要工作。从各高校的招聘开始,她就代表党组织披挂上阵,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掘宝似的把这些毕业生一个个迎进小鸭集团的青年公寓。大学生们不少家在外地,没想到这么大企业的书记是那样知冷知热的长辈。过节和他们包饺子吃月饼一起玩一起疯的是李书记,要求他们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出50元寄给父母的也是李书记。大学生范永涛说他没想到李书记会对他父亲生病的事这么挂念,更没想到去年8月他父亲去世之后, 李书记会派人把组织的关怀一直送到他远在潍坊的家里。他说我不好好干谁好好干?

去年6月,李淑敏挑选3名女党员在青年公寓建立了支部。每天职工下班到晚上10点以后是她们的主要工作时间。于是小青年们意外地发现自己有了“生活妈妈”。这些涉世未深的学生和同事有了过结儿,“生活妈妈”出面调解;连一条小建议被班组采纳了,他们也到“生活妈妈”那儿说说。“妈妈”王玉佩说,李书记要求她们工作有制度有档案,她隔三差五就要走走听听问问看看。

除了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李淑敏更上心的是如何使青年人尽快成才。1998年6月,结合企业组织机构改革, 李淑敏提出干部任用尝试公开竞选。第一年公开选拔上来的9位新干部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企业放了一颗小卫星。 如今已经有200 多青年知识分子走上科以上岗位, 近400人入党。大学生们感慨最多的是,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是幸运的。

铺路搭桥的事在所不辞,处理日常工作难题也当仁不让。李淑敏从思想矛盾、工作节奏一直管到职工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匣子。分房子是最能引发矛盾进而影响企业效益的事。可1995年厂里分2.5 万平方米的房子,却平静得让王董事长心里打鼓。到车间转悠转悠到处听说,是李书记一天八趟地逐级疏导着。董事长王世敦和总经理石守恭实话实说:“行政领导难免把指标、资金、贷款、质量装上一脑子,有些工作要不是有书记想方设法分担着拾掇着,真没法儿。企业就是缺不了她。”将相和,企业兴。整个班子都往大事业上而不是往个人权力上使劲,形成的合力特别巨大。

思想工作的务实与创新

闲暇时爱搞笑的李淑敏曾戏说自己是“无机(手机)派,无声(BP机)队,无片(名片)子”。可是当有人和她探讨“一刀切”取消手机的问题时,她却陡然严肃起来:“凡事都应该讲个实事求是,我做党务工作,有没有手机都误不了事,硬让我用它,天天充电我还嫌麻烦。可行政和业务干部就不同了。只要有条件,大到企业决策者,小到业务员,都应该配。”

这就是李淑敏,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由此类推,她也特别注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她认为思想不能只靠谈谈话,开开会,也要提倡创新。大家公认她有思路,点子多。不久前,为了了解集团干部职工对企业改革的评价和下一步改革的心理预期,研究职工队伍素质创新的途径和方式,李淑敏组织工会、团委和宣传部门,编写了针对干部、职工的两组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做科学的统计分析。她经常对周围的同志讲,党政部门要为决策提供依据,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研究精神。

李淑敏不光在实践中注重思想工作和经营工作的结合,还在理论上不断求索。比如她琢磨人都是有感情需要的,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企业管理不能“见物不见人”,要讲究感情渗透。基于这个思想,李淑敏主持编写了一本叫做《以人为本的管理》专著。她还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做过一番理论探讨。90年代初,她在一次与理论专家座谈的时候,曾深刻阐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这些思想得益于她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在学习上她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办公室书架上除了政治类管理类的“大部头”,《第五项修炼》、《抱团打天下》、《资本运营论》、《人力资源管理》等中外经济学专著也都是李淑敏的必读书目。她说她平时最喜欢和年轻人泡在一起,包括休息时和他们一起打扑克。她有点狡黠地告诉记者:“别人说我挺深入,其实我挺自私,是另有所图。年轻人不仅给我充电,注入新鲜信息,也最能启发和教会我一些东西。”

52岁的李淑敏,没有逛商店、打扮的时间和习惯。可她让参加党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的女干部十分欣喜,因为李书记为她们请来的专家不光讲各种管理学和女性心理优化,还开设了使她们耳目一新的仪表仪态、美容化妆方面的课程。这又是李淑敏的一个高妙之处。其实留意一下也会发现,她对自己那很个性化的发型是很在意的,当然更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

“把小事也当大事做,做到位”

初见李淑敏时她正站在自己办公室的中间,一脸的茫然不知所以。“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这是她和记者讲的第一句话。起劲地干了这么多年党务工作,她从来就没想过去当新闻人物。

她说她这个人很普通,要说有什么个性,那就是爱把小事当大事做,做到位。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她一直倡导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的“情感式管理”理念。集团党委建立了一套叫做“五必谈、六必访”的制度,单听这十一项内容就知道多少工作量了。而每天忙得像陀螺似的李淑敏,是整个集团走访最多的人。

连厂内的保安也清楚,李书记没在家过过节,特别是春节和中秋节,这个时候她总是和家在外地的、在岗上脱不开身的职工在一起。也有例外,就是节前人家往家奔时,她往外地走——因为那是驻各地办事处的同志最想家的时候。有一次李淑敏出差在南京办事处歇脚,正是销售旺季,没有闲人。她无意中从厨师嘴里得知这天是端午节,立刻决定当天不走了。接着就张罗到处买酒买粽子买鸭蛋,一直等到晚上八九点在外面跑业务的同志都到齐了,她把党委和集团领导班子的问候装满金樽,一杯一杯给大家敬上。

许多职工都说,有些想不到的事,咱书记大姐硬给做下了。比如节前驻省外人员的家里来了送菜的,打开门,你面前抱着菜箱气喘吁吁带队的竟是“书记大姐”;比如远在千里之外的干部刘兴龙因公受了伤,还不到20个小时,“书记大姐”就坐在他床头了;比如一个普通保管员在岗位上突然发病去世,大家在殡仪馆里意外地见到了匆匆赶来的“书记大姐”;比如车间主任王平的孩子在她工作最忙的时候中考,自己还什么都顾不上问呢,李书记已经替她把成绩单拿来了;比如老职工韩继兰在厂里干了一辈子,退休时心里不是滋味,没想到李书记把她请上自己的车,边唠着边和她一起到市里看调演……

“书记大姐”还要求让驻外地的一线工作人员回家一下火车,一眼就要看到“小鸭集团接站”这个让人眼热的牌子;逢奖励先进,“书记大姐”还亲自带着人马,把锣鼓点敲到受奖职工家或其父母家门前;“书记大姐”还不计其数地给集团的年轻人主过婚……这些事情丝丝缕缕,点点渗入,全都化作了广大职工创一流企业,一流效益的凝聚力。

李淑敏说她这样做事,是一种本能,当然也是一种责任和境界。她心中有个偶像,是数十年前主动要求到山区教书,并殉职在那里的胞姐。至今,那里的人们还深爱着她。李淑敏景仰这种人格高尚的人。在集团党委倡导的“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党性实践活动中,李淑敏号召群众向党员看齐,党员向党委看齐,甚至敢说“共产党员向我看齐”这样的话。这话一听起来旧得耳熟,细一琢磨其实就是一个标准——顶尖的标准,其中的含义除了牺牲、奉献,就是奉献、牺牲。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是要用一种良好的形象为党员这个概念增辉。一位车间主任说,李书记是一面镜子,她教会了我什么叫宽容,叫敬业。

普通职工手中的鲜花

李淑敏的性格反差挺大。厂里有一个临时工偷盗、侵占房屋又请不走,法院来强制执行的同志都犯难。是李淑敏把袖子一撸,“小子一样地冲上去”(王世敦董事长语):“小伙子们跟我上……”就连登台唱京剧,拿手的都是打虎上山的杨子荣。可是该细的时候,谁想不到的事唯她想得到,包括她响应“春蕾计划”,一连资助过几个失学儿童,虽然她拿的工资常常没有车间小姑娘多;也包括她在顾不上管、常生病的儿子面前,理亏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大治,你喝口水;大治,你吃口水果……”

大家说李淑敏精力旺盛,有很强的磁场。无论在哪儿,她都会成为中心。这是性格魅力,更是一种人格魅力。

可她的精力再旺盛,也不是钢打铁铸的。长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从不去医院。以至多次莫名的极度眩晕,混身疼痛,有一天她的右腿也忽然抬不起来了。集团领导集体决定“押送”她进医院。片子出来时,出现了一个戏剧场面:老专家边看边皱眉头:“病人至少卧床两年了吧?抬进来吧。”站在旁边的李淑敏蔫蔫的小声嘟囔:“走进来不行吗?”当得知她就是病人时,老专家惊异地摘下眼镜:“你是怎么上楼的?抬腿!”她被确诊为“后韧带骨化,椎管因骨质增生狭窄,压迫神经血管,导致脑缺氧,整个后背凹陷,胸部肌肉痉缩变硬,上下肢严重受阻”,厂医院的大夫杨尔俊拿着她的片子遍访了省内、北京、上海的权威专家,结论几乎一样:需手术治疗,但有全身瘫痪的危险。李淑敏不假思索地拒绝手术:“不手术顶多站不起来,手术了弄不好脑子也瘫了,我还怎么工作?”

那次她不得不躺倒了4个月。陪伴她的王林平最清楚, 住在医院里,她一样琢磨厂里的事,谁不让她过问她跟谁急。还拄着拐杖去看另一个因病住院的职工,和厂里联系为人家转院治疗,提出两人换拐杖用,相约看谁先甩掉它。

可以想象“书记大姐”住院牵动多少人。“三八”节那天,厂里给“三八”红旗手开会,几名会场外的普通女工听说李书记溜出医院到会场来了,私下紧急磋商借机问候一下心里一直惦念的“书记大姐”。她们你五元我十元地凑钱买了一束鲜花,一些男职工知道了,也纷纷让捎话过去。女工李广珍被推为代表,她把事前大家想好的话默诵了一遍又一遍,趁领导讲完话的间隙走进了会场,走上主席台。所有人的视线一时倏地投到她的身上。她反倒镇静了,干脆对准麦克风:“我代表场外的职工们向李书记献上鲜花,祝愿她年轻,永远年轻!”会场沸腾了,在座的集团主要领导激动而会心地握住了这位普通工人的手。

事业和家庭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乐章。李淑敏也想甘蔗两头甜,可就是分身无术,自然很少顾得上家。所幸的是她有一个能海纳百川、称得上一条汉子的丈夫宋新立,还有几个差不多宠爱、照顾了她多半辈子的姐姐们。现在在李淑敏身后的那个洋溢着浓浓亲情的大家庭里,几乎人人都愿为她家帮忙出力,记者就在她家碰见了来帮着干活的外甥女婿。丈夫宋新立是济南钢铁厂的干部,工作不含糊,也爱运动,好交朋友。但为了成全妻子的追求,他把酒忌了,也牺牲了不少朋友聚会。他说不管她在外面成了什么,她都是他那个任性急脾气的妻子。他有这份平常心,说这叫“大有大平衡,小有小平衡”。他只图妻子人好,心好,对他好,忙的也都是企业的正事。妻子的身体是他最大的心病,可他比谁都清楚,逼她躺在家里,不如让她出去做事更安全。他所要做的就是每天在她回到家的时候为她掐掐头、搓搓脚,不然她睡不着觉。

分别问这对夫妇,李淑敏在家里说得最多的话是什么,两人的答案竟是惊人的一致,就是“掐头”、“掐头”。最浓的情意或许也是“淡如水”?

职工心中的“姐姐秘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